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班會活動結束后,班主任劉老師要求同學們反思自己在活動中的表現。她采用的德育方法是( )
A.說服教育法
B.榜樣示范法
C.指導自我教育法
D.品德評價法
答案:C
12.一個叫蘇珊的美國小孩,患癌癥化療后頭發幾乎掉光了。為了遮住禿頭,出院后回到教室時,她戴上了帽子??墒?,令她感到意外的是,每個同學和她一樣都戴著一頂帽子……原來,老師知道蘇珊將重返校園,就提前對班上的同學鄭重宣布:“從下周一開始,我們要學習認識各種帽子,大家都要戴自己喜歡的帽子上學。”老師的意圖是( )
A.統一班上同學的儀表
B.組織開展對帽子的研究
C.通過戴帽子了解學生審美差異
D.保護學生自尊心免其受到傷害
答案:D
二、辨析題:13~14小題。每小題6分,共12分。首先判斷正確或錯誤,然后說明理由。
13.教育可以決定政治經濟制度發展的方向。
答案:錯誤。教育是被政治經濟制度制約的,它只能在政治經濟制度發展的軌道上對政治經濟制度起加速或延緩作用,而不能決定政治經濟制度發展的方向。
14.班主任的主要工作是維持班級的紀律。
答案:錯誤。班主任的基本任務是帶好班級、教好學生,使每個學生都得到全面發展。其中包括對學生進行品德教育,促使學生努力學習等各項工作。維持班級紀律只是其中的一項工作。
三、簡答題:15~17小題,每小題8分,共24分。
15.教育要適應人的身心發展的哪些特征?如何適應?
答案:(1)教育要適應人的身心發展的順序性和階段性;教育要循序漸進地促進人的發展。
(2)教育要適應人的身心發展的不均衡性;應在兒童身心發展的某一關鍵期施以相應的教育。
(3)教育要適應人的身心發展的穩定性和可變性;在教育中既要注意穩定性,不隨意改變教育內容和方法,又要考慮可變性,充分挖掘學生發展的潛力。
(4)教育要適應人的身心發展的個別差異性,做到因材施教。
16.簡述學科課程與活動課程各自的基本特點。
答案:(1)學科課程的特點:第一,重視對未來成人生活的分析和準備;第二,主張分科教學;第三,強調教材的邏輯組織和訓練的價值。
(2)活動課程的特點:重視兒童的興趣和需要;重視教材的心理組織,主張“做中學”;認為教育即生活而不是生活的準備。
17.簡述我國當前教育方針的基本點。
答案:(1)培養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表明了我國社會主義教育的性質和方向。
(2)使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展,是我國社會主義教育目的中對教育者的素質要求。
(3)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與社會實踐相結合,是培養全面發展人的重要途徑。
四、論述題:18小題。15分。
18.閱讀下列案例,并回答問題。
[案例]下面是一節物理課“摩擦力”的教學實錄(摘要):
一、新課導入
師:這節課我給大家帶來幾條小泥鰍,長得雖然不好看但卻很有趣。哪個同學能幫我抓出來呢?(三名同學都沒有抓住)
師:想一想,為什么泥鰍這么難抓啊?(同學們議論紛紛)
(接著教師又拿出釘鞋、跑鞋、平底鞋、棉鞋、溜冰鞋各一雙)
師:如果老師要參加100米賽跑,你會選哪一雙鞋呢?如果我要溜冰你又會幫我如何選擇呢?為什么要做這樣的選擇?(同學們又熱烈討論)
師:大家看個小實驗(課件演示):讓毛刷從平面上刷過,你觀察到什么?
眾生:毛刷向右刷過刷毛向左傾斜,說明摩擦力的方向與相對運動的方向相反。
師小結:一個物體在另一個物體表面上滑動時所受到的阻礙物體相對運動的力,叫摩擦力。
二、深化學習
師:摩擦力的大小可能與哪幾個因素有關呢?請大家用手正向和反向摸狗尾巴草,看有什么不同感受?再看播放的視頻,然后討論。(視頻顯示:在光滑的和在粗糙的地面上拉著大小及重量不同的物體,彈簧秤測試出各自的摩擦力)
眾生:(廣泛爭論后得出結論)摩擦力的大小跟壓力的大小、接觸面的粗糙程度有關。在接觸面不變的情況下,壓力越大,摩擦力越大;在壓力不變的情況下,接觸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
三、知識應用
師:摩擦力對我們的生活是有益的還是有害的?我們如何利用或克服摩擦力?
眾生:人走路時不打滑多虧了摩擦力;下雪天,路滑,撒些爐灰增加摩擦力防滑;拿起一個杯子,靠的就是手與杯子之間的摩擦力……機器零件之間的摩擦是有害的,加潤滑油可以減少摩擦力……
四、布置作業
請發現生活中與摩擦力有關的問題,提出利用或克服摩擦力的措施和建議。
[問題]請運用教學過程中學生掌握知識的基本階段理論,對該物理教師的教學進行分析。
答案:該教師較好地遵循了教學過程中學生認識的特殊性規律,依據學生掌握知識需要經過的四個階段,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1)感知階段:教師通過讓學生抓小泥鰍,又通過比較釘鞋、跑鞋、平底鞋、棉鞋、溜冰鞋的特點選擇合適的鞋,還通過實際體驗抓摸狗尾巴草,觀看多媒體演示,使學生對什么是摩擦力、摩擦力的大小及其影響因素有了初步的感性認識。
(2)理解階段:教師通過講授和演示進一步引導學生總結出摩擦力的定義以及影響因素,使學生在理解教材的基礎上,進一步掌握了摩擦力的原理。
(3)鞏固階段:教師進一步引導學生討論生活中摩擦力的利與弊,使學生懂得如何運用所學知識為生活服務,并以歸納和總結的方式,鞏固了所學內容。
(4)運用階段:教師通過布置作業,要求學生結合所學有關知識,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
2017成考報名:2017年成人高考報名時間/入口
2017通關計劃:2017年成人高考81天備考復習通關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