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成人高考專升本生態學真題及答案(標準版)
2013年成人高等學校專升本招生全國統一考試生態學基礎
(考試時間150分鐘)
一、選擇題:1-20小題,每小題2分,共40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
中。選出一項符合題目要求的。
1.20世紀30年代首次提出“生態系統”概念的科學家是( )
A.海克爾
B.坦斯利
C.馬世駿
D.竺可楨
2.同種植物的不同種群長期生長在不同的環境條件下,將發生( )
A.趨異適應,形成不同生態型
B.趨異適應,形成不同生活型
C.趨同適應,形成相同生態型
D.趨同適應,形成相同生活型
3.下列關于陰性植物特點的描述,正確的是( )
A.耐干旱
B.光飽和點高
C.光補償點低
D.光補償點高
4.我國新疆地區瓜果較甜的主要原因是( )
A.光照時間長,晝夜溫差大
B.光照時間長,晝夜溫差小
C.光照時間短,晝夜溫差大
D.光照時間短,晝夜溫差小
5.馴化能改變生物對生態因子的耐受性范圍,即可改變其( )
A.生態幅
B.生態對策
C.種間關系
D.內分布型
6.
A.瞬時增長率
B.內稟增長率
C.世代增長率
D.種群數量
7.冬小麥等冬性作物需要經過~定的低溫階段才能開花的現象稱為( )
A.光周期現象
B.溫周期現象
C.春化現象
D.滯育現象
8.北半球亞熱帶的地帶性森林植被為( )
A.針葉林
B.針闊混交林
C.落葉闊葉林
D.常綠闊葉林
9.下列不屬于森林群落物種組成成分的是( )
A.動物
B.植物
C.微生物
D.落葉
10.“后產量恒值法則”反映的是植物的( )
A.他感作用
B.邊緣效應
C.密度效應
D.種間關系
11.在生物群落中,物種對環境的潛在綜合適應范圍屬于該物種的( )
A.棲息地
B.生境
C.現實生態位
D.基礎生態位
12.下列光譜成分中,可被綠色植物光合作用利用的主要是( )
A.綠光
B.紅光
C.紫外光
D.紅外光
13.確定植物群落中優勢種的綜合指標是( )
A.密度
B.蓋度
C.頻度
D.重要值
14.按照饒基耶爾對植物生活型的分類,高大喬木屬于( )
A.高位芽植物
B.地上芽植物
C.地面芽植物
D.地下芽植物
15.甲乙兩個群落的交錯區中的物種數通常( )
A.少于甲的物種數
B.有多于乙中物種數的趨勢
C.等于甲的物種數
D.有少于乙中物種數的趨勢
16.陸地生態系統的營養級數目通常不會超過( )
A.1~2
B.2~3
C.3~4
D.5~6
17.植物光合作用固定的能量有一部分被自身呼吸消耗掉,余下的能量即為( )
A.總初級生產量
B.凈初級生產量
C.總初級生產力
D.次級生產量
18.兔子是食草動物,因而處于食物鏈的( )
A.營養級
B.第二營養級
C.第三營養級
D.第四營養級
19.下列元素的生物地球化學循環屬于典型氣相型的是( )
A.磷
B.鉀
C.碳
D.鐵
20.一般來說,生態系統可以缺少的組分是( )
A.生產者
B.消費者
C.分解者
D.非生物成分
二、填空題:21-40小題。每小題2分。共40分。把答案填在題中橫線上。
21.地球上全部生物及其棲息環境總稱為 __________ 。
22.在紅光和藍紫光中,__________對植物的伸長生長有抑制作用,使植物矮化。
23.植物光合作用吸收的二氧化碳量和呼吸作用放出的二氧化碳量相等時的光照強度稱為
__________。
24.昆蟲完成某一生長發育期需要的總熱量是一個常數,這一常數稱為 __________。
25.作物生長發育取決于土壤中數量不足的養分,這一規律稱為 __________。
26.n營養級的取食量與n-1營養級的取食量的比值稱為 __________。
27.植物群落中某物種出現的__________ 反映了該物種在群落中分布的均勻程度。
28.生態系統處于穩定階段時,其物質和 __________的輸入和輸出接近平衡。
29.物種多樣性指數是群落中物種的豐富度和 __________的綜合體現。
30.種群中各年齡期的個體在種群中所占的比例即為種群的 __________。
31.研究生物與環境相互關系的科學稱為 __________。
32.影響分解作用的主要因素包括__________ 、理化環境和待分解資源的質量。
