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防火的技術方法主要有以下幾種:
(一)總平面布置
一是,從周圍環境、地勢條件、主導風向等方面綜合考慮,合理選擇建筑物位置。
二是,根據實際需要,合理劃分生產區、存儲區(包括露天存儲區)、生產輔助設施區、行政辦公和生活福利區等。同一企業內,若有不同火災危險的生產建筑,則應盡量將火災危險性相同或相近的建筑集中布置,以利采取防火防爆措施。
三是,為防止火災向相鄰建筑或同一建筑的其他空間蔓延擴大,應合理確定防火安全距離。
四是,考慮撲救火災時所必需的消防車通道、消防水源和消防撲救面。
(二)建筑結構防火
建筑物的耐火等級是研究建筑防火措施、規定不同用途建筑物需采取相應防火措施的基本依據。
在建筑防火設計中,正確選擇和確定建筑的耐火等級,是防止建筑火災發生和阻止火勢蔓延擴大的一項治本措施。
建筑構件的耐火極限和燃燒性能達不到規范的要求時,常用的方法主要有:適當增加構件的截面積,對鋼筋混凝土構件增加保護層厚度,在構件表面涂覆防火涂料做耐火保護層,對鋼梁、鋼屋架及木結構做耐火吊頂和防火保護層包敷等。
(三)建筑材料防火
建筑材料防火應當遵循的原則主要是:控制建筑材料中可燃材料的數量,受條件限制或裝修特殊要求必須使用可燃材料的,應當對可燃材料進行阻燃處理;
與電氣線路或發熱物體接觸的材料應采用不燃材料或進行阻燃處理;在樓梯間、管道井等豎向通道和供人員疏散的走道內應當采用不燃材料。
(四)防火分區分隔
在建筑內實行防火分區和防火分隔可有效地控制火勢的蔓延。
防火分區包括水平防火分區和豎向防火分區。
(五)安全疏散
從特定的角度上說,安全疏散是建筑防火最根本、最關鍵的技術,也是建筑消防安全的核心內容。
建筑安全疏散技術的基本要求是:每個防火分區必須設有至少兩個安全出口;疏散路線必須滿足室內最遠點到房門,房門到最近安全出口或樓梯間的行走距離限值;
疏散方向應盡量為雙向疏散,疏散出口應分散布置,減少袋形走道的設置;選用合適的疏散樓梯形式,樓梯間應為安全的區域,不受煙火的侵襲,樓梯間入口應設置可自行關閉的防火門保護;
通向地下室的樓梯間不得與地上樓梯相連,如必須相連時應采用防火墻分隔,通過防火門出入;疏散寬度應保證不出現擁堵現象,并采取有效措施在清晰的空間高度內為人員疏散提供引導。
(六)防排煙
煙氣控制的方法包括合理劃分防煙分區和選擇合適的防煙、排煙方式。防排煙系統可分為排煙系統(負壓)和防煙系統(正壓)。
(七)建筑防爆和電氣防火
在進行建筑防火設計時,應根據爆炸規律與爆炸效應,對有爆炸可能的建筑配備相應的防止爆炸危險區域、合理設計防爆結構和泄爆面積、準確選用防爆設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