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疏散通道上的防火卷簾,在感煙探測器動作后,應下降至距地(樓)面(C)m。
A、1.2m
B、1.5m
C、1.8m
D、2.0m
22、對火災初期有陰燃階段,產生大量的煙和少量的熱,很少或沒有火焰輻射的場所,應選擇(A)。
A、感煙探測器
B、火焰探測器
C、感溫探測器
D、可燃氣體探測器
23、對火災發展迅速,有強烈的火焰輻射和少量的煙、熱的場所,應選擇(B)。
A、感煙探測器
B、火焰探測器
C、感溫探測器
D、可燃氣體探測器
24、對使用、生產或聚集可燃氣體或可燃液體蒸氣的場所,應選擇(D)。
A、感煙探測器
B、火焰探測器
C、感溫探測器
D、可燃氣體探測器
25、根據房間高度選擇火災探測器的靈敏度,當房間高度大于( )m 時,不宜選擇感煙探測器;當房間高度大于( )m 時,不宜選擇感溫火災探測器。(B)
A、20,12
B、12,8
C、8,6
D、6,4
26、房間高度大于12m,小于等于20m 的房間適合選用(D)。
A、感煙探測器
B、一級感溫探測器
C、二級感溫探測器
D、火焰探測器
27、探測區域內的每個房間至少應設置(A)火災探測器。
A、一只
B、二只
C、三只
D、四只
28、房間高度不大于12m,地面面積小于80m2,屋頂坡度大于30°時,一只感煙探測器的保護面積和保護半徑分別為(C)。
A、80,6.7
B、80,7.2
C、80,8.0
D、100,8.0
29、火災探測器布置時,當梁突出頂棚的高度小于(A)mm 時,可不計梁對探測器保護面積的影響。
A、200
B、400
C、600
D、500
30、火災探測器布置時,當梁突出頂棚的高度超過(C)mm 時,被梁隔斷的每個梁間區域至少應設置一只探測器。
A、200
B、400
C、600
D、500
31、火災探測器布置時,當梁間凈距小于(B)m時,可不計梁對探測器保護面積的影響。
A、0.5
B、1
C、2
D、3
32、居中設置在寬度小于3m 的內走道頂棚上的感溫探測器,其安裝間距不應超過(C)m。
A、5
B、7.5
C、10
D、15
33、居中設置在寬度小于3m 的內走道頂棚上的感煙探測器,其安裝間距不應超過(D)m。
A、5
B、7.5
C、10
D、15
34、火災探測器至墻壁、梁邊的水平距離,不應小于(D)m。
A、3.0
B、2.0
C、1.0
D、0.5
35、火災自動報警系統的火災探測器周圍(D)m 內不應有遮擋物。
A、3.0
B、2.0
C、1.0
D、0.5
36、火災探測器宜水平安裝,當傾斜安裝時,傾斜角不應大于(C)。
A、15°
B、30°
C、45°
D、60°
37、紅外光束感煙探測器的光束軸線至頂棚的垂直距離宜為0.3~1.0m,距地高度不宜超過(D)m。
A、7
B、10
C、14
D、20
38、相鄰兩組紅外光束感煙探測器的水平距離不應大于(C)m。
A、7
B、10
C、14
D、20
39、紅外光束感煙探測器至側墻的水平距離不應大于(A)m,且不應小于0.5m。
A、7
B、10
C、14
D、20
40、紅外光束感煙探測器的發射器和接收器之間的距離不宜超過(C)。
A、150m
B、120m
C、100m
D、200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