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份 | 題型 |
【2015年真題】 | 【第二題三問】分別列式計算購物中心地下一、二層安全出口的最小總凈寬度,地下一層安全出口最小總凈寬度應為多少? |
【2016年真題】 | 【第四題四問】指出該建筑在安全疏散方面存在的問題,并簡述理由。 |
【2017年真題】 | 【第三題四問】指出該高層建筑在安全疏散方面的問題,并給出正確做法。 |
【2018年真題】 | 【第四題二問】指出圖中搶救室可用的安全出口,判斷搶救室的疏散距離是否滿足《建筑設計防火規范》(GB50016)的相關要求,并說明理由。 【第四題五問】指出圖中安全疏散方面的問題,并給出正確做法。 |
【2019年真題】 | 【第四題四問】計算一層外門的最小總凈寬度和二層疏散樓梯的最小總凈寬度。 【第四題六問】指出題干和圖2中在安全疏散方面存在的問題。 |
【2020年真題】 | 【第六題四問】地上四層在營業廳面積、疏散總寬度不變的情況下,由經營家具改成經營服裝是否可行?為什么? |
相關知識考點
一、人員密度計算
(一)商場人員密度(人/㎡)
地下二層 | 地下一層 | 地上一二層 | 地上三層 | 四層及以上 |
0.56 | 0.6 | 0.43-0.6 | 0.39-0.54 | 0.3-0.42 |
(1)建材商店、家具、燈飾展示建筑其人員密度可按規定的30%確定。
(2)建筑面積>3000㎡取下限;建筑面積≤3000㎡取上限。
(二)歌舞娛樂放映場所人員密度
錄像廳人員密度 | 廳室的建筑面積按不小于1.0人/㎡計算 |
其他歌舞娛樂放映場所 | 廳室的建筑面積按不小于0.5人/㎡計算 |
二、疏散寬度指標
(一)其他公共建筑(除電影院、劇場、禮堂、體育館外)
地上樓層 | 建筑層數 | 耐火等級 | ||
一、二級 | 三級 | 四級 | ||
1-2層 | 0.65 | 0.75 | 1.0 | |
3層 | 0.75 | 1.0 | - | |
≥4層 | 1.0 | 1.25 | - | |
地下樓層 | 與地面出入口地面的高差≤10m | 0.75 | - | - |
與地面出入口地面的高>10m | 1.0 | - | - |
備注:地下或半地下人員密集的廳、室和歌舞娛樂放映游藝場所,其疏散走道、安全出口、疏散樓梯和房間疏散門的各自總寬度,應按其通過人數每百人不小于1.00m 計算確定。
(二)疏散寬度(最小疏散凈寬度)
建筑類型 | 疏散樓梯 | 疏散走道 | 疏散門 | 首層疏散外門 | 樓梯間首層疏散門 | ||
高層公共 建筑 | 高層醫療建筑 | 1.3 | 1.4(單面) | 1.5(雙面) | 0.9 | 1.3 | 1.3 |
其他高層公建 | 1.2 | 1.3(單面) | 1.4(雙面) | 0.9 | 1.2 | 1.2 | |
其他公共建筑 | 1.1 | 1.1 | 0.9 | - | - |
注:人員密集場所,疏散門的凈寬度不應小于1.4m,室外疏散小巷的凈寬度不應小于3m。
三、疏散距離指標
公共建筑安全疏散距離直通疏散走道的房間疏散門至最近安全出口的最大距離(單位:m)
名稱 | 位于兩個安全出口之間 的疏散門 | 位于袋形走道兩側或盡端 的疏散門 | |||||
耐火等級 | 耐火等級 | ||||||
一、級 | 三級 | 四級 | 一、二級 | 三級 | 四級 | ||
托兒所、幼兒園、 老年人建筑 | 25 | 20 | 15 | 20 | 15 | 10 | |
歌舞娛樂放映游藝場所 | 25 | 20 | 15 | 9 | —— | —— | |
醫療建筑 | 單多層 | 35 | 30 | 25 | 20 | 15 | 10 |
高層(病房部分) | 24 | —— | —— | 12 | —— | —— | |
高層(其他部分) | 30 | —— | —— | 15 | —— | —— | |
教學建筑 | 單多層 | 35 | 30 | 25 | 22 | 20 | 10 |
