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建有一座高檔綜合樓,由建筑高度為196m的辦公樓和建筑高度23m的裙房組合建造,綜合樓地上56層,每層建筑面積為1000㎡,綜合樓辦公室沿走道雙面布置,走道長度為30m,并且在走道兩端分別設置有防煙樓梯間,布置在東西兩側,共設置4個避難層,每個避難層間隔滿足規范要求,該建筑全部設置有消火栓系統系,自動噴水滅火系統、 火災自動報警系統、防排煙系統等。
東側防煙樓梯間前室靠外墻,前室和消防電梯前室合用,前室開設兩個不同朝向的可開啟窗戶,每個窗戶的面積為4㎡,,前室釆用自然通風,樓梯間不設置防煙系統;南側防煙樓梯間的前室不靠外墻,前室獨立,且其僅有一個門與走道相連通,為了節約成本,前室不設置防煙系統,僅在靠外墻的樓梯間設置機械加壓送風,為了保障安全性,并且在其頂部開設有1.5㎡的固定窗,在樓梯間外墻上每5層設置總面積不小于1㎡的可開啟外窗; 可開啟外窗手動開啟裝置離地面高度為1.4m;防煙樓梯間及其前室每隔2-3層設置了常閉加壓送風口。避難層釆用自然通風的方式進行防煙,每個朝向有開設有I㎡的外窗,總的有效開窗面積為該避難層地面面積的1.5%,未設置機械排煙設施。
裙房地上4層,地下1層,地上四層為商場,地下一層為汽車庫,建筑高度24m,每層的建筑高度和對應的建筑面積如下表,并且每層獨立劃分一個防火分區;地上和地下分別設置機械排煙,汽車庫和商場各1套,布置在地下車庫風機房,汽車庫為雙速風機,平時用于地下室通風換氣用,火災時需聯動開啟和關閉12個閥門達到排煙系統的轉換。裙房南側某區域凈高為 5m辦公室,釆用的是自然排煙,排煙窗設在儲煙倉內,儲煙倉自然排煙窗有效面積為該房間面積的1%,室內最遠點至排煙窗的距離為26m,排煙窗均勻布置,且每組排煙窗的長度為2m。綜合樓走道設置機械排煙系統,共設置4臺風機,布置在屋頂,排煙口布置在走道兩端,并且利用走道的防煙樓梯間的乙級防火門進行補風。
樓層 | 高度(m) | 面積(㎡) | 防煙分區個數 |
地下車庫 | 6 | 1500 | ? |
一層 | 10 | 2100 | ? |
二層 | 6 | 2100 | ? |
三層 | 5 | 900 | ? |
四層 | 3 | 900 | ? |
某施工單位承擔了該項目的防排煙系統的施工、安裝、調試,施工單位在對常閉送風口、 排煙閥或排煙口進行單機調試,進行模擬火災,相應區域火災報警后,同一防火分區的常 閉送風口和同一防煙分區內的排煙閥或排煙口聯動開啟。繼續對樓梯間的機械加壓送風系 統風速及余壓進行調試,選取送風系統最高層進行模擬起火層試驗,樓梯間、前室門洞斷 面風速值為高于設計值的15%,隨后對排煙風機進行調試,手動啟動排煙風機,正常運轉 2h,手動關閉排煙風機入口處的排煙防火閥,風機均正常運行。
防排煙系統施工調試完畢后,建設單位組織設計、施工、監理單位共同進行竣工驗收。 驗收人員利用點型感煙探測器試驗器在車庫某防火分區中讓一只感煙探測器發出火災報警 信號,15s后相應防火分區的排煙風機開啟。再次觸發同一防煙分區內的另外一種感煙探測 器,15s后對應防煙分區的排煙口全部開啟,測試人員用風速儀測定了排煙口的風速為15m/s, 觀察排煙風機的運行狀態及消防聯動控制器接收到相應排煙防火閥、排煙風機動作信號的 有關情況,部分排煙閥未反饋信號至消防控制室。
根據以上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1、指出建筑防煙系統中存在不合理的地方,并說明理由。
(1)東側防煙樓梯間,前室釆用自然通風,樓梯間不設置防煙系統不正確。
理由:該建筑為高度超過50m的公共建筑,防煙樓梯間及其前室應分別釆用機械加壓送風系統進行防煙。
(2) 南側防煙樓梯間的前室不靠外墻,前室不設置防煙系統,僅在靠外墻的樓梯間設置機械加壓送風系統,不正確。
理由:該建筑為高度超過50m的公共建筑,防煙樓梯間及其前室應分別釆用機械加壓送風系統進行防煙。
(3) 南側樓梯間設置機械加壓送風,在外墻上每5層設置總面積不小于I㎡的可開啟外窗不正確。
理由:設置機械加壓送風系統,靠外墻的防煙樓梯間,尚應在其外墻上每5層內設置總面積不小于2㎡的固定窗。
(4) 避難層釆用自然通風的方式進行防煙,每個朝向開設有I㎡的外窗,總的有效開窗面積為該避難層地面面積的1.5%不正確。
理由:釆用自然通風方式的避難層應設有不同朝向的可開啟外窗,其有效面積不應小于該避難層地面面積的2%,且每個朝向的面積不應小于 2.0㎡。
(5)防煙樓梯間及其前室每隔2-3層設置了常閉加壓送風口不正確。
