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中級安全工程師《安全生產技術基礎》新版教材第一章知識要求運用機械安全相關技術和標準,辨識、分析、評價作業場所和作業過程中存在的機械安全風險,解決切削、沖壓剪切、木工、鑄造、鍛造和其他機械安全技術問題。運用安全人機工程學理論和知識,解決人機結合的安全技術問題。
以下內容來自233網校中級安全工程師金亮老師《安全生產技術基礎》精講班內部資料,希望大家要認真記憶!可免費試學>>
2019年新版教材中級安全工程師《安全生產技術基礎》
第一章 機械安全技術
第一節 機械安全基礎知識
精講班考點:機械使用過程中的危險有害因素(★★★)
機械使用過程中的危險可分為機械性危險和非機械性危險。
(一)機械性危險
機械性危險包括與機器、機器零部件(包括加工材料夾緊機構)或其表面、工具、工件、載荷、飛射的固體或流體物料有關的可能會導致擠壓、剪切、碰撞、切割或切斷、纏繞、碾壓、吸入或卷入、沖擊、刺傷或刺穿、摩擦或磨損、拋出、絆倒和跌落、高壓流體噴射等危險。
(外力的原因,能見血的)
產生機械性危險的條件因素主要有:
(1)形狀或表面特性。如鋒利刀刃、銳邊、尖角形等零部件、粗糙或光滑表面。
(2)相對位置。如由于機器零部件運動可能產生擠壓、剪切、纏繞區域的相對位置。
(3)動能。具有運動(速度、加速、減速)以及運動方式(平動、交錯運動或旋轉運動)的機器零部件與人體接觸,零部件由于松動、松脫、掉落或折斷、碎裂、甩出。
(4)勢能。人或物距離地面有落差在重力影響下的勢能,高空作業人員跌落危險、彈性元件的勢能釋放、在壓力或真空下的液體或氣體的勢能、高壓流體(液壓和氣動)壓力超過系統元器件額定安全工作壓力等。
(5)質量和穩定性。機器抗傾翻性或移動機器防風抗滑的穩定性。
(6)機械強度不夠導致的斷裂或破裂。
(7)料堆(垛);坍塌、土巖滑動造成掩埋所致的窒息危險等。
(二)非機械性危險
非機械性危險主要包括電氣危險(如電擊、電傷)、溫度危險(如灼燙、冷凍)、噪聲危險、振動危險、輻射危險(如電離輻射、非電離輻射)、材料和物質產生的危險、未履行安全人機工程學原則而產生的危險等。
出題點:
機械使用過程中的危險有害因素分為機械性有害因素和非機械性有害因素,下列選項中全部屬于機械性危險有害因素的是( )。
A.鋒利的鋸片、間距不夠造成的擠壓、高處存放物體的勢能
B.機械的質量分布不均、機械具有電氣故障、存在危險溫度
C.強度不夠導致的斷裂、堆垛的坍塌、存在危險溫度
D.尖銳的刀片形狀、機械具有電氣故障、快速轉動部件的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