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防安全技術實務的教材體系是由五篇50章構成,考點主要集中在第二篇(通用建筑防火)和第三篇(建筑消防設施),其余章節分值占比較小。未來消防安全技術實務的考題重點仍然在教材的第二篇和第三篇,涉及的四大規范也是復習的重點,在重點確定的情況下常規考點已經不能滿足人員篩選的需要,因此命題組的出題方式肯定會更加靈活、更加趨向實際應用,細節決定成敗,節點數字和表格注釋都是必須要加以重視的地方,教材與規范相結合、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應考攻略:本科目的最大特點是數據繁雜,體系龐大,記憶量大,對整個科目要進行多次的學習。在掌握了基本的原理后,做好筆記和總結,整理好知識點的邏輯關系,大量記憶背誦的前提下,結合習題的練習,才能真正掌握本門科目的考點難點。
章節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2019 | 2020 | 2021 |
第一篇 消防基礎知識 | 3 | 5 | 5 | 4 | 4 | 3 | 2 |
第二篇 通用建筑防火 | 35 | 36 | 36 | 37 | 24 | 43 | 41 |
第三篇 建筑消防設施 | 56 | 54 | 54 | 59 | 61 | 65 | 66 |
第四篇 特殊建筑、場所防火 | 20 | 20 | 19 | 19 | 29 | 8 | 11 |
第五篇 消防安全評估 | 6 | 5 | 6 | 1 | 2 | 1 | 0 |
合計分數 | 120 | 120 | 120 | 120 | 120 | 120 | 120 |
2022年技術實務教材新增/變化考點
第一篇 消防基礎知識
第一章 燃燒
變更知識點一、燃燒的本質與條件
燃燒是指可燃物與氧化劑作用發生的放熱反應,通常伴有火焰、發光和(或)煙氣的現象。從化學反應的角度看,燃燒是一種特殊的氧化還原反應。
多數可燃物質的燃燒是在氣體狀態下進行的,而有的固體物質燃燒時不能成為氣態,只發生氧氣與固體表面的氧化還原反應。這種發生在固體表面的燃燒稱為無焰燃燒,如木炭、焦炭、高熔點的金屬等。發生在氣體狀態下的燃燒稱為有焰燃燒,氣體、液體只會發生有焰燃燒,容易熱解、升華或熔化蒸發的固體主要為有焰燃燒。
新增考點一、熱分解溫度
1.熱分解溫度的定義:熱分解溫度是可燃固體受熱發生分解的初始溫度。
2.幾種可燃固體的熱分解溫度與燃點
熱分解溫度是評定受熱能分解的固體火災危險性的主要參數之一。可燃固體在熱分解溫度以上,開始分解并產生可燃氣體,固體才能夠發生分解后的有焰燃燒,可燃固體的熱分解溫度越低,燃點也越低,火災危險性越大。表1-1- 4列出了幾種可燃固體的熱分解溫度與燃點。

新增考點二、氧指數
1.氧指數的定義所謂氧指數(OI) ,是在規定條件下,剛好維持物質燃燒時的混合氣體中最低氧含量的體積百分數。
2.常見可燃物的氧指數

氧指數越小的物質,燃燒時對氧氣的需求量越小,或者說在空氣中燃燒更容易,因而火災危險性越大。
新增考點三、爆炸溫度極限
1.爆炸溫度極限的定義
當液面上方空間的飽和蒸氣與空氣的混合氣體中,可燃液體蒸氣濃度達到爆炸濃度極限時,混合氣體遇火源就會發生爆炸。液體蒸氣爆炸濃度上、下限所對應的液體溫度稱為可燃被體的爆炸溫度上、下限,分別用t上、t下表示。

