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部分 固定資產
一、固定資產
(一)固定資產折舊概述
折舊是指在固定資產使用壽命內,按照確定的方法對應計折舊額進行系統分攤。企業應當在固定資產的使用壽命內,按照確定的方法對應計折舊額進行系統分攤。應計折舊額是指應當計提折舊的固定資產的原價扣除其預計凈殘值后的金額,已計提減值準備的固定資產,還應當扣除已計提的固定資產減值準備累計金額。
1.影響固定資產折舊的因素
(1)固定資產原價,是指固定資產的成本;
(2)預計凈殘值,是指假定固定資產預計使用壽命已滿并處于使用壽命終了時的預期狀態,企業目前從該項資產處置中獲得的扣除預計處置費用后的金額;
(3)固定資產減值準備,是指固定資產已計提的固定資產減值準備累計金額;
(4)固定資產的使用壽命。
總之,企業應當根據固定資產的性質和使用情況,合理確定固定資產的使用壽命和預計凈殘值。固定資產的使用壽命、預計凈殘值一經確定,不得隨意變更。
【提示】固定資產的使用壽命不影響應提折舊總額,但影響年或月的折舊額。
2.計提折舊的范圍
除以下情況外,企業應當對所有固定資產計提折舊:
(1)已提足折舊仍繼續使用的固定資產;
(2)單獨計價入賬的土地;
(3)處于更新改造轉入在建工程的固定資產。
【提示】未使用、不需用的固定資產要計提折舊。因進行大修理而停用的固定資產,應
當照提折舊。
【例題·多選題】下列各項固定資產,應當計提折舊的有( )。
A.閑置的固定資產 B.單獨計價入賬的土地
C.經營租出的固定資產 D.已提足折舊仍繼續使用的固定資產
【答案】AC
【解析】單獨計價入賬的土地和已提足折舊仍繼續使用的固定資產不能計提折舊。
3.在確定計提折舊的范圍時,還應注意以下幾點:
(1)固定資產應當按月計提折舊,當月增加的固定資產,當月不計提折舊,從下月起計提折舊;當月減少的固定資產,當月仍計提折舊,從下月起不計提折舊。
(2)固定資產提足折舊后,不論能否繼續使用,均不再計提折舊;提前報廢的固定資產,
也不再補提折舊。所謂提足折舊,是指已經提足該項固定資產的應計折舊額。
(3)已達到預定可使用狀態但尚未辦理竣工決算的固定資產,應當按照估計價值確定其成本,并計提折舊;待辦理竣工決算后,再按實際成本調整原來的暫估價值,但不需要調整原已計提的折舊額(關鍵點)。(判斷)
【相關鏈接1】企業攤銷無形資產,應當自無形資產可供使用時起,至不再作為無形資產確認時止。(當月增加的無形資產當月開始攤銷,當月減少的無形資產當月不再攤銷)
【相關鏈接2】自行建造的固定資產應自達到預定可使用狀態后下一個月開始計提折舊;融資租賃取得的需要安裝的固定資產應自達到預定可使用狀態后下一個月開始計提折舊。
(二)固定資產計提折舊的方法(重點)
企業應當根據與固定資產有關的經濟利益的預期實現方式,合理選擇固定資產折舊方
法。可選用的折舊方法包括年限平均法、工作量法、雙倍余額遞減法和年數總和法等。
【提示】可選用的折舊方法包括年限平均法、工作量法、雙倍余額遞減法和年數總和法等。固定資產折舊方法一經確定,不得隨意變更。
企業至少應當于每年年度終了,對固定資產的使用壽命、預計凈殘值和折舊方法進行復核。使用壽命預計數與原先估計數有差異的,應當調整固定資產使用壽命。預計凈殘值預計數與原先估計數有差異的,應當調整預計凈殘值。與固定資產有關的經濟利益預期實現方式有重大改變的,應當改變固定資產折舊方法。
1.年限平均法。
年限平均法又稱直線法,是指將固定資產的應計折舊額均衡地分攤到固定資產預計使用壽命內的一種方法。采用這種方法計算的每期折舊額相等。其計算公式如下:
年折舊額=(原價-預計凈殘值)÷預計使用年限
月折舊額=年折舊額÷12
2.雙倍余額遞減法與年數總和法的比較
雙倍余額遞減法
雙倍余額遞減法是指在不考慮固定資產預計凈殘值的情況下,根據每期期初固定資產原價減去累計折舊后的金額和雙倍的直線法折舊率計算固定資產折舊的一種方法。計算公式如下:
年折舊率=2÷預計使用壽命(年)×100%
月折舊率=年折舊率÷12
月折舊額=每月月初固定資產賬面凈值×月折舊率
【提示1】實行雙倍余額遞減法計提折舊的固定資產,一般應在固定資產使用壽命到期前兩年內,將固定資產賬面凈值扣除預計凈殘值后的凈值平均攤銷。
