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簡答題:共3個小題,每小題10分,共30分。
第51題 什么是優勢種、建群種?
答案:優勢種是對群落的結構和群落環境的形成起主要作用的植物,它們通常是那些個體數量多,投影蓋度大,生物量高,體積較大,生活能力較強,即優勢度較高的種。
建群種是在優勢層的優勢種中起構建群落作用的植物。分單建種群落和共建種群落。
第52題 若按演替進程時間的長短演替的基本類型可分幾類。
答案:(1)快速演替。在短時間內發生的演替;
(2)長期演替。在較長時間內發生的演替(幾十年或幾百年)。
第53題 簡述說明影響植被分布的主要因素和植被分布的地帶性規律。
答案:水分和溫度及其相互配合構成的水熱條件是影響植被分布的主要因素;因水熱條件的有規律變化,植被的分布也出現地帶性規律。
植被分布的地帶性包括水平地帶性(緯度地帶性和經度地帶性)和垂直地帶性。緯度地帶性指雖緯度升高,溫度降低出現相應的植被類型,如濕潤地區雖緯度的升高依次出現熱帶雨林、亞熱帶常綠闊葉林、溫帶落葉闊葉林和針葉林、寒帶荒漠等植被類型。
經度地帶性指在經度方向,從沿海到內陸,由于水分的變化,出現相應的植被類型,如熱帶地區從沿海到內陸,依次出現熱帶雨林、熱帶稀樹干草原、熱帶荒漠。
垂直地帶性指隨著海拔升高,溫度降低,水分增加,依次出現相應的植被類型,垂直 帶植被為隨海拔增加,出現基帶以東、以北的植被類型。
五、論述題:1個小題,滿分20分。
第54題 論述磷循環的過程、主要特點及其與水體富營養化的關系。
答案:(1)過程:①磷循環起源于巖石風化,終止于水中的沉積。
②貯存于巖石中的磷通過人工開采和自然風化后,被植物吸收,沿著食物鏈傳遞,進行生物小循環;其中部分生物排泄物及殘體所攜帶的磷離開生物小循環,進入環境。
③同時,環境中的磷也通過地表徑流攜帶,進入江河、海洋、進行地質大循環。
(2)磷的主要貯存庫是巖石圈;循環速度慢、時間長;是典型的沉積型循環。
(3)與水體富營養化的關系:
①當磷被大量開采和使用時,貯存于巖石圈中的磷被大量釋放出來,進入土壤和水體,導致磷在水體和土壤中的過多積累。
②同時,同于農業生產中大量施用磷肥,而植物對土壤中的磷利用率低,停留在土壤中的磷一部分隨地表徑流等進入水體,導致水體中磷的富集。
③水體中過量的磷成為水體富營養化的主要貢獻者,導致赤潮發生和藍藻大暴發等。
2017成考:2017年成人高考報名時間/入口 2017年成人高考招生簡章
告別盲目備考,鎖定考點,突破難點,2017年成人高考一次過不是問題!點擊進入>>
掃一掃,隨時隨地學習,海量試題等你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