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初級會計職稱考試《初級會計實務》知識點預習:發出存貨的計價方法 >>2018初級會計實務零基礎入門指導>>!
初級會計實務第一章 第四節 存貨
(三)發出存貨的計價方法
日常工作中,企業發出的存貨,可以按實際成本核算,也可以按計劃成本核算。如采用計劃成本核算,會計期末應調整為實際成本。
在實際成本核算方式下,企業可以采用的發出存貨成本的計價方法包括個別計價法、先進先出法、月末一次加權平均法、移動加權平均法等。
【應試提示】(1)掌握各種方法的特點,適用范圍,計算。
(2)每種方法均計算發出存貨成本、期末存貨成本?!?/p>
1.個別計價法。把每一種存貨的實際成本作為計算發出存貨成本和期末存貨成本的基礎。
2.先進先出法。是指以先購入的存貨應先發出(銷售或耗用)這樣一種存貨實物流動假設為前提,對發出存貨進行計價的一種方法。
在物價持續上升時,期末存貨成本接近于市價,而發出成本偏低,會高估企業當期利潤和庫存存貨價值;反之,會低估企業存貨價值和當期利潤。
發出存貨成本=150*10+50*12+50*12+50*14+100*14=4 800(元)
期末存貨成本=50*14+100*15=2 200(元)
3.月末一次加權平均法。是指以本月全部進貨數量加上月初存貨數量作為權數,去除本月全部進貨成本加上月初存貨成本,計算出存貨的加權平均單位成本,以此為基礎計算本月發出存貨的成本和期末存貨的成本的一種方法。計算公式如下:
本月發出存貨的成本=本月發出存貨的數量×存貨單位成本
本月月末庫存存貨成本=月末庫存存貨的數量×存貨單位成本
或
本月月末庫存存貨成本=月初庫存存貨的實際成本+本月收入存貨的實際成本-本月發出存貨的實際成本。
這種方法有利于簡化成本計算工作,但不利于存貨成本的日常管理與控制。
【例1-28】
5月份D的平均單位成本=(150*10+100*12+200*14+100*15)/(150+100+200+100)=12.727(元)
發出成本=400*12.727=5 090.8(元)
期末存貨成本=7 000-5 090.8=1 909.2(元)
4.移動加權平均法。是指以每次進貨的成本加上原有庫存存貨的成本,除以每次進貨數量加上原有庫存存貨的數量,據以計算加權平均單位成本,作為在下次進貨前計算各次發出存貨成本依據的一種方法。計算公式如下:
本次發出存貨的成本=本次發出存貨的數量×本次發貨前存貨的單位成本
本月月末庫存存貨成本=月末庫存存貨的數量×本月月末存貨單位成本
這種方法能使管理層及時了解存貨的結存情況,計算的平均單位成本及發出和結存的存貨成本比較客觀。但計算量較大,對收發頻繁的企業不適用。
【例1-29】
5日平均單位成本
=(150*10+100*12)/(150+100)=10.8(元)
16日平均單位成本
=(50*10.8+200*14)/(50+200)=13.36(元)
23日平均單位成本
=(150*13.36+100*15)/(150+100)=14.016(元)
D商品購銷明細賬 單位:元
【判斷題】在物價持續上升時,用先進先出法的存貨計價方法會低估企業當期利潤和庫存存貨價值。
233網校答案:錯
233網校解析:在物價持續上升時,用先進先出法的存貨計價方法會高估企業當期利潤和庫存存貨價值。
編輯推薦:初級會計實務考點及試題匯總 | 初級會計職稱考試歷年真題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