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A【解析】初期增長階段從出現明火起,此階段燃燒面積較時問小,只局限于著火點處的可燃物燃燒,局部溫度較高,室內各點的溫度不平衡,其燃燒狀況與敞開環境中的燃燒狀況差不多。實務教材P17
2.D【解析】由于物質急劇氧化或分解反應產生溫度、壓力增加或兩者同時增加的現象,稱為爆炸。實務教材P201
3.B【解析】各種炸藥的爆炸和氣體、液體蒸氣及粉塵與空氣混合后形成的爆炸都屬于化學爆炸.實務教材P20
4.C【解析】氣體和液體蒸氣的爆炸極限通常用體積分數(%)表示。實務教材P22
5.A【解析】水噴霧滅火系統工作時,噴出的水滴吸收熱氣流熱量而轉化成蒸汽,當空氣中水蒸氣濃度達到35%時,燃燒即停止,這也是窒息滅火的應用。用水撲滅一般固體物質引起的火災,主要是通過冷卻作用來實現的,水具有較大的比熱容和很高的汽化熱,冷卻性能很好。實務教材P18
6.C【解析】硫、磷、鉀、鈉、蠟燭、松香、瀝青等可燃固體,在受到火源加熱時,先熔融蒸發,隨后蒸氣與氧氣發生燃燒反應,這種形式的燃燒一般稱為蒸發燃燒。實務教材P6
7.A【解析】物質因狀態變化導致壓力發生突變而形成的爆炸稱為物理爆炸。物理爆炸的特點是前后物質的化學成分均不改變。如蒸汽鍋爐因水快速汽化,容器壓力急劇增加,壓力超過設備所能承受的強度而發生的爆炸:壓縮氣體或液化氣鋼瓶、油桶受熱爆炸等。實務教材P20
8.A【解析】白磷遇空氣即自燃起火,生成有毒的五氧化二磷,故需存放于水中。實務教材P33
9.C【解析】粉塵爆炸所需的最小點火能量(見本章第三節)較高,一般在幾十毫焦耳以上,而且熱表面點燃較為困難。實務教材P21
10.A【解析】危險品系指有爆炸、易燃、毒害、腐蝕、放射性等性質,在運輸、裝卸和儲存保管過程中,易造成人身傷亡和財產損毀而需要特別防護的物品。實務教材P27
11.B【解析】擴散燃燒,即可燃性氣體和蒸氣分子與氣體氧化劑互相擴散,邊混合邊燃燒。在擴散燃燒中,化學反應速度要比氣體混合擴散速度快得多。整個燃燒速度的快慢由物理混合速度決定。氣體(蒸氣)擴散多少,就燒掉多少。人們在生產、生活中的用火(如燃氣做飯、點氣照明、燒氣焊等)均屬這種形式的燃燒。實務教材P5
12.A【解析】預混燃燒又稱爆炸式燃燒。它是指可燃氣體,蒸汽或粉塵預先同空氣(氧氣)混合,遇引火源產生帶有沖擊力的燃燒。實務教材P5頁
13.C【解析】由于有焰燃燒是通過鏈式反應進行的,如果能有效地抑制自由基的產生或降低火焰中的自由基濃度,即可使燃燒中止。化學抑制滅火的滅火劑常見的有干粉和七氟丙烷。實務教材P18
14.D【解析】化學抑制滅火的滅火劑常見的有干粉和七氟丙烷。實務教材P18
15.C【解析】著火是燃燒的開始,并且以出現火焰為特征。實務教材P3
16.C【解析】根據燃燒前可燃氣體與氧混合狀況的不同,其燃燒方式分為擴散燃燒和預混燃燒。實務教材P5
17.B【解析】大部分可燃物屬于有機化合物,它們主要由碳、氫、氧、氮、硫、磷等元素組成,燃燒生成的氣體一般有一氧化碳、氰化氫、二氧化碳、丙烯醛、氯化氫、二氧化硫等。因此,本題的正確答案是B。
18.C【解析】在規定的試驗條件下,應用外部熱源使物質表面起火并持續燃燒一定時間所需的最低溫度,稱為燃點。因此,本題的正確答案是C。
19.A【解析】凡是能引起物質燃燒的點燃能源,統稱為引火源。電弧、電火花是指電氣設備、電氣線路、電氣開關及漏電打火,電話、手機等通信工具火花,靜電火花(物體靜電放電、人體衣物靜電打火、人體積聚靜電對物體放電打火)等。因此,本題的正確答案是A。
20.A【解析】實際應用中,通常將爆炸下限<10%的氣體歸為甲類火險物質,爆炸下限≥10%的氣體歸為乙類火險物質。因此,本題的正確答案是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