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A考試已經結束,現在大家都在焦慮地等待成績出來的那一刻,但是你知道CPA閱卷也有一些潛規則嗎?即使考到60分可能也過不了?
神秘的CPA閱卷過程
1.神秘的閱卷人
每年的CPA考試主要由以下兩類人完成閱卷工作:
一是與中注協有合作的各大財經類高校的閱卷中心,相關導師加上指派或自愿報名的碩博士承擔具體的閱卷工作;
二是四大會計師事務所或當地知名國內所審計部、技術部等經理級別以上員工,通常是抽調和指派的形式,水平相對較高。
2.神秘的閱卷程序
第一階段:制定標準和集中培訓
閱卷前中注協的專家會組織進行集中授課,對每個題目的閱卷規則、采分點、考生可能作答的類型等進行講解,閱卷人參加相應的規則考試,考試通過后方可進入閱卷組,關于主觀題的閱卷要點主要為以下幾點:
①按得分點給分。對主觀題的每個小題,專家都會確定得分點和可接受的“關鍵詞”(每題大概10個得分點);
②判斷正確才給分。涉及先判斷正誤再進行解釋的題目,判斷錯誤則全題判錯,即使理由正確也無法得分;
③冗余信息不扣分。對于理由闡述的部分,即使存在其他非得分點的錯誤內容,不影響整題的給分情況,總而言之踩中“關鍵詞”即可得分。
第二階段:正式閱卷
在10月的20多天里,勤勞的閱卷人被分為幾組,每組負責一個大題,每天都要經過9-12小時以上的伏案閱卷工作:
①第一輪評卷。每道題會由兩位閱卷人同閱一道題目,分差在合理范圍內則取平均分,分差超過限定則提交上級閱卷,如果在高校閱卷,兩位同學任何一個得分點評判不一致都會呈交導師定奪,因此在第一輪一套答卷就至少被閱卷兩次。
②第二輪評卷。第一輪評卷結束后,后臺進行統計。將分數結果出入較大的小題目歸總進行第二輪,過程和程序與第一輪相同。至此,每一道題至少經過4次、最多6次閱卷評分。
③第三輪評卷。第二輪結束后后臺再進行結果統計。將未合格但接近60分的卷子(例如57、58、59這樣的分數)再次篩選出來檢查,整體堅持有利于考生的判卷原則,對于個別題目確實裁量空間很大的,無法準確判斷對錯,按對的給分。
神秘的調分
我們來說說CPA最神秘的“調分”到底是怎么操作的,所謂調分并不是通常理解的整體加減分,或者按正態分布確定通過率乘系數到總分上,調分其實是這樣的:
首先,從閱卷平均成績中確定每個題目的難易程度;假設總分均為10分的三道題目,第一輪評卷后,范圍內的考生平均得分結果為10分、6分和2分,三題按得分率評價為難度低、正常和高;
然后,評定考卷整體的難易程度;
最后,結合上述兩點難易程度確定需要調分的題目,如上述第三題得分率過低,而當年整體難度又偏高,則以此題為基礎進行“調分”,比如將此題總分下調為6分,調下來的差值4分按照比重進行分配到低難度與正常難度的題目上。
“調分政策”主要是以兩種形式存在的,注會菌給大家用通俗的話來解釋一下。
一種是總分調分。CPA一般在正式閱卷的時候,要經過三輪評卷,第三輪的本質其實就是進行一次調分。也就是說,將第二輪沒有合格,但是接近60分(例如59、58、57分)的卷子篩選出來重新進行批閱,本著對考生有利的原則,對于一些可以提分的題目盡量多給分。
還有一種是題型調分。這種調分,就是大家覺得比較神秘的,為什么自己覺得發揮不錯,但最后分數卻不高的一種調分方式。
比方說當年的題目整體偏難,一道10分的題目,大多數考生只能得2—4分左右,而其他10分題目的得分率在6—8分左右。那么評卷人就會把這道難度大的10分的題目,總分定為6分,而剩下的4分再按實際答題情況,加在其他簡單或者是難度正常的題目上。
這種調分方式,對于基礎復習的特別好的考生來講,其實是非常有利的,而對于只抓難點,卻對基礎知識不重視的考生來說,就容易把分數調下去。
所以,對考生來講,其實還是注重基礎復習非常重要,如果能100%掌握基礎知識,再掌握60%以上的重難點知識,拿下CPA其實不是什么很難的事情。
什么題型易被“調分”
關于題型,一般來講主要是主觀題這類型可以發揮的題目。
單選、多選、計算分析題這類型的題目,因為很多時候是固定的,結論也是固定的,不存在調分的可能性,所以對于那些難度較大的主觀題,由兩位閱卷人同閱一道題目之后,根據分差的規律和大小,進行調分。
所以,越是主觀性較大、難度較大、分值較高的題目,越容易總體分值被調低。
2019年注冊會計師課程講師授課,新增預習班,零基礎搶先備考!點擊免費聽課>>
熱點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