【提示2】雙倍余額遞減法的要點:凈殘值在最后兩年才加以考慮,折舊第一年、第二年等的起止時間;加速折舊是按年加速,如果按月計算時,月折舊=年折舊/12。
【例題·單選題】某企業于20×6年12月31日購入一項固定資產,其原價為200萬元,預計使用年限為5年,預計凈殘值為0.8萬元,采用雙倍余額遞減法計提折舊。20×7年度該項固定資產應計提的年折舊額為( )萬元。
A.39.84 B.66.4 C.79.68 D.80
【答案】D
【解析】應計提的年折舊額=200×2/5=80(萬元)。
年數總和法
年數總和法又稱年限合計法,是指將固定資產的原價減去預計凈殘值后的余額,乘以一個逐年遞減的分數計算每年的折舊額,這個分數的分子代表固定資產尚可使用壽命,分母代表預計使用壽命逐年數字總和。計算公式如下:
年折舊率=(預計使用壽命-已使用年限)÷[預計使用壽命×(預計使用壽命+1)÷2]×100%
月折舊率=年折舊率÷12
月折舊額=(固定資產原價-預計凈殘值)×月折舊率
【提示3】年數總和法的要點:凈殘值每年都加以考慮;折舊第一年、第二年等的起止時間(參照雙倍余額遞減法)。加速折舊是按年加速,如果按月計算時,月折舊=年折舊/12。
雙倍余額遞減法與年數總和法對比表:
項目 |
雙倍余額遞減法 |
年數總和法 |
年折舊率的計算 |
2÷預計使用壽命(年)×100% |
(預計使用壽命-已使用年限)÷[預計使用壽命×(預計使用壽命+1)÷2]×100% |
年折舊率的特點 |
每年相等(除最后兩年外) |
逐年遞減 |
考慮殘值的時點 |
凈殘值在最后兩年才加以考慮 |
凈殘值每年都加以考慮 |
【例題·單選題】某企業2003年12月31日購入一臺設備,入賬價值90萬元,預計使用年限5年,預計凈殘值6萬元,按年數總和法計算折舊。該設備2005年計提的折舊額為( )萬元。
A.16.8 B.21.6 C.22.4 D.24
【答案】C
【解析】該設備應從2004年1月1日起開始計提折舊,2005年計提的折舊額為(90-6)×4/15=22.4(萬元)。
【提示】折舊年度與會計年度的區別
會計年度:1月1日——12月31日
折舊年度:從該資產計提折舊開始——12月后的時間
2000年3月31日購入固定資產100萬,預計使用年限5年,無殘值
會計年度: 2000年1月1日——2000年12月31日
折舊年度: 2000年4月1日——2001年3月31日
直線法:
年數總和法:
第一年(2000.4.1——2001.3.31)計提的折舊=100×5/15
第二年(2001.4.1——2002.3.31)計提的折舊=100×4/15
會計上:2000年3月31日購入
2000年計提的折舊=100×5/15÷12×9
2001年計提的折舊=100×5/15÷12×3+100×4/15÷12×9
【例題·單選題】某企業2011年6月20日自行建造的一條生產線投入使用,該生產線建造成本為740萬元,預計使用年限為5年,預計凈殘值為20萬元。在采用年數總和法計提折舊的情況下,2012年該設備應計提的折舊額為( )萬元。
A.192 B.216 C.120 D.240
【答案】B
【解析】2012年該設備應計提的折舊額=(740-20)×5/15÷2+(740-20)×4/15÷2=216(萬元)。
(三)固定資產計提折舊的賬務處理(重點)
固定資產應當按月計提折舊,計提的折舊應當記入“累計折舊”科目,并根據用途計入相關資產的成本或者當期損益。
①企業自行建造固定資產過程中使用的固定資產,其計提的折舊應計入在建工程成本;
借:在建工程
貸:累計折舊
②基本生產車間所使用的固定資產,其計提的折舊應計入制造費用;
借:制造費用
貸:累計折舊
③管理部門所使用的固定資產,其計提的折舊應計入管理費用;
借:管理費用
貸:累計折舊
④銷售部門所使用的固定資產,其計提的折舊應計入銷售費用;
借:銷售費用
貸:累計折舊
⑤經營租出的固定資產,其應提的折舊額應計入其他業務成本。
借:其他業務成本
貸:累計折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