2019版中級安全工程師《安全生產管理》共8章內容。“第一章安全生產管理基本理論”,介紹了人的心理、行為和安全之間的關系;安全風險管控觀、安全發展觀等現代觀點。學習難度不大,預計會有1-2道題目出現。
以下內容來自233網校中級安全工程師王克老師《安全生產管理》精講班內部資料,希望大家要認真記憶!可免費試學>>
2019年新版教材中級安全工程師《安全生產管理》
第一章 安全生產管理基本理論
第二節 事故致因及安全原理
精講班考點:事故致因原理
(一)事故頻發傾向理論
事故頻發傾向是指個別容易發生事故的穩定的個人的內在傾向。事故頻發傾向者的存在是工業事故發生的主要原因,即少數具有事故頻發傾向的工人是事故頻發傾向者,他們的存在是工業事故發生的原因。如果企業中減少了事故頻發傾向者,就可以減少工業事故。
因此,人員選擇就成了預防事故的重要措施,通過嚴格的生理、心理檢驗,從眾多的求職人員中選擇身體、智力、性格特征及動作特征等方面優秀的人才就業,而把企業中的所謂事故頻發傾向者解雇。
頻發傾向理論是早期的事故致因理論,顯然不符合現代事故致因理論的理念。
(二)事故因果連鎖理論
1.海因里希事故因果連鎖理論
(1)遺傳及社會環境
(2)人的缺點
(3)人的不安全行為或物的不安全狀態
(4)事故
(5)傷害
海因里希事故因果連鎖理論也和事故頻發傾向理論一樣,把大多數工業事故的責任都歸因于人的不安全行為,過于絕對化和簡單化,有一定的時代局限性。
2.現代事故因果連鎖理論
博德(Frank Bird)在海因里希事故因果連鎖理論的基礎上,提出了現代事故因果連鎖理論。
(1)控制不足-管理
(2)基本原因-起源論
(3)直接原因-征兆
(4)事故-接觸
(5)受傷-損壞-損失
日本北川徹三,作了一些修正,提出新的事故因果連鎖理論,認為事故的基本原因應該包括3個方面:
(1)管理原因。企業領導者不夠重視安全,作業標準不明確,維修保養制度方面的缺陷,人員安排不當,職工積極性不高等管理上的缺陷。
(2)學校教育原因。小學、中學、大學等教育機構的安全教育不充分。
(3)社會或歷史原因。社會安全觀念落后,安全法規或安全管理、監督機構不完備等。
北川徹三認為事故的間接原因包括4個方面:
(1)技術原因。機械、裝置、建筑物等的設計、建造、維護等技術方面的缺陷。
(2)教育原因。由于缺乏安全知識及操作經驗,不知道、輕視操作過程中的危險性和安全操作方法,或操作不熟練、習慣操作等。
(3)身體原因。身體狀態不佳,如頭痛、昏迷、癲痛等疾病,或近視、耳聾等生理缺陷,或疲勞、睡眠不足等。
(4)精神原因。消極、抵觸、不滿等不良態度,焦躁、緊張、恐懼、偏激等精神不安定,狹隘、頑固等不良性格,以及智力方面的障礙。
在上述的4種間接原因中,前面兩種原因比較普遍,后面兩種原因較少出現。
(三)能量意外釋放理論
1.能量意外釋放理論概述
事故是一種不正常的或不希望的能量釋放,意外釋放的各種形式的能量是構成傷害的直接原因。因此,應該通過控制能量,或控制作為能量達及人體媒介的能量載體來預防傷害事故。
能量逆流于人體造成傷害的分類方法,將傷害分為兩類:
第一類傷害是由施加了局部或全身性損傷閾值的能量引起的;
第二類傷害是由影響了局部或全身性能量交換引起的,主要指中毒、窒息和凍傷。
根據能量意外釋放理論,傷害事故原因是:
①接觸了超過機體組織(或結構)抵抗力的某種形式的過量的能量。
②有機體與周圍環境的正常能量交換受到了干擾(如窒息、淹溺等)。
因而,各種形式的能量是構成傷害的直接原因。同時,也常常通過控制能量,或控制達及人體媒介的能量載體來預防傷害事故。
2.事故防范對策
從能量意外釋放理論出發,預防傷害事故就是防止能量或危險物質的意外釋放,防止人體與過量的能量或危險物質接觸 。
在工業生產中經常采用的防止能量意外釋放的屏蔽措施主要有下列11種:
(1)用安全的能源代替不安全的能源。例如,在容易發生觸電的作業場所,用壓縮空氣動力代替電力,可以防止發生觸電事故;還有用水力采煤代替火藥爆破等。應該看到,絕對安全的事物是沒有的,以壓縮空氣做動力雖然避免了觸電事故,但是壓縮空氣管路破裂、脫落的軟管抽打等都帶來了新的危害。
(2)限制能量。即限制能量的大小和速度,規定安全極限量,在生產工藝中盡量采用低能量的工藝或設備。這樣,即使發生了意外的能量釋放,也不致發生嚴重傷害。例如,利用低電壓設備防止電擊,限制設備運轉速度以防止機械傷害,限制露天爆破裝藥量以防止個別飛石傷人等。
