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部分
一、單項選擇題
1、C
【答案解析】存在下列情形之一時,注冊會計師應當實施控制測試:①在評估認定層次重大錯報風險時,預期控制的運行是有效的;②僅實施實質性程序并不能夠提供認定層次充分、適當的審計證據。
2、B
【答案解析】注冊會計師一般只對準備信賴并且能夠大量減少實質性程序的內部控制進行控制測試。注冊會計師應當實施控制測試的情形主要包括兩種情況:在評估認定層次重大錯報風險時,預期控制的運行是有效的;僅實施實質性程序不足以提供認定層次充分、適當的審計證據。
3、C
【答案解析】由于內部控制發生變動,必然會影響到控制風險,所以注冊會計師應對變動前后的內部控制分別進行測試,所以選項C正確。
4、C
【答案解析】由于重大錯報風險高,所以不應在期中實施更多的審計程序,而應在期末實施更多的審計程序。
5、D
【答案解析】本題考查的是控制測試。
在注冊會計師總體上擬信賴控制的前提下,控制環境越薄弱(或把握程度越低),注冊會計師需要獲取的剩余期間的補充證據越多。
6、B
【答案解析】選項AD均缺少應有的謹慎,且不符合審計準則的要求;選項C屬于常規程序,并不具有不可預見性。
7、D
【答案解析】薄弱的控制環境影響的是報表整體,很有可能對整個的業務流程都有影響,不能限定在認定層次上,所以這時需要采取的是總體的應對措施,是針對的整個報表層次而言的。
8、B
【答案解析】選項B中的安排無法保證審計質量,違反了專業勝任能力的職業道德要求。
9、B
【答案解析】剩余期間越長,注冊會計師需要獲取的剩余期間的補充證據越多。
10、A
【答案解析】修改審計程序的性質主要是指調整擬實施審計程序的類別及組合,由檢查相關的賬面記錄或文件,轉而實地檢查資產,這是對性質的修改。
11、D
【答案解析】在選項D中,如果在期中實施了進一步審計程序,注冊會計師還應當針對剩余期間獲取審計證據。
12、A
【答案解析】在選項A中,如果通過實施實質性程序發現某項認定存在錯報,注冊會計師應當評價控制運行有效性的影響,考慮是否降低相關控制的信賴程度或者調整實質性程序的性質、擴大實質性程序的范圍等。
13、C
【答案解析】選項ABD均是確定控制運行有效性的證據。一般情況下,注冊會計師首先應當確定控制是否被執行,然后才可能進一步確定運行的有效性。
14、D
【答案解析】選項D屬于進一步審計程序的時間包括的內容。
15、A
【答案解析】分析程序通常適合于審計“一段時期內存在預期關系的大量交易”。選項A中的收入與成本之間存在預期關系,而且發生頻繁;選項B中的預付賬款與應收賬款之間一般不被認為存在預期關系;選項CD不屬于大量發生的交易,也可能不存在預期關系。
16、D
【答案解析】通常情況下,監盤的時間就在期末,所以這個程序難以增加審計程序的不可預見性。
二、多項選擇題
1、ACD
【答案解析】注冊會計師只有在一定情形下才實施控制測試,并不一定對所有的內部控制均實施控制測試。
2、BCD
【答案解析】確定控制測試的范圍考慮因素:(1)在擬信賴期間,被審計單位執行控制的頻率;(2)擬信賴控制運行有效性的時間長度;(3)擬獲取的有關認定層次控制運行有效性的審計證據的相關性和可靠性;(4)通過測試與認定相關的其他控制獲取的審計證據的范圍;(5)控制的預期偏差。
3、AC
【答案解析】本題考查的是總體應對措施。
選項BD都是在通常的審計工作中注冊會計師應該實施的審計程序,所以這樣的方法并不能增強審計程序的不可預見性。
4、ABCD
【答案解析】注冊會計師應當針對評估的財務報表層次重大錯報風險確定下列總體應對措施:(1)向項目組強調保持職業懷疑的必要性;(2)指派更有經驗或具有特殊技能的審計人員,或利用專家的工作;(3)提供更多的督導;(4)在選擇擬實施的進一步審計程序時融入更多的不可預見的因素;(5)對擬實施審計程序的性質、時間安排或范圍作出總體修改。
5、ACD
【答案解析】控制環境存在缺陷,說明重大錯報風險大,應通過實施實質性程序獲取更廣泛的審計證據,而不是實施實質性分析程序,選項B不正確。
6、ABD
【答案解析】選項C屬于常規程序,并不具有不可預見性。
7、ABCD
【答案解析】上述選項均具有不可預見性。
8、BCD
【答案解析】如果被審計單位的控制環境存在缺陷,注冊會計師應該主要依賴實質性程序獲取審計證據而非控制測試。
9、BC
【答案解析】本題考查的是進一步審計程序。
選項A,“綜合性方案”是指注冊會計師在實施進一步審計程序時同時采用控制測試與實質性程序。既然內部控制存在重大缺陷,實施進一步控制測試是不適宜的;選項D,屬于總體應對措施,而不是針對認定層次重大錯報風險的進一步審計程序,不符合題意。
10、ABC
【答案解析】選項D屬于注冊會計師在確定實施進一步審計程序的時間時應該考慮的因素。
11、ABCD
【答案解析】注冊會計師在考慮是否在期中實施實質性程序時應當考慮以下因素:(1)控制環境和其他相關的控制;(2)實施審計程序所需信息在期中之后的可獲得性;(3)實質性程序的目的;(4)評估的重大錯報風險;(5)特定類別交易或賬戶余額以及相關認定的性質;(6)針對剩余期間,能否通過實施實質性程序與控制測試相結合,降低期末存在錯報而未被發現的風險。
12、ABC
【答案解析】剩余期間越長,注冊會計師需要獲取的剩余期間的補充證據越多。
13、BC
【答案解析】控制環境的缺陷通常會削弱期中獲得的審計證據的可信賴程度,所以應在期末而非期中實施更多的審計程序。除非特別風險,注冊會計師一般不會對全部項目采用詳細審計的方法。
為了幫助大家通過考試,233網校為大家提供注冊會計師VIP班(含精講班+沖刺班+習題班+真題解析班+機考實戰班)免費試聽 點擊進入>>,233網校祝大家考試成功!
233網校編輯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