高層 | 30 | —— | —— | 15 | —— | —— | |
旅館、展覽建筑 | 30 | —— | —— | 15 | —— | —— | |
其他 建筑 | 單多層 | 40 | 35 | 25 | 22 | 20 | 15 |
高層 | 40 | —— | —— | 20 | —— | —— |
疏散距離的特殊規定
情形 | 備注 |
(1)當建筑物內全部設置自動噴水滅火系統時,其安全疏散距離可按本表增加25%。 | 房間內至疏散門增加25%;疏散門至最近安全出口增加25% |
(2)建筑中開向敞開式外廊的房間疏散門至安全出口的直線距離可按表2-6-10 的規定增加5m。 | 開向敞開式外廊+5 |
(3)直通疏散走道的房間疏散門至最近敞開樓梯間的直線距離,當房間位于兩個樓梯間之間時,應按規定減少5m;當房間位于袋形走道兩側或盡端時,應按規定減少2m。(先調自噴25%,再加減)。 | 兩個安全出口之間:-5 袋形走道兩側或盡端:-2 |
(4)樓梯間的首層應設置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或在首層采用擴大的封閉樓梯間或防煙樓梯間。當層數不超過4層時,可將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設置在離樓梯間不大于15m處。 | 工業建筑:樓梯間首層直通室外安全出口; 民用建筑:首層直通室外安全出口;h≤4層,距離不大于15m |
(5)房間內任一點到該房間直通疏散走道的疏散門的直線距離,不應大于表中規定的袋形走道兩側或盡端的疏散門至最近安全出口的直線距離。 | (此為第一段距離,以上2、3條不適用,自噴增加25%通用) |
(6)一、二級耐火等級建筑內疏散門或安全出口不少于2 個的觀眾廳、展覽廳、多功能廳、餐廳、營業廳,其室內任一點至最近疏散門或安全出口的直線距離不應大于30m;當該疏散門不能直通室外地面或疏散樓梯間時, 應采用長度不大于10m 的疏散走道通至最近的安全出口。當該場所設置自動噴水滅火系統時,其安全疏散距離可增加25%。 | (第一段不超30m,第二段不超10m,自噴分別增加25%。) |
四、安全出口
(一)疏散門
開啟方向 | 疏散門應向疏散方向開啟,但人數不超過60人的房間且每樘門的平均疏散人數不超過30人時,其門的開啟方向不限(除甲、乙類生產車間外)。 |
形式 | 民用建筑及廠房的疏散門應采用向疏散方向開啟的平開門,不應采用推拉門、卷簾門、吊門、轉門和折疊門。但丙、丁、戊類倉庫首層靠墻的外側可采用推拉門或卷簾門。 |
其他 | 人員密集的公共場所、觀眾廳的入場門、疏散出口不應設置門檻,且緊靠門口內外各1.4m范圍內不應設置臺階,疏散門應為推閂式外開門。 |
(二)安全出口
1、公共建筑每個防火分區或一個防火分區的每個樓層,安全出口不少于2個,且相鄰2個安全出口最近邊緣之間的水平距離不應小于5m。
2、一、二級耐火等級公共建筑內,當一個防火分區的安全出口全部直通室外確有困難時,符合下列規定的防火分區可利用通向相鄰防火分區的甲級防火門作為安全出口:
(1)應采用防火墻與相鄰防火分區進行分隔。
(2)建筑面積大于1000㎡的防火分區,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數量不應少于2個;建筑面積小于或等于1000㎡的防火分區,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數量不應少于1個。
(3)該防火分區通向相鄰防火分區的疏散凈寬度,不應大于計算所需總凈寬度的30%。
五、避難走道
(1)避難走道兩側防火隔墻的耐火極限不應低于3.00h;避難走道樓板的耐火極限不應低于1.50h。
