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故的分類方法有很多種,我國在工傷事故統計中,按照《企業職工傷亡事故分類標準》(GB 6441--1986)將企業工傷事故分為20類,分別為物體打擊、車輛傷害、機械傷害、起重傷害、觸電、淹溺、灼燙、火災、高處墜落、坍塌、冒頂片幫、透水、放炮、瓦斯爆炸、火藥爆炸、鍋爐爆炸、容器爆炸、其他爆炸、中毒和窒息及其他傷害等。
(二)事故隱患
事故隱患泛指生產系統中可導致事故發生的人的不安全行為、物的不安全狀態和管理上的缺陷。在生產過程中,憑著對事故發生與預防規律的認識,為了預防事故的發生,可制定生產過程中物的狀態、人的行為和環境條件的標準、規章、規定、規程等,如果生產過程中物的狀態、人的行為和環境條件不能滿足這些標準、規章、規定、規程等,就可能發生事故。
事故隱患分類非常復雜,它與事故分類有密切關系,但又不同于事故分類。本著盡量避免交叉的原則,綜合事故性質分類和行業分類,考慮事故起因,可將事故隱患歸納為21類,即火災、爆炸、中毒和窒息、水害、坍塌、滑坡、泄漏、腐蝕、觸電、墜落、機械傷害、煤與瓦斯突出、公路設施傷害、公路車輛傷害、鐵路設施傷害、鐵路車輛傷害、水上運輸傷害、港口碼頭傷害、空中運輸傷害、航空港傷害和其他類隱患等。
(三)危險
根據系統安全工程的觀點,危險是指系統中存在導致發生不期望后果的可能性超過了人們的承受程度。從危險的概念可以看出,危險是人們對事物的具體認識,必須指明具體對象,如危險環境、危險條件、危險狀態、危險物質、危險場所、危險人員、危險因素等。
一般用危險度來表示危險的程度。在安全生產管理中,危險度用生產系統中事故發生的可能性與嚴重性給出,即:
R = f(F,C)
式中R——危險度;
F——發生事故的可能性;
C——發生事故的嚴重性。
(四)危險源
從安全生產角度解釋,危險源是指可能B造成人員傷害、疾病、財產損失、作業環境破壞或其他損失的根源或狀態。從這個意義上講,危險源可以是一次事故、一種環境、一種狀態的載體,也可以是可能產生不期望后果的人或物。液化石油氣在生產、儲存、運輸和使用過程中,可能發生泄禍,引起中毒、火災或爆炸事故,因此充裝了液化石油氣的儲罐是危臉源;原油儲罐的呼吸閥已經損壞,當儲罐儲存了原油后.有可能因呼吸閥損壞而發生事故,因此損壞的原油儲罐呼吸閥是危險源;一個攜帶了SARS病毒的人。可能造成與其有過接觸的人患上SARS,因此攜帶SARS的人是危險源。
(五)重大危險源
為了對危險源進行分級管理,防止重大事故發生,提出了重大危險源的概念。廣義上說,可能導致重大事故發生的危險源就是重大危險源。
我國標準《重大危險源辨識》(GB 18218一-2000)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以下簡稱《安全生產法》)對重大危險源作出了明確的規定。《安全生產法》第九十六條的解釋是:重大危險源,是指長期地或者臨時地生產、搬運、使用或者儲存危險物品,且危險物品的數量等于或者超過臨界量的單元(包括場所和設施)。
在《重大危險源辨識》(GB 18218一2000)中,作為舉例給出了爆炸性物質、易燃物質、活性化學物質和有毒物質等共142種物質生產場所和儲存區的臨界量。其他國家和地區的政府部門對重大危險源的定義、規定的臨界量是不同的。無論是重大危險源的范圍,還是重大危險源臨界量,都是為了防止重大事故發生,在綜合考慮了國家的經濟實力、人們對安全與健康的承受水平和安全監督管理的需要后給出的。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對事故控制能力的增強,對重大危險源的有關規定也會發生改變。
一、簡答題:
1、 國家標準《重大危險源辨識》規定了辨識重大危險源的依據和方法,該標準不適合于什么行業?
你的答案:
標準答案:該標準不適合于:
①核設施和加工放射性物質的工廠,但這些設施和工廠中處理非放射性物質的部分除外;
②軍事設施;
③采掘業;
④危險物質的運輸。
解 析:
本題分數:120.00 本題得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