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項 | 分類 | 相關類型 |
一般規定 | / | 建筑高度大于100m的建筑,其機械加壓送風系統應豎向分段獨立設置,且每段高度不應超過100m。 |
當地下室、半地下室樓梯間與地上部分樓梯間均需設置機械加壓送風系統時,宜分別獨立設置。 | ||
主要由送風口、送風管道、送風機和吸風口組成。 | ||
采用機械加壓送風系統的防煙樓梯間及其前室應分別設置送風井(管)道、送風口、送風機。 | ||
建筑高度≤50m的建筑,當樓梯間設置加壓送風井(管)道確有困難時,樓梯間可采用直灌式加壓送風系統,并應符合下列規定: | ||
風機 | 選型 | 機械加壓送風風機可采用軸流風機或中、低壓離心風機。 |
機房 | 設置在專用機房內;2.0+1.5;甲級防護門 | |
管道 | 管道進 | 管道井應采用耐火極限不低于1.00h的隔墻與相鄰部位分隔,當墻上必須設置檢修門時,應采用乙(建規為丙級)級防火門。 |
管道選材 | 送風管道應采用不燃燒材料制作且內壁應光滑,且不應采用土建風道。 | |
管道風速 | 當采用金屬管道時,管道設計風速不應大于20m/s;當采用非金屬材料管道時,不應大于15m/s。 | |
耐火極限 | 豎向設置的送風管道應獨立設置在管道井內(耐火極限不限)。 | |
水平設置:設置在吊頂內,其耐火極限不應低于0.50h;未設置在吊頂內,其耐火極限不應低于1.00h。 | ||
風口 | 類型 | 常開風口:樓梯間 |
設置 | ①除直灌式送風方式外,樓梯間宜每隔2~3層設一個常開式百葉送風口。 | |
風速 | 加壓送風口的風速不宜大于7m/s。 | |
風量計算 | 大小 | 設計風量不應小于計算風量的1.2倍 |
壓力 | 機械加壓送風量走廊至前室至樓梯間的壓力呈遞增分布。 | |
前室、封閉避難層(間)與走道之間的壓差應為25-30Pa; | ||
避難層 | 機械機械加壓送風量:避難層(間)、避難走道的凈面積每平方米不小于30m3/h㎡算(風量=面積*30)。 | |
樓梯間/前室 | 機械加壓送風系統風量計算太復雜,考的可能性不大(不講解)。 |
1、送風機的進風口不應與排煙風機的出風口設在同一面上,當確有困難水平布置時,兩者邊緣最小水平距離不應小于( )m。
A.3
B.6
C.10
D.20
2、下列關于機械加壓送風機設置的說法,正確的是( )。
A.送風機的進風口應設置在室內,且應采取防止煙氣被吸入的措施
B.送風機的進風口宜設在機械加壓送風系統的上部
C.送風機宜設置在系統的上部,且應采取保證各層送風量均勻性的措施
D.送風機出風管或進風管上安裝單向風閥或電動風閥時,應采取火災時閥門自動開啟的措施
1)送風機的進風口應直通室外,且應采取防止煙氣被吸入的措施。
2)送風機的進風口宜設在機械加壓送風系統的下部。
3)送風機的進風口不應與排煙風機的出風口設在同一面上。當確有困難時,送風機的進風口與排煙風機的出風口應分開布置,且豎向布置時,送風機的進風口應設置在排煙出口的下方,其兩者邊緣最小垂直距離不應小于6.0m;水平布置時,兩者邊緣最小水平距離不應小于20.0m。
4)送風機宜設置在系統的下部,且應采取保證各層送風量均勻性的措施。
5)送風機應設置在專用機房內,送風機房并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建筑設計防火規范GB50016的規定。
6)當送風機出風管或進風管上安裝單向風閥或電動風閥時,應采取火災時自動開啟閥門的措施。
本題答案為D。
3、下列關于機械加壓送風的防煙設施的說法,錯誤的是()。
A.加壓送風機宜采用中、低壓離心風機或軸流風機
B.常閉式送風口采用手動或電動開啟,常用于前室或合用前室
C.自垂百葉式送風口平時靠百葉重力自行關閉,加壓時自行開啟,常用于防煙樓梯間
D.機械加壓送風的防煙設施包括加壓送風機、加壓送風管道、加壓送風口、擋煙垂壁等
1)加壓送風機。一般采用中、低壓離心風機或軸流風機。加壓送風管道采用不燃材料制作。
2)加壓送風口。分為常開式、常閉式和自垂百葉式。常開式即普通的固定葉片式百葉風口;常閉式采用手動或電動開啟,常用于前室或合用前室;自垂百葉式平時靠百葉重力自行關閉,加壓時自行開啟,常用于防煙樓梯間。
擋煙垂壁是機械排煙設施不是機械加壓送風設施,D選項錯誤。本題答案為D。
各位考友,對于這個知識點還有什么問題或疑問的,歡迎大家留言評論。
233網校特別聲明:本篇內容為233網校一級消防工程師老師整理歸納,對于需要復制、轉載、鏈接和傳播文章內容的,請注明文章內容源自233網校,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