(2)避難走道直通地面的出口不應小于2個,并應設置在不同的方向,當走道僅與一個防火分區相通且該防火分區至少有1個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時,可設置一個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任一防火分區通向避難走道的門至該避難走道最近直通地面的出口距離不應大于60m。
(3)避難走道的總凈寬度不應小于任一防火分區通向該避難走道的設計疏散總凈寬度。
(4)避難走道內部裝修材料的燃燒性能等級應為A級。
(5)防火分區至避難走道入口處應設置防煙前室,前室的使用面積不應小于6㎡,開向前室的門應采用甲級防火門,前室開向避難走道的門應采用乙級防火門。
(6)避難走道內應設置消火栓、消防應急照明、應急廣播和消防專線電話。
六、疏散樓梯
(一)疏散樓梯間的一般要求
(1)封閉樓梯間、防煙樓梯間及其前室,不應設置卷簾。
(2)樓梯間內不應敷設或穿越甲、乙、丙類液體的管道。封閉樓梯間、防煙樓梯間及其前室內禁止穿過或設置可燃氣體管道。敞開樓梯間內不應設置可燃氣體管道。住宅建筑的敞開樓梯間內確需設置可燃氣體管道和可燃氣體計量表時,應采用金屬管和設置切斷氣源的閥門。
(3)除住宅建筑套內的自用樓梯外,地下、半地下室與地上層不應共用樓梯間,必須共用樓梯間時,在首層應采用耐火極限不低于2.00h的不燃燒體隔墻和乙級防火門將地下、半地下部分與地上部分的連通部位完全分隔,并應有明顯標志。
(二)封閉樓梯間(還要滿足一般要求)
(1)不能自然通風或自然通風不能滿足要求時,應設置機械加壓送風系統或采用防煙樓梯間。
(2)除樓梯間的出入口和外窗外,樓梯間的墻上不應開設其他門、窗、洞口。
(3)高層建筑、人員密集的公共建筑、人員密集的多層丙類廠房,以及甲、乙類廠房,其封閉樓梯間的門應采用乙級防火門,并應向疏散方向開啟;其他建筑,可采用雙向彈簧門。
(4)樓梯間的首層可將走道和門廳等包括在樓梯間內形成擴大的封閉樓梯間,但應采用乙級防火門與其它走道和房間分隔。
(三)防煙樓梯間(還要滿足一般要求)
(1)當不能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風時,樓梯間應按規定設置防煙設施。
(2)在樓梯間入口處應設置防煙前室、開敞式陽臺或凹廊等。前室可與消防電梯間的前室合用。
(3)防煙前室使用面積的要求:
建筑類型 | 面積 | 與消防電梯合用 |
公共建筑/廠房/倉庫 | ≥6㎡ | ≥10㎡ |
住宅建筑 | ≥4.5㎡ | ≥6㎡ |
(4)除住宅建筑的樓梯間前室外,防煙樓梯間和前室內的墻上不應開設除疏散門和送風口外的其他門、窗、洞口。
(5)疏散走道通向前室以及前室通向樓梯間的門應采用乙級防火門,并應向疏散方向開啟。
(6)樓梯間的首層可將走道和門廳等包括在樓梯間前室內,形成擴大的前室,但應采用乙級防火門等與其他走道和房間分隔。
(四)樓梯間適應范圍及應用
建筑類別 | 具體參數(建筑高度h) | 敞開 | 封閉 | 防煙 | 室外 |
高層公共建筑 | 一類高層和h>32m的二類高層 | √ | |||
采用剪刀樓梯間的建筑 | √ | ||||
裙房和h≤32m的二類高層 | √ | ||||
多層公共建筑 (除與敞開外廊直接連接的樓梯間) | 除以下外,6層以下公共建筑(不含6層) | √ | |||
醫療、旅館、老年人及類似功能 | √ | ||||
設置歌舞娛樂放映游藝場所的 | √ | ||||
商店、圖書館、展覽、會議中心及類似 | √ | ||||
6層及以上其他 | √ | ||||
住宅 | h≤21m(與電梯井相鄰應封閉,戶門乙級可敞開) | √ | |||
21m<h≤33m(戶門乙級可降級) | √ | ||||
h>33m (不可降級) | √ | ||||
地下、半地下 | 其他 | √ | |||
3層及以下,或室內地面地坪高差>10m | √ |
六、避難層(間)
(一)避難層設置
項目 | 內容 |
設置條件 | 建筑高度超過100m的公共建筑和住宅建筑。 |
面積指標 | 避難層的凈面積應能滿足設計避難人數避難的要求,宜按5人/㎡。 |
