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1.個人防護一級防護標準防護面具為( B )。
A、簡易濾毒罐
B、正壓式空氣呼吸器或全防型濾毒罐
C、面罩或口罩
D、 毛巾等防護器材
1142.個人防護三級防護標準防護面具為( D )。
A、簡易濾毒罐
B、正壓式空氣呼吸器或全防型濾毒罐
C、面罩或口罩
D、面罩或口罩、毛巾等防護器材
1143.個人防護一級防護標準防化服類型為( A )
A、內置式重型防化服
B、封閉式防化服
C、簡易防化服
D、戰斗服
1144.個人防護二級防護標準防化服類型為( B )
A、內置式重型防化服
B、封閉式防化服
C、簡易防化服
D、戰斗服
8、個人防護三級防護標準防化服類型為( C )
A、內置式重型防化服
B、封閉式防化服
C、簡易防化服
D、戰斗服
1145.進入有毒、有害和易燃、易爆泄漏事故現場進行偵檢和設立警戒區的人員,在沒有弄清楚泄漏物質的名稱和性質前,必須進行( A )等級個人防護。
A、高
B、中
C、低
D、一般
1146.在搶險救援行動中,設立警戒應當根據詢問和偵檢情況,確定警戒范圍,設立( B ),布置警戒人員。
A、警戒錐
B、警戒標志
C、手持熒光警示燈
D、危險標志
1147.事故現場有易燃易爆氣體或有毒有害物質擴散時,消防車要選擇適當位置停靠,使用( B)的水源。
A、側風方向
B、上風方向
C、下風方向
D、就近位置
1148.事故現場出現有( C )時,在切斷電源不會引發爆炸的前提下,應及時切斷電源,熄滅明火,停止高熱設備工作。
A、易燃粉塵
B、易燃液體
C、易燃易爆氣體
D、有毒氣體
1149.處置化學災害事故,關閥斷源時,應由( C )操作或在單位技術人員的指導下進行。
A、戰訓專家
B、攻堅組隊員
C、單位人員
D、專家人員
1150.下列哪項內容不屬于洗消處理( D )。
A、場地洗消
B、器材洗消
C、人員洗消
D、車輛洗消
1151.液化石油氣由液相變為氣相,體積擴大約( A )倍。
A、250
B、200
C、245
D、150
1152.下列哪項內容不屬于搜索方法( B )。
A、人工搜索
B、搜救分隊搜索
C、技術搜索
D、搜救犬搜索
1153.下列哪項不屬于危險化學品槽車泄漏事故的特點。( D )
A、事故地點不確定
B、物質性質難判定
C、事故危險性大
D、易造成大量人員傷亡
1154.公安消防部隊在參與重大災害事故應急救援中,二級個人防護為( A )。
A、全身、封閉式防化服、全棉防靜電內外衣、正壓式空氣呼吸器或全防型濾毒罐
B、全身、內置式重型防化服、全棉防靜電內外衣、正壓式空氣呼吸器或全防型濾毒罐
C、全身、簡易防化服、全棉防靜電內外衣、正壓式空氣呼吸器或全防型濾毒罐
D、呼吸、簡易防化服、戰斗服、簡易濾毒罐、面罩或口罩、毛巾等防護器材
1155.公安消防部隊在參與重大災害事故應急救援中,一級個人防護為( B )。
A、全身、封閉式防化服、全棉防靜電內外衣、正壓式空氣呼吸器或全防型濾毒罐
B、全身、內置式重型防化服、全棉防靜電內外衣、正壓式空氣呼吸器或全防型濾毒罐
C、全身、簡易防化服、全棉防靜電內外衣、正壓式空氣呼吸器或全防型濾毒罐
D、呼吸、簡易防化服、戰斗服、簡易濾毒罐、面罩或口罩、毛巾等防護器材
1156.公安消防部隊在參與重大災害事故應急救援中,三級個人防護為( D )。
A、全身、封閉式防化服、全棉防靜電內外衣、正壓式空氣呼吸器或全防型濾毒罐
B、全身、內置式重型防化服、全棉防靜電內外衣、正壓式空氣呼吸器或全防型濾毒罐
C、全身、簡易防化服、全棉防靜電內外衣、正壓式空氣呼吸器或全防型濾毒罐
D、呼吸、簡易防化服、戰斗服、簡易濾毒罐、面罩或口罩、毛巾等防護器材
1157.處置大型化工裝置、設施、油罐等事故,應及時要求( C )到場協助,及時控制火勢,遏制爆炸。
A、各級消防部隊滅火救援專家
B、特勤中隊攜帶相關救援裝備
C、事發單位的技術人員
D、安檢、環保、公安、武警等有關部門。
1158.液化石油氣易與空氣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爆炸極限通常為( A )。
A、1.5%~10%
B、2.5%~15%
C、2.5%~10%
D、3.5%~10%
1159.液化石油氣在常溫下加壓以液態儲存和運輸,液體的密度約為水的( B )。
A、三分之二
B、一半
C、三分之一
D、四分之一
1160.液化石油氣一般以( B )狀泄漏。
A、流淌
B、噴射
C、擴散
D、溶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