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多項選擇題
1.風險管理的目的在于( )。
A.保證組織恰當地應對風險B.幫助組織消除風險
C.提高風險應對的效率和效果D.增強行動的合理性
E.有效地配置資源
【答案】ACDE
【解析】風險管理是指導和控制某一組織與風險相關問題的協調活動。風險管理通過分析不確定性及其對目標的影響,采取相應的措施,為組織的運行和決策及有效應對各類突發事件提供支持。風險管理適用于組織的生命周期及其任何階段,包括整個組織的所有領域和層次,以及組織的具體部門和活動。風險管理旨在保證組織恰當地應對風險,提高風險應對的效率和效果,增強行動的合理性,有效地配置資源。因此,本題的正確答案是ACDE。
2.為有效管理風險,組織在實施風險管理時,可遵循的原則有( )。
A.控制損失創造價值
B.融人組織管理過程
C.以信息為基礎
D.環境依賴
E.應用系統的、結構化的方法
【答案】ABCDE
【解析】為有效管理風險,組織在實施風險管理時,可遵循下列原則。①控制損失創造價值。②融人組織管理過程。③支持決策過程。④應用系統的、結構化的方法。⑤以信息為基礎。⑥環境依賴。⑦廣泛參與充分溝通。⑧持續改進。因此,本題的正確答案是ABCDE。
3.火災風險評估按指標處理方式可分為( )。
A.預先評估
B.定性評估
C.現狀評估
D.定量評估
E.半定量評估
【答案】BDE
【解析】在建筑(區域)風險評估的指標中,有些指標本身就是定量的,可以用一定的數值來表示;有些指標則具有不確定性,無法用一個數值來準確地度量。因此,根據建筑(區域)風險評估指標的處理方式,風險評估可以分為定性評估、半定量評估和定量評估。①定性評估。它是依靠人的觀察分析能力,借助經驗和判斷能力進行的評估。在風險評估過程中,無需將不確定性指標轉化為確定的數值進行度量,只需進行定性比較。②半定量評估。它是在風險量化的基礎上進行的評估。在評估過程中,需要通過數學方法將不確定的定性指標轉化為量化的數值。由于其評估指標可進行一定程度的量化,因而能夠比較準確地描述建筑(區域)的風險。③定量評估。它是在評估過程中所涉及的參數均已經通過實驗、測試、統計等各種方法實現了完全量化的評估,且其量化數值可被業界公認。因其評估指標可完全量化,因而評估結果更為精確。因此,本題的正確答案是BDE。
4.火災發生的要素包括( )。
A.可燃物
B.助燃劑
C.火源
D.時間
E.空間
【答案】ABCDE
【解析】可燃物、助燃劑(主要是氧氣)和引火源是物質燃燒三個要素。火災是時間或空間上失去控制的燃燒,簡單說就是人們不希望出現的燃燒。因此,可以說可燃物、助燃劑、火源、時間和空間是火災的五個要素。因此,本題的正確答案是ABCDE。
5.影響防火間距的主要因素包括( )。
A.熱傳導
B.熱輻射
C.熱對流
D.風速
E.建筑物外墻開口面積
【答案】BCDE
【解析】防火間距是兩棟建(構)筑物之間,保持適應火災撲救、人員安全疏散和降低火災時熱輻射等的必要間距。影響防火間距的主要因素有:①熱輻射;②熱對流;③建筑物外墻開口面積;④建筑物內可燃物的性質、數量和種類;⑤風速;⑥相鄰建筑物的高度;⑦建筑物內消防設施的水平;⑧滅火時間的影響。因此,本題的正確答案是BCDE。
6.民用建筑滅火器配置場所的危險等級,根據其( )等因素可劃分為嚴重危險級、中危險級和輕危險級三個等級。
A.使用性質
B.火災危險性
C.可燃物數量
D.火災蔓延速度
E.撲救難易程度