33.種群個體數量在短期內異常迅速增長的現象稱為 __________。
34.在寄生物與寄主的協同進化過程中,有害的“負作用”常常趨于__________ 。
35.根據r/K二分法,蝗蟲的生態對策為 __________對策。
36.森林和草原之間存在著過渡地帶,這種過渡地帶就是群落 __________。
37.與森林群落的分層現象關系密切的非生物環境因子是 __________。
38.隨著氣候的季節性交替,植物群落呈現不同的外貌,這就是群落的 __________。
39.生物群落的發生要經歷__________ 、定居、競爭和反應等過程。
40.與成熟林相比,幼齡林的凈初級生產力 __________。
三、判斷題:41---50小題,每小題2分。共20分。判斷下列各題的正誤,正
確的在題后“( )”內劃“√”。錯誤的劃“x”。
41.碳的貯存庫主要是大氣圈。( )
42.根據有效積溫法則可推算出昆蟲在一年內可能發生的世代數,從而進行蟲害預報。( )
43.在適宜的條件下,種群所表現出來的增長率稱為內稟增長率。( )
44.初級生產者都是綠色植物。( )
45.在微酸性條件下,土壤養分的有效性差,不利于植物生長。( )
46.按照生物種群實際占有的空間所計算的密度稱為生態密度。( )
47.石油、煤、天然氣等能源屬于可再生能源。( )
48.他感作用可影響植物群落的種類組成和演替。( )
49.在任何地區,一塊農田棄耕后,經歷足夠長的時間都能發展為森林群落。( )
50.森林生態系統的食物鏈以腐屑食物鏈為主。( )
四、簡答題:51~53小題。每小題10分,共30分。
51.簡述土壤微生物的生態作用。
52.什么是種群調節?簡述種群調節的意義。
53.從沉水植物開始到森林的水生演替要經歷哪些階段?
五、論述題:54小題。20分。
54.試述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和物質循環的含義,并說明二者之間的主要區別。
2013年成人高等學校專升本招生全國統一考試
生態學基礎試題答案及評分參考
一、選擇題:每小題2分,共40分。
1.B2.A3.C4.A5.A
6.A7.C8.D9.D10.C
11.D12.B13.D14.A15.B
16.D17.B18.B19.C20.B
二、填空題:每空2分。共40分。
21.生物圈22.藍紫光
23.光補償點24.有效積溫
25.小因子定律26.林德曼效率
27.頻度28.能量
29.均勻度30.年齡結構
31.生態學32.分解者生物
33.種群大爆發34.減弱
35.r36.交錯區(或交錯帶)
37.光38.季相
39.入侵40.高
三、判斷題:每小題2分,共20分。
41.×42.√43.√44.×45.×
46.√47.×48.√49.×50.√
四、簡答題:每小題10分,共30分。
51.答案要點:
(1)土壤微生物參與土壤有機物的分解;(4分)
(2)土壤微生物殘體增加了土壤有機質;(2分)
(3)固氮菌固氮,提高土壤中的氮素含量;(2分)
(4)有些微生物與植物共生,形成菌根,利于植物生長。(2分)
【評分說明】其他合理答案也給分。
52.答案要點:
(1)種群調節:當自然種群數量偏離平衡水平時,種群數量有返回平衡狀態的趨勢,這就是種群調節。(4分)
(2)種群調節的意義:①降低種群波動的幅度,維持種群平衡(3分);②避免種群大爆發、種群衰退及物種滅絕(3分)。
【評分說明】其他合理答案也給分。
53.答案要點:
(1)浮葉根生植物階段;(3分)
(2)挺水植物階段;(3分)
(3)濕生草本植物階段;(2分)
(4)木本植物階段。(2分)
【評分說明】其他合理答案也給分。
五、論述題:20分。
54.答案要點:
能量流動:生態系統中能量的輸入、傳遞、轉化和散失的過程。(5分)
物質循環:組成生物體的C、H、O、N等元素,都不斷進行著從無機環境到生物群落,又從生物群落到無機環境的循環過程。(5分)
區別:①能量流動是單向的;能量在流動過程中逐級遞減。(5分)
②物質循環過程中,無機環境中的物質可以被生物群落反復利用。(5分)
【評分說明】其他合理答案也給分。
233網校編輯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