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會計師審計準則方面的規定:經營風險源于對被審計單位實現目標和戰略產生不利影響的重大情況、事項、環境和行動,或源于不恰當的目標和戰略。
目標和戰略
注冊會計師應當了解被審計單位是否存在與下列方面有關的目標和戰略,并考慮相應的經營風險:(一)行業發展,及其可能導致的被審計單位不具備足以應對行業變化的人力資源和業務專長等風險;(二)開發新產品或提供新服務,及其可能導致的被審計單位產品責任增加等風險;(三)業務擴張,及其可能導致的被審計單位對市場需求的估計不準確等風險;(四)新頒布的會計法規,及其可能導致的被審計單位執行法規不當或不完整,或會計處理成本增加等風險;(五)監管要求,及其可能導致的被審計單位法律責任增加等風險;(六)本期及未來的融資條件,及其可能導致的被審計單位由于無法滿足融資條件而失去融資機會等風險;(七)信息技術的運用,及其可能導致的被審計單位信息系統與業務流程難以融合等風險。
經營風險的產生:
經營風險的出現是因為匯率的變動能改變一個公司的未來收益和成本,也就是它的營業現金流。因此,要測定一個公司的經營風險就需要長期的觀察,將公司看做是一個正在經營、其成本和價格的競爭力將受匯率變化影響的公司。這樣,當公司投資服務于一個有外國競爭的市場或原料來源于海外或產品銷售到海外時,它就面臨著經營風險。
經營風險的基本分類
從會計學角度看,經營風險是一種不確定的財務損失。就其形成的原因與結果來看,可分為:
1.純粹風險與投機風險。這兩種風險的區別是風險所致的結果不同。純粹風險所致的結果只有兩種,一是遭損,二是無損。如企業經營中的運輸風險,財產風險,職工安全風險。投機風險所致的結果就有盈利、保本或虧損三種。如證券投資風險,外匯交易風險,營銷風險等。
2.靜態風險與報考風險。這兩種風險的區別是風險形成的原因不同。靜態風險是指由于自然力量或人們的錯誤行為所造成的,報考風險則是由于經濟或社會結構的變動所致。前者如地震、海難事件等,后者如匯率變動,稅制改革,能源危機等等。
對于正在迅速增長而社會環境又處于迅速變化之中的中國企業界來說,經營風險往往是由多種原因所致。因此,企業經營風險的會計對策也應是多元的。
考試報考:2012年注冊會計師各科考試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