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選擇題
1.《西廂記》的作者是( )
A.關漢卿
B.王實甫
C.馬致遠
D.白樸
2.王實甫的《西廂記》全名是( )
A.《西廂記諸宮調》
B.《會真記》
C.《全本西廂記》
D.《崔鶯鶯待月西廂記》
3.曲興盛于( )
A.唐代
B.宋代
C.元代
D.明代
4.《長亭送別》一折戲中的主要人物是( )
A.崔鶯鶯
B.張珙
C.紅娘
D.老夫人
5.表現(xiàn)鶯鶯對現(xiàn)實不滿更強烈的曲詞是( )
A.前暮私情,昨夜成親,今日別離
B.有夢也難尋覓
C.蝸角虛名,蠅頭微利,拆鴛鴦在兩下里
D.但得一個并頭蓮,煞強如狀元及第
6.在“送別”這折戲中,鶯鶯深深憂慮的是( )
A.離愁別恨
B.母親干涉
C.金榜無名
D.婚姻悲劇
7.“還將舊來意,憐取眼前人”中后句的意思是( )
A.可憐眼前的我
B.愛眼前的我
C.可憐眼前的新人
D.愛眼前的新人
8.王實甫《西廂記》是一部( )
A.元雜劇
B.明雜劇
C.說唱文學
D.傳奇
9.《長亭送別》的語言特色是( )
A.慷慨悲涼
B.沉郁頓挫
C.明白曉暢
D.優(yōu)美雅致
二、填空題
1.王實甫,名_________,是元代前期杰出的_________作家。
2.《西廂記》,故事原出唐代_________的傳奇小說《鶯鶯傳》脫胎于金代_________的《西廂記諸宮調》。
3.《長亭送別》選自中國古典戲曲名作_________。
4.“曉來準染霜林醉,_________。”
5.“但得一個并頭蓮,_________。”
6.“_________,蠅頭微利,拆鴛鴦在兩下里。”
三、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語的含義
1.柳絲長玉驄難系。
2.恨不得倩疏林掛住斜暉。
3.都搵做重重疊疊的淚。
4.只索昏昏沉沉的睡。
5.蹙愁眉死臨侵地。
6.我見他閣淚汪汪不敢垂。
7.清減了小腰圍。
8.我諗知這幾日相思滋味。
9.煞強如狀元及第。
10.須臾對面,頃刻別離。
11.今日送張生上朝取應。
12.尋思起就里。
13.將來的酒共食。
14.雖然眼底人千里。
15.笑吟吟一處來。
16.休要一春魚雁無消息。
17.若見了那異鄉(xiāng)花草,再休似此處棲遲。
18.謹賡一絕,以剖寸心。
四、簡答題
1.《西廂記•長亭送別》中的“旦唱”的“旦”是指誰?“云”是什么意思?
2.“聽得道一聲去也,松了金釧;遙望見十里長亭,減了玉肌。”“淚添九曲黃河溢,恨壓三峰華岳低”用了什么修辭手法?它有什么表現(xiàn)作用?
3.本折戲的主要矛盾沖突是什么?
4.本折戲的主題是什么?
5.簡述本折戲的語言特色。
6.簡要說明本折戲情景交融的藝術特點。
五、分析題
1.閱讀《長亭送別》中[端正好]一曲,然后回答下列問題。
[端正好]碧云天,黃花地,西風緊,北雁南飛。曉來誰染霜林醉?總是離人淚。
(1)前四句所寫的景與送別有什么關系?
(2)后兩句在寫法上有什么特點?
(3)這段曲詞抒發(fā)了鶯鶯怎樣的感情?
2.閱讀《長亭送別》中[滾繡球]一曲,然后回答下列問題。
[滾繡球]恨相見得遲,怨歸去得疾。柳絲長玉驄難系,恨不得倩疏林掛住斜暉。馬兒迤迪的行,車兒快快的隨,卻告了相思回避,破題兒又早別離。聽得道一聲去也,松了金釧;遙望見十里長亭,減了玉肌。此恨誰知!
(1)能夠總括本曲內容的關鍵句是哪一句?
(2)“柳絲長玉驄難系,恨不得倩疏林掛住斜暉”兩句,在情與景的關系處理上采用了什么表現(xiàn)手法?
(3)“聽得道一聲去也,松了金釧;遙望見十里長亳,減了玉肌”兩句,運用什么修辭手法表現(xiàn)了崔鶯鶯怎樣的心情?
3.閱讀《長亭送別》中[幺篇]一曲,然后回答下列問題。
[幺篇]年少呵輕遠別,情薄呵易棄擲。全不想腿兒相挨,臉兒相偎,手兒相攜。你與俺崔相國做女婿,妻榮夫貴,但得一個并頭蓮,煞強如狀元及第。
(1)“全不想腿兒相挨,臉兒相偎,手兒相攜”一句采用什么修辭手法?
(2)“并頭蓮”一句用的是什么修辭手法?其含義是什么?
4.閱讀《長亭送別》中[朝天子]一曲,然后回答下列問題。
[朝天子]暖溶溶玉醅,白泠泠似水,多半是相思淚。眼面前茶飯怕不待要吃,恨塞滿愁腸胃。
蝸角虛名,蠅頭微利,拆鴛鴦在兩下里。一個這壁,一個那壁,一遞一聲長吁氣。
(1)“暖溶溶玉醅,白泠泠似水,多半是相思淚”中包含著哪兩個比喻?
(2)“蝸角虛名,蠅頭微利,拆鴛鴦在兩下里”的含義是什么?這兩個典故出自何處?
(3)這段曲詞表現(xiàn)了崔鶯鶯的什么精神?
(4)從這段曲詞看,造成鶯鶯與張生別離的原因是什么?
5.閱讀《長亭送別》最后兩益,然后回答下列問題。
[一煞]青山隔送行,疏林不做美,淡煙暮靄相遮蔽。夕陽古道無人語,禾黍秋風聽馬嘶。我為甚么懶上車兒內,來時甚急,去后何遲?
[收尾]四圍山色中,一鞭殘照里。遍人間煩惱填胸臆,量這些大小車兒如何載得起?
(1)“青山隔送行,疏林不做美,淡煙暮靄相遮蔽”這三句采用了什么手法?表現(xiàn)了鶯鶯怎樣的心情?
(2)怎樣理解“夕陽古道無人語,禾黍秋風聽馬嘶”這兩句的內容?
(3)“遍人間煩惱填胸臆,量這些大小車兒,如何載得起”兩句在表情達意上有什么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