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閱讀理解。共16分,每題4分。
閱讀下面的現代文。完成下面試題。
我們所說的文化并不等于已經鑄就的、一成不變的“文化的陳述”,而是要在永不停息的時間長流中,不斷以當代意識對過去的“文化既成之物”加以新的解釋,賦予新的含
義。因此,文化應是一種不斷發展、永遠正在形成的“將成之物”。顯然,先秦、漢魏、盛唐、宋朝和我們今天對于中國文化都會有不同的看法,都會用不同時代當時的意識對之重新界定。毋庸置疑,在信息、交通空前發達的今天,所謂當代意識不可能不被各種外來意識所滲透。事實上,任何文化都是在他種文化的影響下發展成熟的,脫離歷史和現實狀態去“尋根”,尋求純粹的本土文化就不可能也無益處。正如唐宋時期的人不可能排除印度文化影響,復歸為先秦兩漢時代的中國一樣。因此我們用以和世界交流的,應該是經過當代意識詮釋的、能為現代世界所理解并在與世界交流中不斷變化和完善的中國文化。
要交流,首先要有交流的工具,也就是要有能夠相互溝通的話語。正如一根筷子在水中折射變形一樣,當中國文化進入國外時,中國文化必然經過外國文化的過濾而發生變形,包括誤讀、過度詮釋等;外國文化進入中國也同樣如此。常聽人說唯有中國人才能真正了解中國,言下之意似乎外國人對中國的了解全都不值一提。事實上,法國的伏爾泰、德國的萊布尼茲都從中國文化受到極大的啟發,但他們所了解的中國文化只能通過傳教士的折射,早已發生了變形;今天我們再來研究伏爾泰和萊布尼茲,卻又可以為我們提供一個嶄新的視角,來對自己的文化進行別樣的理解。這樣,就在各自的話語中完成了一種自由的文化對話。這里所用的話語既是自己的,又是在對方的文化中經過某種變形的。
當然也還可以尋求其他途徑,例如可以在兩種話語之間有意識地尋找一種中介,解決人類共同面臨的問題就可以是這樣一種中介,如文學中的 “死亡意識”“生態環境”“烏托邦現象”等,不同文化體系的人對于這些不能不面對的共同問題,都會根據他們不同的歷史經驗、生活方式和思維方式做出自己的回答。只有通過這樣的對話,才能得到我們這一時代最圓滿的解答。在這種尋求解答的平等對話中,新的話語就會逐漸形成,這種新的話語既是過去的,也是現代的;既是世界的,也是民族的。在這種話語逐步形成的過程中,世界各民族就會達到相互的真誠理解。
第7題單選 下列關于文中所說的“文化”和“中國文化”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 )
A.文化并不是歷史上已經形成并且固化的一種 “陳跡”,而是要隨著時代的發展,不斷 地用當代意識賦予這種“陳跡”以新的解釋和含義。
B.文化是一種不斷發展、永遠在形成之中的 “將成之物”,所以先秦、漢魏時代的人們看 到的中國文化跟我們今天看到的并不相同。
C.在信息、交通空前發達的今天,人們的意識中不可能沒有外來的成分,我們用來跟世 界交流的,正是經過這種意識詮釋的中國文化。
D.唐宋時代的人不可能排除印度文化的影響,所以唐宋時代的文化也不可能再像先秦 兩漢文化一樣屬于純粹的中國文化。
第8題單選 下列關于文化交流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內容的一項是 ( )
A.當中國文化進入外國時就會發生過濾和變形,當外國文化進入中國時也是這樣,其 表現形式有誤讀、過度詮釋等。
B.在文化交流中,實際上并不需要外國人像中國人那樣了解中國,否則,我們就難以對 自己的文化作出別樣的理解。
C.只有既是屬于自己文化的,又是在對方的文化中經過某種變形的話語,才是兩種文 化的交流中唯一能夠相互溝通的話語。
D.解決不同文化體系的人所共同面對的問題,例如文學中的 “死亡意識”“生態環境”等,這可以成為不同文化之間交流的中介。
第9題單選 下列推斷,不符合原文內容的一項是 ( )
A.從文化交流和比較看,尋求純粹的本土文化既是不可能也無益處的,因此研究歷史 上外來文化對本土文化的影響也是沒有必要的。
B.伏爾泰、萊布尼茲利用已經折射了的中國文化,為中國人提供了一個嶄新的視角,可 見有的時候中國人并不真正了解中國。
C.對于人類共同面臨的問題,不同文化體系的人會有不同的問答,而平等的對話正是 獲得我們這一時代最圓滿的解答的唯一途徑。
D.從 “相互溝通的話語”“各自的話語”等說法來看,文中所謂的“話語”應該是指文化 交流雙方的立場觀點、思想意識等。
第10題單選 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內容的一項是 ( )
A.不同的時代意識對同一國的文化都會有不同的看法。
B.因為一種文化都受他種文化的影響,所以脫離歷史和現實來尋求純粹的本土文化 是不可能的。
C.文化可以復歸。
D.我們可以通過研究伏爾泰和萊布尼茲而對自己的文化有新的理解。
成考試題:2016成人高考高起點語文備考試題及答案 歷年真題
考試報名:2016成人高考報名時間/入口 報名流程 招生簡章
成人高考培訓班:成人高考全科VIP班,權威解密新教材90%考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