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中級經濟師的考生,是不是覺得教材的信息量太大,很多相似內容學過一遍后又凌亂了?老師為大家總結了中級經濟師經濟基礎考點,本文是《第一章市場需求、供給和均衡價格》的第三節均衡價格,收藏隨時可查看!點擊下方圖片試聽,直接跳轉至中級經濟師培訓班,專業老師教你如何正確備考>>
一、均衡價格的含義
市場供給力量和需求力量相互抵消時所達到的價格水平,即供給量和需求量相等時的價格,此時的供求數量為均衡數量。在實際生活中,供求十分活躍,經常發生變化,所以任何市場上供求平衡都是偶然的、暫時的、相對的。
二、最高限價
1、含義:由政府為某種產品價格上漲幅度過大規定一個具體的價格,市場交易只能在這一價格之下進行。屬于政府對市場的干預措施。
2、目的:保護消費者利益或降低某些生產者的生產成本。(目的是保護買方利益)
3、影響:最高限價低于均衡價格,會刺激消費、限制生產,使供給減少、需求增加,結果是市場短缺。
4、后果:①嚴重買方排隊現象;②黑市交易和黑市高價;③生產者變相漲價(以次充好,缺斤短兩)④走后門。
5、措施:要強有力的行政措施和分配措施。(如重要的消費品政府可以按某種標準進行定量供應或憑證供應——配給制)
6、注意:由于最高限價嚴重影響了市場機制的正常運行,只宜短期或局部地區 實行,不應長期化。
三、保護價格(最低價格,支持價格)
1、含義:由政府為某種產品價格下降幅度過大規定一個具體的價格,市場交易只能在這一價格之上進行。屬于政府對市場的干預措施。
2、目的:保護生產者的利益或支持某一產業的發展。(目的是保護賣方利益)
3、影響:保護價格高于均衡價格,會刺激生產、限制消費,導致市場過剩。
4、后果:①嚴重賣方排隊現象;②黑市交易和黑市低價;③生產者變相降價;④走后門。
5、措施:建立政府的收購和儲備系統。
6、當市場出現供給過剩時,政府要收購過剩產品,必然導致財政支出增加,所以保護價格只宜在糧食等少數農產品上實行。
1、關于對某些產品實行最高限價的說法,正確的有( )。
A.最高限價可能會導致變相漲價現象
B.最高限價可能會導致市場過剩現象
C.最高限價只宜在短期內實施
D.最高限價總是高于均衡價格
E.最高限價可能會導致市場短缺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