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09年新教材基本框架與重難點章節
全書包括兩大板塊(財務管理、成本管理會計),共十七章。根據《財務成本管理》的篇章結構及其內容間的相互關系,可以把全書的內容大致分為六大部分:第一部分,財務管理的理論基礎(第一章);第二部分,財務管理的分析工具(第二章);第三部分,財務管理的基礎觀念(第三章);第四部分,財務管理的內容(第四章至第九章);第五部分,財務管理的專題(第十章);第六部分,成本管理會計(第十一章至第十七章)。本課程的知識結構可用下圖表示:
從上圖我們可以看出,財務成本管理的知識體系的脈絡是非常清楚的。本書上篇財務管理以股東財富最大化作為財務管理的目標(這部分內容體現在本書的第一章中);要達到股東財富最大化的財務目標,企業財務管理就必須對企業資金的籌集、投放和使用、分配等內容進行具體的管理(這部分內容體現在本書的第四、五、六、七、八和九章);在管理過程中要始終保持兩個最基本的觀念:即資金時間價值和風險價值觀念(這部分內容體現在本書的第三章中);并要求利用財務分析,即對已完成的財務管理工作進行分析評價、總結經驗教訓,為未來財務管理預測和決策的制定提供財務信息(這部分內容體現在本書的第二章中);財務管理的核心問題是創造價值并衡量價值(這部分內容體現在本書的第十章中)。本書下篇成本管理會計包括成本會計,其中成本會計部分為企業經營管理提供所需的數據和信息,并參與經營管理,以達到降低成本、費用,提高經濟效益的目的(這部分內容體現在本書的第十一、十二和十三章);而管理會計部分則幫助管理當局對資源的最優化作出決策,目的是經濟效益最優化,其達到目的的手段是調動一切積極因素(這部分內容體現在本書的第十四、十五、十六和十七章)。
總之,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教材中的第四部分財務管理的內容是最重要的出題內容;而第二部分財務管理的分析工具、第三部分財務管理的基礎觀念、第五部分財務管理的專題和第六部分成本管理應作為考試的次重點;第一部分財務管理總論則作為一般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