設置數量 | 第一個避難層距消防救援操作場地的高度不應大于50m。 避難層與避難層之間的距離不應大50m。 |
防火構造 | (1)避難層四周的墻體及避難層內的隔墻,其耐火極限不應低于3.00h,隔墻上的門采用甲級防火門; (2)避難層的樓板宜采用現澆鋼筋混凝土樓板,其耐火極限不應低于2.00h。 (3)避難層可與設備層結合布置,易燃、可燃液體或者氣體管道、排煙管道應集中布置,采用防火墻與避難區分隔; (4)管道井、設備間應采用耐火極限不低于2.00h的防火隔墻與避難區分隔,管道井、設備間的門不應直接開向避難區,確需直接開向避難區時,與避難區出入口的距離不應小于5m,且應采用甲級防火門。 |
安全疏散 | (1)避難層應至少有2個不同的疏散方向。 (2)通向避難層的疏散樓梯應在避難層分隔、同層錯位或上下層斷開。 (3)樓梯間的門宜向避難層開啟,在避難層進入樓梯間的入口處應設置明顯的指示標志。 (4)在避難層應設置應急照明 ,其備用電源的連續供電時間不應小于1.50h,照度不應低于3.0lx。 (5)除避難間外,避難層應設置消防電梯出口,在避難層必須停靠;普通電梯嚴禁在避難層設置電梯門。 |
消防設施 | 避難層應設置直接對外的可開啟窗口或獨立的機械防煙設施,外窗應采用乙級防火窗。 |
避難層應配置消火栓和消防軟管卷盤。 | |
避難層應設置消防專線電話和應急廣播。 |
(二)避難間設置
設置部位 | (1)3 層及 3 層以上總建筑面積大于 3000㎡(包括設置在其他建筑內三層及以上樓層)的老年人照料設施,應在二層及以上各層老年人照料設施部分的每座疏散樓梯間的相鄰部位設置 1 間避難間。 (2)高層病房樓應在二層及以上病房樓層和潔凈手術部設置避難間。 |
設置要求 | (1)設在高層病房樓避難間服務的護理單元不應超過2個,其凈面積應按每個護理單元不小于25㎡確定,可利用電梯前室;設在老年人照料設施的避難間可供避難的凈面積不應小于12㎡;可利用疏散樓梯間的前室或消防電梯的前室。 (2)避難間兼做其他用途時,應保證人員的避難安全,且不得減少可供避難的凈面積。 (3)應靠近樓梯間,并采用耐火極限不低于2.00h的防火隔墻和甲級防火門與其他部位分隔。 (4)應設置消防專線電話和應急廣播。 (5)避難間的入口處應設置明顯的指示標志。 (6)應設置直接對外的可開啟窗口或獨立的機械防煙設施,外窗應采用乙級防火窗。 |
【經典題型演練,加強考點鞏固】
【2015年案例二題】某購物中心地下2層,地上4層,建筑高度24m,耐火等級二級,地下二層室內地面與室外出入口地坪高差為11.5m。地下每層建筑面積15200㎡。地下二層設置汽車和變配電房、消防水泵房等設備用房及建筑面積5820㎡的建材市場(經營五金、潔具、瓷磚、桶裝油漆、香蕉水等);地下一層為家具、燈飾商場,設有多部自動扶梯與建材商場連通,自動扶梯上下層相連通的開口部位設置防火卷簾。地下商場部分的每個防火分區面積不大于2000,采用耐火極限為1.50h的不燃性樓板和防火墻及符合規定的防火卷簾進行分隔,在相鄰防火分區的防火墻上均設有向疏散方向開啟的甲級防火門。
購物中心按規范配置了室內外消火栓系統、自動噴水滅火系統和火災自動報警系統等消防設施。
表3:商店營業廳內的人員密度(人/㎡)
樓層位置 | 地下第二層 | 地下第一層 | 地上第一、二層 | 地上第三層 | 地上四層及以上各層 |
人員密度 | 0.50 | 0.60 | 0.43-0.60 | 0.39-0.54 | 0.30-0.42 |
表4:疏散樓梯、疏散出口和疏散走廊的每百人凈寬度(m)
建筑層數 | 耐火等級 | |||
一、二級 | 三級 | 四級 | ||
地上層數 | 1—2層 | 0.65 | 0.75 | 1.00 |
3層 | 0.75 | 1.00 | —— | |
≥4層 | 1.00 | 1.25 | —— | |
地下層數 | 與地面出入口地面的高差≤10m | 0.75 | —— | —— |
與地面出入口地面的高差>10m | 1.00 | —— | —— |