爆炸溫度極限的意義
(1)凡爆炸溫度下限t下小于最高室溫的可燃液體,其蒸氣與空氣混合物遇火源均能發生爆炸。
(2)凡爆炸溫度下限t下大于最高室溫的可燃液體,其蒸氣與空氣混合物遇火源均不能發生爆炸。
(3)凡爆炸溫度上限t上小于最低室溫的可燃液體,其飽和蒸氣與空氣的混合物遇火源不發生爆炸,其非飽和蒸氣與空氣的混合物遇火源有可能發生爆炸。
變更知識點二、沸溢
石油產品是由不同組分混合而形式的可燃液體,它們都具有很寬的沸點范圍,其燃燒特性與其他均一組分的液體不同。特別是對于原油、重油等沸點范圍下限超過100℃的黏稠液體,經過長時間的燃燒有可能發生沸溢。所謂沸溢,是指具有熱波特性的油品經一定時間燃燒后,油品中的乳化水、自由水或儲罐的水墊層在熱波的作用下發生沸騰汽化,形成大量的含有蒸氣的油泡,由容器中溢流出來的現象。
石油產品燃燒時產生沸溢的條件是:
①油罐底部有自由水(水墊層)或油中含有乳化水;
②油品中含有沸點范圍很寬的組分,而且大部分組分的沸點超過水的沸點;
③油品有足夠的黏度,能夠形成穩定而黏稠的油-水蒸氣泡沫。
通常見到的油品中,原油、重油、渣油均能滿足以上三個條件,它們在長時間燃燒后,往往發生沸溢。
第二章 火災
新增考點一、建筑火災的蔓延途徑
(一)火災的水平蔓延
在建筑的著火房間內,主要因火焰直接接觸、延燒或熱輻射作用等導致火災在水平方向蔓延。下列情況是導致建筑火災在水平方向蔓延的常見情形:
(1)建筑內水平方向未設置防火分區或防火分隔。
(2)防火分隔方式不當,導致其不能發揮阻火作用。
(3)防火墻或防火隔墻上的開口處理不完善。
(4)采用可燃構件與裝飾材料。
(二)火災的豎向蔓延
延燒和煙囪效應是造成火災豎向蔓延的主要原因。
建筑內部的樓梯間、電梯井、管道井、電纜井、垃圾井、排氣道、中庭等豎向通道和空間,往往貫穿建筑的多個樓層或整個建筑,如果沒有進行合理、完善的防火分隔或封堵,一旦發生火災,會產生較強烈的煙囪效應,導致火災和煙氣在豎向迅速蔓延。防止火災在建筑內部豎向蔓延主要是對豎向貫穿多個樓層的井道或開口進行防火封堵和分隔、設置防火門、防火卷簾等。
(三)其他蔓延途徑
通風和空氣調節系統的風管是建筑內部火災及其煙氣發生蔓延的常見途徑之一。風管自身起火會使火勢向相互連通的空間(房間、吊頂內部、機房等)蔓延。起火房間的火災和煙氣還會通過風管蔓延到建筑物內的其他空間。建筑空調系統未按規定設置防火閥、風管或風管的絕熱材料未按要求采用不燃材料等,都容易造成火災蔓延。
復習建議:上述新增點不是重要考點,但是新增內容可以稍微了解,有印象即可,一個單選的可能性較大。
第三章 爆炸
變更知識點一、爆炸極限
可燃氣與空氣組成的混合氣體遇火源能否發生爆炸,與混合氣體中的可燃氣濃度有關。可燃氣與空氣組成的混合氣體遇火源能發生爆炸的濃度范圍稱為爆炸極限,通常用體積分數(%)表示。
爆炸極限是評價可燃氣體、液體蒸氣、粉塵等物質火災危險性的主要參數之一。一般來說,爆炸極限范圍越大或爆炸下限越低,就越容易形成爆炸混合物,可燃物的火災爆炸危險性就越大。
變更知識點二、粉塵爆炸的特點
與氣體爆炸相比,粉塵爆炸具有以下特點:
(1)粉塵爆炸比氣體爆炸需要的點火能大、引爆時間長。這是因為粉塵爆炸的過程比氣體爆炸復雜得多,粉塵粒子比氣體分子大得多,粉塵爆炸涉及分解、蒸發等一系列物理和化學過程,從而使粉塵爆炸需要較大的點火能和較長的感應期,粉塵爆炸的著火感應期可達數十秒。
(2)燃燒速度和爆炸壓力比氣體爆炸小,然而燃燒時間長,產生的能量大,可以達到氣體爆炸能量的幾倍,溫度可上升到2 000 ~3000℃,因此其破壞力也大。
(3)粉塵初始爆炸產生的氣浪會使粉塵揚起,在新的空間內形成爆炸濃度而產生二次爆炸、三次爆炸,因此破壞更大。
(4)粉塵爆炸容易引起不完全燃燒,產生大量的一氧化碳等不完全燃燒產物,有人員中毒的危險。
復習建議:新增和變更的要掌握。
溫馨提示:文章由作者233網校-lm獨立創作完成,未經著作權人同意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