理由:防煙樓梯間每隔2-3層應設置一個常開式百葉送風口,前室每層設置一個常閉加壓送風口。
2、指出該建筑排煙及補風系統中存在不合理的地方,并說明理由。
(1)汽車庫為雙速風機,火災時需聯動開啟和關閉12個閥門達到排煙系統的轉換不正確。
理由:每個排煙合用系統的管道上需聯動關閉的通風和空氣調節系統的控制閥門不應超過 10個。
(2)綜合樓走道設置機械排煙系統,并且利用走道的防煙樓梯間的乙級防火門進行補風, 不正確。
理由:防火門、窗不得用作補風設施。
(3)南側某區域凈高為4.5m辦公室,釆用的是自然排煙,排煙窗設在儲煙倉內,自然排煙窗有效面積為該房間面積的1%,不正確。
理由:建筑空間凈高小于或等于6m的場所,自然排煙窗的有效面積不小于該房間建筑面積2%。
(4)部分排煙閥未反饋信號至消防控制室不正確。送風口、排煙口、排煙窗或排煙閥開啟和關閉的動作信號,防煙、排煙風機啟動和停止及電動防火閥關閉的動作信號,均應反饋至消防聯動控制器。
3、根據規范要求,按照下列方案填寫該裙房防煙分區面積。
參考答案:
樓層 | 高度(m) | 面積(㎡) | 防煙分區個數 |
地下車庫 | 6 | 1500 | 1個 |
一層 | 10 | 2100 | 2個 |
二層 | 6 | 2100 | 3個 |
三層 | 5 | 900 | 1個 |
四層 | 3 | 900 | 2個 |
4、指出施工單位在調試過程中不合理的地方,并說明理由。
參考答案:
(1)繼續對樓梯間機械加壓送風系統風速及余壓進行調試,選取送風系統最高層進行模擬起火層試驗不合理。
理由:應選取送風系統末端所對應的送風最不利的三個連續樓層模擬起火層及其上下層。
(2)樓梯間、前室門洞斷面風速值為高于設計值的15%,不合理。
理由:送風系統使上述樓層的樓梯間、前室及封閉避難層(間)的風壓值及疏散門的門洞斷面風速值與設計值的偏差不大于10%。
(3)手動關閉排煙風機入口處排煙防火閥,風機均正常運行不正確。
理由:排煙風機入口 的排煙防火閥關閉應連鎖風機停止。
5、請指出驗收過程中的相關問題,并修改。
參考答案:
(1)一只感煙探測器發出火災報警信號,不應聯動開啟排煙風機。
(2)模擬火災時,應該是防煙分區內的感煙探測而不是防火分區。
(3)排煙口的風速超過限值,不滿足要求。
修改:驗收人員利用點型感煙探測器試驗器在車庫某防煙分區中讓2只獨立的感煙探測器發出火災報警信號,報警后相應防煙分區的排煙口及對應的排煙風機開啟。測試人員用風速儀測試排煙口的風速不應大于10m/s。
6、當發生火災時,簡述機械排煙系統的動作報警信號及聯動要求。
(1)報警信號:
同一防煙分區內2只獨立的火災探測器或1只火災探測器與1只手動火災報警按鈕。
(2)聯動要求:
①當火災確認后,火災自動報警系統應在15s內聯動開啟同一防煙分區的全部排煙閥(口)、排煙風機和補風設施,并應在30s內自動關閉與排煙無關的通風、空調系統。
②擔負2個及以上防煙分區的排煙系統,應僅打開著火防煙分區的排煙閥(口), 其他防煙分區的排煙閥(口)應呈關閉狀態。
③系統中任一排煙閥(口)開啟時,相應排煙風機、補風機應能聯動啟動。火警撤銷由消防控制中心通過火警聯動模塊停排煙風機、補風機,關閉排煙閥(口)。
7、請指出排煙風機的相關要求。
(1)排煙風機可采用離心式(電機外置)、高溫排煙軸流式風機。
(2)必須滿足280°C時連續工作30min的要求。
(3)排煙風機入口處應設280C能自動關閉的排煙防火閥,該閥應與排煙風機連鎖,閥關閉風機停轉。
(4)排煙風機應設在專用機房內,與其他部位采用2.00h的防火隔墻、1.50h的樓梯、 甲級防火門隔開,且機房內應設有自動噴水滅火系統,機房內不得設有用于機械加壓送風的風機與管道。
(5)排煙風機與排煙管道上不宜設有軟接管。當設有時,該軟接頭應能在280°C的環境條件下連續工作不少于30min。
8、導致排煙閥未反饋開啟信號的原因是什么?
(1)排煙閥卡死或故障,不能打開或者不能全部打開到位。
(2)外部建筑構件或者其他物件遮擋造成排煙閥執行機構動作受阻。
(3)外部環境潮濕、灰塵過大,造成排煙閥銹蝕或執行機構被卡。
(4)排煙閥聯動模塊與排煙閥連線斷路或短路。
(5)總線與排煙閥聯動模塊接觸不良。
(6)排煙閥未通電。
2020年一級消防工程師退費班來襲,雙師資授課,30人小群班主任管理,階段性學習月考測評,全程督學!有效期內未過考試,無理由退費50%,等你來體驗....... |
溫馨提示:文章由作者233網校-sunpeiyu獨立創作完成,未經著作權人同意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