問題:分別列式計算購物中心地下一、二層安全出口的最小總凈寬度,地下一層安全出口最小總凈寬度應為多少?(以m為單位,計算結果保留1位小數)
參考解析:
(1)地下一層:
疏散人數=0.6人/m2*0.3*15200㎡=2736人
建材商店、家具和燈飾展示建筑,其人員密度可按表3規定值的30%確定
疏散凈寬=2736人*1m/100人=27.4m
(2)地下二層:
疏散人數=0.56人/m2*0.3*5820㎡=977.76人
疏散凈寬=977.76*1.0/100=9.8m
(3)地下二層亦經過地下一層疏散,地下建筑內上層樓梯的總凈寬度應按該層及以下疏散人數最多一層的人數計算,地上一層人數最多,則地上一層安全出口最小凈寬度為27.4m。
【2016年案例四】某一耐火等級的四星級旅館建筑,建筑高度為128m,下部設置3層地下室(每層層高3.3m)和4層裙房。
裙房的地上一、二層設置商店,三層設置商店和寶寶樂等兒童活動場所,四層設置餐飲場所和電影院。一層的商店采用輕質墻體在吊頂下將商店隔成每間建筑面積小于100㎡的多個小商鋪,每間商鋪的門口均通向主要疏散通道,至最近安全出口的直線距離均為5m-35m,商鋪的進深為8m。
建筑高層主體、裙房和地下室的疏散樓梯均按國家標準要求采用了防煙樓梯間或疏散樓梯,地下樓層的疏散樓梯在首層與地上樓層的疏散樓梯已采用符合要求的防火隔墻和防火門完全分隔。地下一層商店有3個防火分區分別借用了其他防火分區2.4m疏散凈寬度,且均不大于需借用疏散寬度的防火分區所需疏散凈寬度的30%,每個防火分區的疏散凈寬度 (包括借用的疏散寬度)均符合國家標準的規定,商店區域的總疏散凈寬度為39.6m(各防火分區的人員密度均按0.6人/㎡取值)。
建筑按國家標準設置了自動噴水滅火系統、室內外消火栓系統、火災自動報警系統、防煙系統及火火器等。
問題:指出該建筑在安全疏散方面存在的問題,并簡述理由。
(1)商店區域的總疏散凈寬度為39.6m存在問題;應該是不小于7000*0.6*1/100=42m。
(2)地下一層商店有3個防火分區分別借用了其他防火分區2.4m疏散的凈寬度,且均不大于需借用疏散寬度的防火分區所需疏散凈寬度的30%存在問題;應該是不大于本防火分區所需疏散凈寬度的30%,同時要求建筑面積大于1000㎡的防火分區,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不應少于2個。
(3)每間商鋪的門口均通向主要疏散通道,至最近安全出口的直線距離均為5m-35m,商鋪的進深為8m不合理。一、二級耐火等級建筑內疏散門或安全出口不少于2 個的營業廳,其室內任一點至最近疏散門或安全出口的直線距離不應大于30m;當設置自動噴水滅火系統時,其安全疏散距離可增加25%,即為37.5m,題干中最大為35+8=43m,故不合理。
(4)兒童活動場所宜設置獨立的安全出口和疏散樓梯。
(5)電影院至少應設置1個獨立的安全出口和疏散樓梯。
【2017年真題第三題】某高層建筑,設計建筑高度為68m,總建筑面積為91200㎡。標準層的建筑面積為2176㎡。高層建筑內的辦公室均為非開敞辦公室,最大一間辦公室的建筑面積為98m2,辦公室的最多使用人數為10人,人數最多的一層為196人,辦公室內的最大疏散距離為23m,直通疏散走道的房間門至最近疏散樓梯間前室入口的最大之間距離為18m,且房間門均向辦公室內開啟,不影響疏散走道的使用。核心筒設置了1座防煙剪刀樓梯間用于高層主體建筑的人員疏散,樓梯梯段以及從樓層進入疏散樓梯間前室和樓梯間的門的凈寬度均為1.10m,核心筒周圍采用環形走道與辦公區分隔,走道隔墻的耐火極限為2.00h。高層主體建筑的三層增設了2座直通地面的防煙樓梯間。
問題:指出該高層建筑在安全疏散方面的問題,并給出正確做法。
參考解析:
(1)樓梯梯段以及從樓層進入疏散樓梯間前室和樓梯間的門的凈寬度均為1.10m,不合理;疏散樓梯梯段和樓梯間首層疏散門最小凈寬度為1.2m。
