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某行政單位在職人員數50人,離退休人員為10人,機動車車輛數為10輛,機動車價值總額為200萬元,則該單位人車比例為( )。
A.0.2
B.0.17
C.5
D.6
參考答案:C
解析:人車比例是反映行政單位人均占用車輛情況的指標。其計算公式:人車比例=本期在職人員數?本期機動車車輛數。本題的人車比例為:50?10=5。
2. 剩余產品的出現,是財政產生的( )。
A.物質條件
B.政治條件
C.直接條件
D.間接條件
參考答案:A
解析:見教材第6頁。生產力的發展、剩余產品的出現,是財政產生的物質基礎;私有制、階級和國家的出現是財政產生的政治條件,財政是隨著國家的產生而產生的。
3. 財政分配的對象主要是( )。
A.c
B.v
C.m
D.c+m
參考答案:C
解析:首先需要明確的英文簡稱代表的意義,c代表生產過程中折舊基金部分,v代表職工個人勞動報酬部分,m代表剩余產品價值部分。從財政分配的實際內容來看,財政分配的對象是社會產品,主要是剩余產品,但不是剩余產品的全部,只是其中的一部分。
4.私人費用與社會費用之間或者私人收益與社會收益之間的非一致性,關鍵是指某個人或者經濟組織的行為活動影響了他人或經濟組織,卻沒有為之承擔應有的成本或沒有獲得應有的收益,這是市場失靈表現中的( )。
A.公共產品
B.外部效應
C.不完全競爭
D.收入分配不公
參考答案:B
解析:在現代市場經濟社會中,"市場失靈"是財政存在的前提,從而也決定了財政的職能范圍。市場失靈的5個主要表現:公共產品、外部效應(如工廠生產造成的污染)、不完全競爭(某些行業因具有經營規模越大,經濟效益越好,邊際成本不斷下降,規模報酬遞增的特點,而可能為少數企業所控制,從而產生壟斷現象)、收入分配不公、經濟波動與失衡(主要由于價格信號在某些重要市場上并不具有伸縮自如、靈活反應的調節能力)。
5. 財政直接調節居民收入水平,除運用稅收手段外,還使用( )。
A.利率手段
B.平價政策
C.投資手段
D.轉移支付
參考答案:D
解析:財政調節收入分配的職能,主要是通過調節企業的利潤水平和居民的個人收入水平來實現的。其中調節居民個人收入水平,主要是兩個方面的手段,一是通過稅收進行調節,如通過征收個人所得稅等縮小個人收入之間的差距,二是通過轉移支付,如通過社會保障支出等維持居民的最低生活水平和福利水平。
6. 財政支出的內容是由( )決定的。
A.法律法規
B.財政收入
C.國民經濟
D.經濟活動
參考答案:A
7. 我國的財政年度是( )。
A.1月1日至12月31日
B.4月1日次年的3月31日
C.7月1日至次年的6月30日
D.10月1日至次年的9月30日
參考答案:A
8. 下列支出項目中,屬于補償性支出的是( )。
A.科學衛生事業費支出
B.企業挖潛改造支出
C.撫恤和社會救濟費支出
D.國家物資儲備支出
參考答案:B
9. 下列屬于國家財政最基本的支出是( )。
A.行政管理支出
B. 經濟建設支出
C.財政補貼支出
D.社會發展支出
參考答案:A
解析:行政管理支出和國防支出都屬于國家政權建設支出,這兩類支出都是國家財政的最基本的支出。
10.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行政管理支出呈現出的變化趨勢是( )。
A.下降
B.與GDP的增長同步
C.其增長水平超過GDP的增長
D.與同期財政支出同步
參考答案:C
解析: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行政管理支出增長超過同期財政支出和GDP的增長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