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為初級會計職稱考試中《初級會計實務》第七章管理會計基礎中的常考知識點——廢品損失和停工損失,搭配習題對知識點進行理解,能夠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快學起來吧!
初級會計實務常考知識點:廢品損失和停工損失
知識考點:
1.廢品損失是指在生產過程中發生的和入庫后發現的不可修復廢品的生產成本,以及可修復廢品的修復費用,扣除回收的廢品殘料價值和應收賠款以后的損失。為單獨核算廢品損失,應增設“廢品損失”科目,在成本項目中增設“廢品損失”項目。不單獨核算廢品損失的企業,相應費用等體現在“基本生產成本”、“原材料”等科目中。輔助生產一般不單獨核算廢品損失。
不可修復廢品損失的生產成本,可按廢品所耗實際費用計算,也可按廢品所耗定額費用計算。
可修復廢品返修以前發生的生產費用,不是廢品損失,不需要計算其生產成本,而應留在“基本生產成本”科目和所屬有關產品成本明細賬中,不需要轉出。返修發生的各種費用扣除回收的殘料價值和應收的賠款后的凈額,從廢品損失的貸方轉入“基本生產成本”科目的借方。
2.停工損失是指生產車間或車間內某個班組在停工期間發生的各項費用,包括停工期間發生的原材料費用、人工費用和制造費用等。應由過失單位或保險公司負擔的賠款,應從停工損失中扣除。
單獨核算停工損失的企業,應在成本項目中增設“停工損失”項目。停工損失科目借方歸集停工期間內發生應列作停工損失的費用,貸方反映應由過失單位或過失人員或保險公司負擔的賠款,期末,將停工凈損失從該科目貸方轉出,屬于自然災害部分轉入“營業外支出”科目的借方;應由本月產品成本負擔的部分,則轉入“基本生產成本”科目的借方,月末本科目無余額。
不單獨核算停工損失的企業中,不設立“停工損失”科目,直接反映在“制造費用”和“營業外支出”等科目中。輔助生產一般不單獨核算停工損失。
配套習題:
【單選題】某企業的制造費用采用生產工人工時比例法進行分配。該企業當月生產甲、乙兩種產品,共發生制造費用50 000元。當月生產甲、乙兩種產品共耗用20 000工時,其中,甲產品耗用16 000工時,乙產品耗用4 000工時。則甲產品應分配的制造費用為( )元。
A.30 000
B.20 000
C.16 000
D.40 000
【單選題】某公司因持續暴雨導致停工損失5天,停工期間發生的原材料損耗7 000元,應分攤的人工費用3 000元,應分攤的水電費500元,該停工損失應由保險公司賠償2 000元,假定不考慮其他因素,下列關于停工損失會計處理正確的是( )。(2014年)
A.凈停工損失8 500,計入營業外支出
B.凈停工損失8 500,計入基本生產成本
C.凈停工損失10 500,計入營業外支出
D.凈停工損失10 500,計入基本生產成本
相關推薦:《初級會計實務》常考知識點突破64天
2020年初級會計職稱備考已經開始,難點多,立即加入233網校取證班學習,早備考早拿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