(2)核心筒設直了1座防煙剪刀樓梯間用于高層主體建筑的人員疏散,不合理;直通疏散走道的房間門至最近疏散樓梯間前室入口的最大之間距離為18m,而只有在滿足“疏散樓梯分散設置確有困難且從任一疏散門至最近疏散樓梯間入口的距離不大于10m時”才能設剪刀樓梯。
【2018年真題第四題】某醫院病房樓,地下 1 層,地上 6 層,局部 7 層,屋面為平屋面,首層地面設計標高為±0.000m,地下室地面標高為-4.200m,建筑室外地面設計標高為-0.600m。六層屋面面層的標高為 23.700m,女兒墻頂部標高為 24.800m,七層屋面面層的標高為27.300m。該病房樓首層平面示意圖如圖所示。
該病房樓六層以下各層建筑面積均為1220 ㎡,圖中⑨號軸線東側地下室建筑面積為560㎡,布置設備用房。中間走道北側自西向東依次布置消防水泵房、通風空調機房、排煙機房,中間走道南側自西向東依次布置柴油發電機房、變配電室(使用干式變壓器);⑨號軸線西側的地下室布置自行車庫。地上一層至地上六層均為病房層,七層(建筑面積 275 ㎡)布置消防水箱間、電梯機房和樓梯出口小間。
地下室設備用房的門均為乙級防火門,各層樓梯 1、樓梯 2 的門和地上各層配電室的門均為乙級防火門,首層 M1、M2、M3、M4 均為鋼化玻璃門。其他各層各房間門均為普通木門。樓內的 M1 門凈寬為 3.4m,所有單扇門凈寬均為 0.9m,雙扇門凈寬均為 1.2m。
該病房樓內按國家標準要求設置了室內外消火栓系統、濕式自動噴水滅火系統、火災自動報警系統、防煙和排煙系統及滅火器,疏散走道和樓梯間照明的地面最低水平照度為6.0Lx,供電時間為 1.5h。
問題:
(1)指出圖中搶救室可用的安全出口,判斷搶救室的疏散距離是否滿足《建筑設計防火規范》(GB50016)的相關要求,并說明理由。
(2)指出圖中安全疏散方面的問題,并給出正確做法。
參考解析:
1、指出圖中搶救室可用的安全出口,判斷搶救室的疏散距離是否滿足《建筑設計防火規范》(GB50016)的相關要求,并說明理由。
(1)該搶救室可用的安全出口為M1、M2、M3、M4。
(2)該搶救室的疏散距離滿足要求。
理由:因為該搶救室在兩個安全出口之間,其中距離最近的安全出口M2的距離為24.35m,由于全部設置自動噴水滅火系統的病房樓的疏散門在兩個安全出口之間至最近的安全出口的距離不應大于24*1.25=30m,所以符合要求。
2、指出圖中安全疏散方面的問題,并給出正確做法。
(1)該病房樓疏散樓梯間為封閉樓梯間。
整改:應設置防煙樓梯間或增設室外樓梯間。
(2)M3、M4以及各房間病房,辦公室,搶救室門向內開啟不正確。
整改:應改為向外開或疏散方向開啟。
(3)各病房及辦公室,搶救室采用一個疏散門不正確。
整改:應改為各病房及辦公室,搶救室采用不低于兩個疏散門。
(4)M3、M4出口1.2m,1.3m處設置了臺階不正確。
整改:應改為M3,M4出口1.4范圍內無臺階。
(5)1號樓梯未直通室外不正確 。
整改:應在首層設置擴大的防煙樓梯間前室或直通室外。
(6)M2、M3、M4 寬度均為 1.2m 不正確。
整改:應設置寬度不小于1.3m的首層疏散外門。
(7)首層 M1、M2、M3、M4 均為鋼化玻璃門不正確。
整改:首層 M1、M2、M3、M4 均應改為乙級防火門。
(8)(可寫)地上與地下共用樓梯間不正確。
整改:應在首層改成采用耐火極限不低于2.00h防火隔墻和乙級防火門分隔。
(9)(可寫)二層及以上袋型走道近端最不利點至最近的安全出口距離為17.8m不正確。
整改:應改為二層級以上袋型走道近端最不利點至最近的安全出口距離不大于15m。
(10)該病房樓室內所有疏散門以及消防控制室采用普通木門不正確。
整改:該病房樓室內所有疏散門以及消防控制室應采用乙級防火門。
(11)消防控制室,消防水泵房,變配電室未設置獨立的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不正確。
整改:應改為消防控制室,消防水泵房,變配電室設置獨立的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
