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平面布局VS平面布置
這是案例分析考試中常考的題,如果搞不懂,很可能兩小問都會答錯。去年就有人在這上面吃虧了。教材中是這么定義的:
總平面布局:根據城市的規劃和消防安全要求,結合周圍環境、地勢條件、主導風向等因素合理劃分企業功能分區,確定建筑位置,設置必要防火間距,同事滿足消防撲救的基本要求。
平面布置:在建筑中對一些特殊的場所和重要的設備用房進行合理的布置,以達到減少火災危害的目的。
通俗地說,總平面布局考查的是地理位置、消防車道、登高操作場地、防火間距等問題;平面布置考查的是樓層位置、防火分區、房間面積等問題。
防火隔墻VS防火墻VS防爆墻(消防案例專項答題思路、核心考點分析,進入>>)
防火隔墻:建筑內防止火災蔓延至相鄰區域且耐火極限不低于規定要求的不燃性墻體。(應注意3.00防火隔墻,如廠房內丙類液體儲罐、爆炸性甲乙類廠房貼鄰的分控制室、鍋爐房和柴油發電機房的儲油間、避難走道等,2.50h和2.00h的自行總結。)
防火墻:防止火災蔓延至相鄰建筑或相鄰水平防火分區且耐火極限不低于3.00h的不燃性墻體,應注意4.00h防火墻的應用(甲、乙類廠房和甲、乙、丙類倉庫)。
防爆墻:在墻體任意一側受到爆炸沖擊波作用并達到設計壓力時,能夠保持設計所要求的防護性能的實體墻體(辦公室、休息室貼鄰甲、乙類廠房時)。
注:防火墻上應采用甲級防火門,防火隔墻上應采用甲級或乙級防火門。
疏散走道VS避難走道
疏散走道:是指發生火災時,建筑內人員從火災現場逃往安全場所的通道。疏散走道的設置應保證逃離火場的人員進入走道后,能順利地繼續通行至樓梯間,到達安全地帶。
避難走道:是指采取防煙措施且兩側設置耐火極限不低于3.00h的防火隔墻,用于人員安全通行至室外的走道。
正偏差VS負偏差
正偏差:比規定值大,比如防火分區、安全疏散距離等;
負偏差:比規定值小,比如防火間距、前室面積等。
直線距離VS水平距離VS垂直距離VS步行距離
水平距離指在水平線方向上的距離,即紅色線條部分。
直線距離指兩點間距離,可以是一個平面的(圖中兩個點都在桌子上),也可以是不同平面的(圖中兩點分別在桌子上和地上),即綠色線條部分。特殊的直線距離也可能是水平距離或垂直距離。
當兩點之間直線距離有障礙物時,兩點之間步行的距離則為步行距離(比如安全疏散),可以理解為導航上的步行路線。
垂直距離與水平距離相反,調換下空間即可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