【答案】ABCDE
【解析】滅火器材在很大程度上相當于的衛士,擔負著撲滅或控制初期火災的重任。滅火器材的配置是否符合要求,以及是否能夠及時維護以保持其完好可用,都將決定著潛在火勢的發展狀況。根據《建筑滅火器配置設計規范》(GB 50140--2005),民用建筑滅火器配置場所的危險等級,應根據其使用性質、火災危險性、可燃物數量、火災蔓延速度以及撲救難易程度等因素,劃分為以下三級:嚴重危險級:功能復雜、用電用火多、設備貴重、火災危險性大、可燃物多、起火后蔓延迅速或容易造成重大火災損失的場所;中危險級:用電用火較多、火災危險性較大、可燃物較多、起火后蔓延迅速的場所;輕危險級:用電用火較少、火災危險性較小、可燃物較少、起火后蔓延較慢的場所。因此,本題的正確答案是ABCDE。
7.消防力量主要包括( )幾個方面的內容。
A.消防站
B.消防宣傳
C.消防隊員
D.到場時間
E.后勤保障
【答案】ACDE
【解析】消防力量包括如下。①消防站。消防站是一座城市、一個地區、一個鄉村開展滅火行動的基礎設施,也是抵御火災的根本所在。②消防隊員。消防員數量的多少直接反映出突發火災事故時的處置能力。③消防裝備。消防裝備包括消防車輛、滅火救援裝備和防護裝備。④到場時間。通常情況下,從消防隊接警出動至到達火災現場,總會需要一些時間,將這段時間稱為到場時間。⑤預案完善。⑥后勤保障。因此,本題的正確答案是ACDE。
8.事件樹分析法是一種時序邏輯的事故分析方法,其作用表現在( )。
A.事后用事件樹分析事故原因,十分方便明確
B.事件樹的分析資料既可作為直觀的安全教育資料,也有助于推測類似事故的預防對策
C.當積累了大量事故資料時,可采用計算機模擬,使事件樹對事故的預測更為有效
D.在安全管理上用事件樹對重大問題進行決策,具有其他方法所不具備的優勢
E.可以事前預測事故及不安全因素,估計事故的可能后果,尋求最經濟的預防手段和方法
【答案】ABCDE
【解析】事件樹分析法的作用如下。①可以事前預測事故及不安全因素,估計事故的可能后果,尋求最經濟的預防手段和方法。②事后用事件樹分析事故原因,十分方便明確。③事件樹的分析資料既可作為直觀的安全教育資料,也有助于推測類似事故的預防對策。④當積累了大量事故資料時,可采用計算機模擬,使事件樹對事故的預測更為有效。⑤在安全管理上用事件樹對重大問題進行決策,具有其他方法所不具備的優勢。因此,本題的正確答案是ABCDE。
9.煙氣流動的驅動作用包括( )。
A.煙囪效應
B.浮力作用
C.氣體熱膨脹作用
D.內部風向作用
E.供暖、通風和空調系統
【答案】ABCE
【解析】為了減少煙氣的危害,應當了解建筑煙氣流動的各種驅動作用,以便對火勢發展做出正確的判斷,在建筑設計中做好煙氣控制系統的設計。包括:①煙囪效應;②浮力作用;③氣體熱膨脹作用;④外部風向作用;⑤供暖、通風和空調系統。因此,本題的正確答案是ABCE。
10.影響建筑結構耐火性能的因素有( )。
A.結構類型
B.荷載比
C.可燃物數量
D.火災規模
E.結構及構件溫度場
【答案】ABDE