【2019年真題第四題】某綜合樓,地下1層,地上5層,局部6層,一層室內地坪標高為±0.000m,室外地坪標高為-0.600m,屋頂為平屋面。
該綜合樓除地上一層層高4.2m外其余各層層高均為3.9m,建筑面積均為960㎡,頂層建筑面積100㎡。各層用途及人數為:地下一層為設備用房和自行車庫,人數30人;一層為門廳、廚房、餐廳,人數100人;二層為餐廳,人數240人;三層為歌舞廳(人數需計算);四層為健身房,人數100人;五層為兒童舞蹈培訓中心,人數120人。地上各層安全出口均為2個,地下一層3個,其中一個為自行車出口。
樓梯1和樓梯2在各層位置相同,采用敞開樓梯間。在地下一層樓梯間入口處設有凈寬1.50m的甲級防火門(編號為FM1),開啟方向順著人員進入地下一層的方向。
該綜合樓三層平面圖如圖2所示。圖中M1、M2為木質隔音門,凈寬分別為1.30m和0.90m;M4為普通木門,凈寬0.90m;JXM1、JXM2為丙級防火門,門寬0.60m。
該建筑全樓設置中央空調系統和濕式自動噴水滅火系統等消防設施,各消防系統按照國家消防技術標準要求設置且完整好用。
問題:
1、計算一層外門的最小總凈寬度和二層疏散樓梯的最小總凈寬度。
2、指出題干和圖2中在安全疏散方面存在的問題。
1、計算一層外門的最小總凈寬度和二層疏散樓梯的最小總凈寬度。
(1)地下一層30×1÷100=0.3m
(2)地上一層100×1÷100=1m
(3)地上二層240×1÷100=2.4m
(4)地上三層(25+23×7+30+32×2+66×2+68+260)×0.5×1/100=3.7m
(5)地上四層100×1÷100=1m
(6)地上五層120×1÷100=1.2m
首層外門和地上二層的疏散樓梯的疏散總凈寬度不應小于3.7m。
2、指出題干和圖2中在安全疏散方面存在的問題。
(1)樓梯1和樓梯2在各層位置相同不正確(可寫)。
(2)采用敞開樓梯間不正確。
(3)在地下一層樓梯間入口處設有凈寬1.50m的甲級防火門不正確。
(4)開啟方向順著人員進入地下一層的方向不正確。
(5)每個房間均設置一個疏散門不正確。
(6)疏散門未向疏散方向開啟不正確。
(7)小包間1疏散門至最近的安全出口距離11.8m不正確。
(8)大舞廳室內任意點至最近的疏散門的距離14.574m不正確。
(9)(可寫)M1、M2凈寬分別為1.30m和0.90m。
(10)地下車庫設置一個自行車出口不正確。
【2020年真題第六題】某商業建筑,總建筑面積為48960㎡,地上5層,地下2層,建筑高度為25m。該建筑地下一層至地上五層設有商場、商鋪、餐飲場所、游樂場所和電影放映廳等,地下二層為車庫和設備用房。該建筑按規范配置了相應的建筑消防設施。
地上四層商場原經營家具的營業廳面積為4980㎡,疏散總寬度為14.00m,擬改為經營服裝。
問題:地上四層在營業廳面積、疏散總寬度不變的情況下,由經營家具改成經營服裝是否可行?為什么?
原因:四層的疏散總凈寬為4980×0.3=1494×1m/百人=14.94m>14m,故其疏散總凈寬度不足。
零基礎小白的鉆石班,學習無憂、考試無憂、保障無憂,放心點擊加購
階段 | 班級 | 免費試聽 |
基礎階段 () | (1)教材精講班:全面掌握教材考點脈絡 (2)實操班:現場實操,身臨其境 (3)規范班:重點規范詳細梳理 | |
強化階段 () | (1)習題班:鞏固考點,總結做題方法 (2)三合一班:三科串講整合 (3)沖刺班:重要高頻考點匯總 | |
沖刺階段 | (1)真題解析班:解讀真題考點 (2)??冀痤}班:剖析2套突擊卷/科 |
各位考友,對于這個知識點還有什么問題或疑問的,歡迎大家留言評論。
【干貨筆記】
表格歸納匯總,涵蓋90%以上的重要考點
為你節省至少50%的備考時間
溫馨提示:文章由作者233網校-sunpeiyu獨立創作完成,未經著作權人同意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