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單項選擇題
1.D
【解析】本題考查會計要素。會計要素是對會計對象進行的基本分類,是會計核算對象的具體化,是對資金運動第二層次的劃分。
2B
【解析】本題考查資產的定義。資產是指企業過去的交易或者事項形成的,由企業擁有或者控制的、預期會給企業帶來經濟利益的資源。
3.A
【解析】本題考查負債的定義。負債是指過去的交易或者事項形成的現時義務.履行該義務預期會導致經濟利益流出企業。
4.B
【解析】本題考查會計要素的確認。資產、負債和所有者權益是反映企業財務狀況的會計要素,也稱為靜態會計要素。
5.C
【解析】本題考查會計要素的確認。收入、費用及利潤是反映企業經營成果的會計要素,也稱為動態會計要素。
6.A
【解析】本題考查流動資產的概念。流動資產是指可以在一年或者超過一年的一個營業周期內變現或者耗用的資產,包括現金及各種存款、短期投資、應收款項、存貨等。
7.B
【解析】本題考查利潤的分類。利潤按照構成可分為營業利潤、利潤總額和凈利潤。
8.B
【解析】本題考查可變現凈值的慨念。可變現凈值是指在正常生產經營過程中以預計售價減去進一步加工成本和銷售所必需的預計稅金、費用后的凈值。
二、多項選擇題
1.ABC
【解析】本題考查構成資產負債表的基本框架。資產、負債及所有者權益構成資產負債表的基本框架。
2.ACE
【解析】本題考查非流動資產。流動資產以外的資產稱為非流動資產,主要包括長期投資、固定資產和無形資產等。
3.ABCD
【解析】本題考查所有者權益的分類。所有者權益包括企業所有者對企業的投入資本(即實收資本)、資本公積、盈余公積和未分配利潤等。長期投資屬于資產。
4.ABCD
【解析】本題考查會計要素計量屬性。會計要素計量屬性反映的是會計要素金額的確定基礎,主要包括歷史成本、重置成本、可變現凈值、現值和公允價值等。
5.BCD
【解析】本題考查會計科目的設置原則。會計科目的設置原則:合法性原則、相關性原則、實用性原則。
6.ABCD
【解析】本題考查經濟業務的發生對“資產=權益”等式的影響。經濟業務的發生引起“資產一權益”等式兩邊要素變動的方式,可以總結經驗歸納為以下四種類型:(1)資產與權益同時等額增加;(2)資產方等額有增有減,權益不變;(3)資產與權益同時等額減少;(4)權益方等額有增有減,資產不變。
7.ABCD
【解析】本題考查經濟業務的發生對會計恒等式的影響。選項E錯誤,在資產要素不變的情況下,一項經濟業務的發生會使負債和所有者權益兩者中的一方增加,另一方減少,而不是雙方同時增加或減少。
8.BCDE
【解析】本題考查借貸記賬法。資產類賬戶與權益類賬戶的結構截然相反。資產類賬戶的借方表示增加,貸方表示減少,期初、期末余額一般在借方;權益類賬戶的貸方表示增加.借方表示減少,期初、期末余額一般在貸方。選項A錯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