【解析】影響建筑結構耐火性能的因素如下。①結構類型。②荷載比。荷載比為結構所承擔的荷載與其極限荷載的比值。火災下,結構承受的荷載總體不變,而隨溫度升高,材料強度降低,構件的承載能力降低。當構件的荷載達到極限荷載,構件就達到了火災下的承載能力以及耐火極限狀態,開始倒塌破壞,這時的耐火時間為耐火極限。荷載比越大,構件的耐火極限越小,荷載比是影響結構及構件耐火性能的主要因素之一。③火災規模。火災規模包括火災溫度和火災持續時間。火災高溫是構件升溫的源泉,它通過對流和輻射兩種傳熱方式將熱量從建筑內空氣向構件傳遞。作為構件升溫的驅動者,火災規模對構件溫度場有明顯的影響。當火災高溫持續時間較長時,構件的升溫也較高。④結構及構件溫度場。溫度越高,材料性能劣化越嚴重,結構及構件的溫度場是影響其耐火性能的主要因素之一。材料的熱工性能直接影響構件的升溫快慢,從而決定了火災下結構及構件的溫度場分布。因此,本題的正確答案是ABDE。
11.采用承載力法進行單層和多高層混凝土結構各構件抗火驗算時,其驗算步驟正確的是( )。
A.設定防火被覆厚度
B.計算構件在要求的耐火極限下的內部溫度
C.計算結構構件在外荷載作用下的內力
D.進行荷載效應組合
E.根據構件和受載的類型,進行構件抗火承載力極限狀態驗算
【答案】BCDE
【解析】采用承載力法進行單層和多高層混凝土結構各構件抗火驗算時,其驗算步驟如下。①計算構件在要求的耐火極限下的內部溫度。②計算結構構件在外荷載作用下的內力。③進行荷載效應組合。④根據構件和受載的類型,進行構件抗火承載力極限狀態驗算。⑤當設定的截面大小及保護層厚度不合適時(過小或過大)時,可調整截面大小及保護層厚度,重復上述①~④步驟。因此,本題的正確答案是:BCDE。
12.設定火災時,在進行建筑物內可燃物的分析時,應著重分析( )等因素。
A.潛在的引火源
B.可燃物的分布情況
C.可燃物的火災荷載密度
D.可燃物的種類及其燃燒性能
E.多個可燃物同時燃燒時熱釋放速率的疊加關系
【答案】ABCD
【解析】在進行建筑物內可燃物的分析時,應著重分析以下因素:①潛在的引火源;②可燃物的種類及其燃燒性能;③可燃物的分布情況;④可燃物的火災荷載密度。因此,本題的正確答案是ABCD。
13.設定火災時,在分析建筑的結構和平面布置時,應著重分析( )等因素。
A.起火房間的外形尺寸和內部空間情況
B.火災的發展時間和火災達到轟燃所需時間
C.起火房間的通風口形狀及分布、開啟狀態
D.房間與相鄰房間、相鄰樓層及疏散通道的相互關系
E.房間的圍護結構構件和材料的燃燒性能、力學性能、隔熱性能、毒性性能及發煙性能
【答案】ACDE
【解析】在分析建筑的結構和平面布置時,應著重分析以下因素:①起火房間的外形尺寸和內部空間情況;②起火房間的通風口形狀及分布、開啟狀態;③房間與相鄰房間、相鄰樓層及疏散通道的相互關系;④房間的圍護結構構件和材料的燃燒性能、力學性能、隔熱性能、毒性性能及發煙性能。因此,本題的正確答案是ACDE。
14.設定火災時,在分析和確定建筑物的自救能力與外部救援力量時,應分析的因素有( )。
A.煙氣控制系統的設置情況
B.火災報警系統的類型與設置場所
C.消防隊的技術裝備、到達火場的時間和滅火控火能力
D.建筑物的消防供水情況和建筑物室內外的消火栓滅火系統
E.建筑內部的自動噴水滅火系統和其他自動滅火系統(包括各種氣體滅火系統、干粉滅火系統等)的類型與設置場所
【答案】ABCDE
【解析】在分析和確定建筑物的自救能力與外部救援力量時,應分析以下因素:①建筑物的消防供水情況和建筑物室內外的消火栓滅火系統;②建筑內部的自動噴水滅火系統和其他自動滅火系統(包括各種氣體滅火系統、干粉滅火系統等)的類型與設置場所;③火災報警系統的類型與設置場所;④消防隊的技術裝備、到達火場的時間和滅火控火能力;⑤煙氣控制系統的設置情況。因此,本題的正確答案是ABC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