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機械排煙系統的工作原理
類型 | 內容 |
工作原理
| 排煙系統與通風空調系統應分開設置,當確有困難時可合用系統,當應符合排煙系統的要求。 (1)系統風口、風道、風機等應滿足排煙系統的要求。 (2)火災確認后,應能開啟排煙區域的排煙口和排煙風機,應在15S內自動關閉與排煙無關的通風、空調系統 |
備注 | 當排煙窗打開時,每個排煙合用系統的管道上需聯動關閉的通風、空調系統的控制閥門不應超過10個。 |
二、機械排煙系統的選擇
水平設置 | 機械排煙系統水平向應按每個防火分區獨立設置。 |
豎向設置 | 建筑高度超過50m的公共建筑和建筑高度超過100m的住宅,其排煙系統應豎向分段獨立設置,且公共建筑每段高度不應超過50m,住宅建筑每段高度不應超過100m。 |
注意 | 同一防煙分區內不應同時采用自然排煙方式和機械排煙方式。 |
三、排煙系統設計計算
類別 | 內容 |
設計風量 | 設計風量不應小于該系統計算風量的1.2倍。 |
儲煙窗 厚度 | 采用自然排煙方式:不應小于空間凈高的20%,且不應小于500mm。 采用機械排煙方式,不應小于空間凈高的10%,且不應小于500mm。 儲煙窗底部距離地面的高度應大于安全疏散所需的最小清晰高度。 ①最小清晰高度:走道、室內空間凈高不大于3m的區域,最小清晰高度不宜小于其凈高的1/2。 ②其他區域的最小清晰高度:1.6+0.1H |
排煙量 (除中庭) | (1)h≤6m場所: ①房間排煙量:按不小于60m3/(h.㎡)計算且取值不小于15000m3/h或設置有效面積不小于該房間建筑面積2%的自然排煙窗。 ②僅走道/回廊機械排煙量:13000m3/h,或走道兩側均設置面積不下于2㎡的自然排煙窗,兩窗口的距離不應小于走道長度的2/3。 ③房間/走道均設置排煙時:走道/回廊的機械排煙量可按60m3/(h.㎡)計算且不小于13000m3/h,或設置有效面積不小于走道/回廊建筑面積2%的自然排煙窗。 ④一個系統擔負多個排煙分區時:按一防火分區中任意兩個相鄰防煙分區的排煙量之和的最大值計算(高度相同)。 (2)h>6m場所:太復雜,不需要掌握。 |
中庭 排煙量 | 中庭周圍場所設置排煙系統:按周圍場所防煙分區中最大排煙量的2倍計算,且不小于107000m3/h。 采用自然排煙方式時:按上述排煙量和自然排煙窗口的風速不大于0.5m/s計算(A=L/V) |
中庭周圍場所不需設置排煙系統:中庭的排煙量不應小于40000m3/h(風速0.4計算)。 |
四、機械排煙系統的組件與設置要求
組件 | 類別 | 內容 |
排煙風機 | 選型
| ⑴排煙風機可采用離心式或軸流排煙風機(滿足280℃時連續工作30min的要求),排煙風機應與風機入口處的排煙防火閥聯鎖,當該閥關閉時,排煙風機應能停止運轉。 |
⑵排煙風機宜設置在排煙系統的最高處,煙氣出口宜朝上,并應高于加壓送風機和補風機的進風口。 送風機的進風口宜設在機械加壓送風系統的下部。且豎向布置時,送風機的進風口應設置在排煙機出風口的下方,其兩者邊緣最小垂直距離不應小于6.0m;水平布置時,兩者邊緣最小水平距離不應小于20.0m。 | ||
機房 | ⑶應設置專用機房(2.00h+1.50h),風機兩側應有600mm以上的空間。 必須與其他風機合用機房時應符合下列要求: ①機房內應設置自動噴水滅火系統。 ②機房內不得設置機械加壓送風的風機和管道。 | |
--- | ⑷排煙風機和排煙管道的連接部件應能在280℃時連續30min保證其結構完性。 | |
排煙管道 | 管道井 | 排煙管道井應采用耐火極限不小于1.00h的隔墻與相鄰區域分隔;當墻上必須設置檢修門時,應采用乙級防火門。 |
管道選材 | ①排煙管道必須采用不燃材料制作,且不應采用土建風道。 ⑵當吊頂內有可燃物時,吊頂內的排煙管道應采用不燃燒材料進行隔熱,并應與可燃物保持不小于150mm的距離。 | |
風速 | 當排煙管道內壁為金屬時,管道設計風速不應大于20m/s;當排煙管道內壁為非金屬時,不應大于15m/s。 | |
耐火極限 | 豎向設置應設置在獨立的管道井內,排煙管道的耐火極限不應低于 0.50h 。 水平設置的排煙管道應設置在吊頂內,其耐火極限不應低于 0.50h;當確有困難時,可直接設置在室內,但管道的耐火極限不應小于 1.00h。設置在走道部位吊頂內的排煙管道,以及穿越防火分區的排煙管道,其管道的耐火極限不應小于 1.00h,但設備用房和汽車庫的排煙管道耐火極限可不低于 0.50h。 | |
排煙口/閥 | 設置部位 | 排煙管道下列部位應設置排煙防火閥: ①垂直風管與每層水平風管交接處的水平管道上 ②一個排煙系統擔負多個防煙分區的排煙支管上 ③排煙風機入口處 ④穿越防火分區處 |