(3)防止能量蓄積。能量的大量蓄積會導致能量突然釋放,因此,要及時泄放多余能量,防止能量蓄積。例如,應用低高度位能,控制爆炸性氣體濃度,通過接地消除靜電蓄積,利用避雷針放電保護重要設施等。
(4)控制能量釋放。例如,建立水閘墻防止高勢能地下水突然涌出。
(5)延緩釋放能量。緩慢地釋放能量可以降低單位時間內釋放的能量,減輕能量對人體的作用。 例如,采用安全閥、逸出閥控制高壓氣體;采用全面崩落法管理煤巷頂板,控制地壓;用各種減振裝置吸收沖擊能量,防止人員受到傷害等。
(6)開辟釋放能量的渠道。例如,安全接地可以防止觸電,在礦山探放水可以防止透水,抽放煤體內瓦斯可以防止瓦斯蓄積爆炸等。
(7)設置屏蔽設施。屏蔽設施是一些防止人員與能量接觸的物理實體,即狹義的屏蔽。屏蔽設施可以被設置在能源上,如安裝在機械轉動部分外面的防護罩;也可以被設置在人員與能源之間,如安全圍欄等。人員佩戴的個體防護用品,可看做設置在人員身上的屏蔽設施。
(8)在人、物與能源之間設置屏障,在時間或空間上把能量與人隔離。在生產過程中有兩種或兩種以上的能量相互作用引起事故的情況,例如,一臺吊車移動的機械能作用于化工裝置,使化工裝置破裂,有毒物質泄漏,引起人員中毒。針對兩種能量相互作用的情況,應該考慮設置兩組屏蔽設施:一組設置于兩種能量之間,防止能量間的相互作用;另一組設置于能量與人之間,防止能量達及人體,如設置防火門、防火密閉等。
(9)提高防護標準。例如,采用雙重絕緣工具防止高壓電能觸電事故,對瓦斯連續監測和遙控遙測以及增強對傷害的抵抗能力,用耐高溫、耐高寒、高強度材料制作個體防護用具等。
(10)改變工藝流程。如改變不安全流程為安全流程,用無毒少毒物質代替劇毒有害物質等。
(11)修復或急救。治療、矯正以減輕傷害程度或恢復原有功能;做好緊急救護,進行自救教育;限制災害范圍,防止事態擴大等。
(四)軌跡交叉理論
1.軌跡交叉理論的提出
主要觀點是:在事故發展進程中,人的因素運動軌跡與物的因素運動軌跡的交點就是事故發生的時間和空間,即人的不安全行為和物的不安全狀態發生于同一時間、同一空間,或者說人的不安全行為與物的不安全狀態相遇,則將在此時間、空間發生事故。 (共同作用)
軌跡交叉理論作為一種事故致因理論,強調人的因素和物的因素在事故致因中占有同樣重要的地位。
按照該理論,可以通過避免人與物兩種因素運動軌跡交叉,即避免人的不安全行為和物的不安全狀態同時、同地出現,來預防事故的發生。
2.軌跡交叉理論作用原理
軌跡交叉理論將事故的發生發展過程描述為:
基本原因→間接原因→直接原因→事故→傷害
(五)系統安全理論
2.系統安全理論的主要觀點
系統安全理論包括很多區別于傳統安全理論的創新概念。
(1)在事故致因理論方面,改變了人們只注重操作人員的不安全行為而忽略硬件的故障在事故致因中作用的傳統觀念,開始考慮如何通過改善物的系統的可靠性來提高復雜系統的安全性,從而避免事故。
(2)沒有任何一種事物是絕對安全的,任何事物中都潛伏著危險因素。通常所說的安全或危險只不過是一種主觀的判斷。能夠造成事故的潛在危險因素稱做危險源,來自某種危險源的造成人員傷害或物質損失的可能性叫做危險。危險源是一些可能出問題的事物或環境因素,而危險表征潛在的危險源造成傷害或損失的機會,可以用概率來衡量。
(3)不可能根除一切危險源和危險,可以減少來自現有危險源的危險性,應減少總的危險性而不是只消除幾種選定的危險。
(4)由于人的認識能力有限,有時不能完全認識危險源和危險,即使認識了現有的危險源,隨著技術的進步又會產生新的危險源。受技術、資金、勞動力等因素的限制,對于認識了的危險源也不可能完全根除,因此,只能把危險降低到可接受的程度,即可接受的危險。安全工作的目標就是控制危險源,努力把事故發生概率降到最低,萬一發生事故,把傷害和損失控制在最低程度上。
(六)綜合原因論
事故是社會因素(基礎原因)、管理因素(間接原因)和生產中危險因素(事故隱患)(直接原因)被偶然事件觸發所造成的后果。
事故調查過程則與上述相反,為:
事故現象→事故經過→直接原因→間接原因→基礎原因。
出題點:
甲市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對其市城鄉結合部煉油廠組織安全檢查時,發現該廠運行中的管線支撐和吊架變形嚴重,有可能發生管線斷裂破損,柴油泄漏事故,則該隱患屬于( )。
A.一般事故隱患
B.較大事故隱患
C.重大事故隱患
D.特大事故隱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