設置距離 | 防煙分區內任一點與最近的排煙口之間的水平距離不應大于30m。 | |
設置要求 | ⑴宜設置在頂棚或靠近頂棚的墻面上 ⑵排煙口應設在儲煙倉內,但走道、室內空間凈高不大于3m 的區域,其排煙口可設置在其凈空高度的1/2 以上,當設置在側墻時,吊頂與其最近邊緣的距離不應大于0.5m 。 ⑶火災時由火災自動報警系統聯動開啟排煙區域的排煙閥或排煙口,應在現場設置手動開啟裝置。 ⑷排煙口的設置宜使煙流方向與人員疏散方向相反,排煙口與附近安全出口相鄰邊緣之間的水平距離不應小于1.5m。 ⑸每個排煙口的排煙量不應大于最大允許排煙量。 ⑹當排煙閥(口)設在吊頂內,并通過吊頂上部空間進行排煙,應符合下列規定: ①封閉式吊頂上設置的煙氣流入口的頸部煙氣速度不宜大于 1.5m/s 。 ②非封閉式吊頂的開孔率不應小于吊頂凈面積的 25%,且排煙口應均勻布置。 ⑺單獨設置的排煙口,平時應處于關閉狀態,其控制方式可采用自動或手動開啟方式。 | |
風速 | 排煙口風速不宜大于10m/s。 |
五、補風系統
類別 | 內容 |
設置位置 | 對于地上建筑的走道、小于500㎡的房間,可以不專門設置補風系統,除這些場所以外的排煙系統均應設置補風系統。 |
設置要求 | 當補風口與排煙口設置在同一空間內相鄰的防煙分區時,補風口位置不限;當補風口與排煙口設置在同一防煙分區時,補風口應設在儲煙倉下沿以下;補風口與排煙口水平距離不應少于5m。 補風機設置在專用的機房內。補風機的設置與機械加壓送風機的要求相同。排煙區域所需的補風系統應與排煙系統聯動開閉。 |
補風量 | 補風系統應直接從室外引入空氣,可采用疏散外門、手動或自動可開啟外窗等自然進風方式以及機械送風方式。防火門、窗不得用作補風設施。補風量不應小于排煙量的50%。 |
風速 | ⑶機械補風口的風速不宜大于10m/s,人員密集場所補風口的風速不宜大于5m/s;自然補風口的風速不宜大于3m/s。 |
耐火極限 | 補風管道耐火極限不應低于0.50h,當補風管道跨越防火分區內時,管道耐火極限不應低于1.5h。 |
經典題型演練
【2015年技術實務83】某建筑高度為23m的5層商業建筑,長度100m,寬度50m,每層 建筑面積為5000㎡,設置有自動噴水滅火系統、火災自動報警系統和防排煙系統等消防設 施。下列關于機械排煙系統應滿足要求的說法中,正確的有( )。
A.與垂直管道連接的每層水平支管上的排煙防火閥應設置在樓層配電間內
B.排煙風機配電線路的末端自動切換裝置應設置在樓層配電間內
C.釆用的排煙風機應能在280℃時連續工作30min
D.火災時應由火災自動報警系統聯動開啟排煙口
E.排煙口應設置現場手動開啟裝置
【2018年技術實務59】某建筑凈空高度為5m的商業營業廳,設有機械排煙系統,其劃分為4個防煙分區,最小防煙分區面積為500㎡。根據《建筑防煙排煙系統技術標準》(GB 51251),該機械排煙系統設置的下列方案中,正確的是( )。
A.最小防煙分區的排煙量為30000m3/h
B.排煙口與最近安全出口的距離為1.2m
C.防煙分區的最大長邊長度為40m
D.最大防煙分區的建筑面積為1500㎡
【2016年綜合能力7】關于防火閥和排煙防火閥在建筑通風和排煙系統中的設置要求,下列說法中錯誤的是( )。
A.排煙防火閥開啟和關閉的動作信號應反饋至消防聯動控制器
B.防火閥和排煙防火閥應具備溫感器控制方式
C.安裝在排煙風機入口總管處的排煙防火閥關閉后,應直接聯動控制排煙風機停止運轉
D.當建筑內每個防火分區的通風、空調系統均獨立設置時,水平風管與豎向總管的交接處應設置防火閥
【2018年綜合能力22】某二類高層建筑設有獨立的機械排煙系統,該機械排煙系統的組件可不包括( )。
A.在280℃的環境條件下能夠連續工作30min的排煙風機
B.動作溫度為70℃的防火閥
C.采取了隔熱防火措施的鍍鋅鋼板風道
D.可手動和電動啟動的常閉排煙口
各位考友,對于這個知識點還有什么問題或疑問的,歡迎大家留言評論。
【干貨筆記】
歸納高頻考點與章節重點,涵蓋90%以上的重要考點
為你節省至少50%的備考時間
濃縮講師講義精華
上千學員實力親測
(不用發朋友圈,不用集贊!!!)
一級消防工程師考試雖有難度,但只要掌握了學習方法,2021年圓夢一消就不是夢。為全力助考每一位考生,233網校推出了一消鉆石班,馬上試聽和體驗...... 鉆石班(四無憂) 學習無憂! 考試無憂! 保障無憂! 生活無憂! |
溫馨提示:文章由作者233網校-sunpeiyu獨立創作完成,未經著作權人同意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