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會計師全國統一考試大綱——專業階段考試(會計)
(2015年度)
考試目標
考生應當根據本科目考試內容與能力等級的要求,理解、掌握或運用下列相關的專業知識和職業技能,堅守職業價值觀、遵循職業道德、堅持職業態度,解決實務問題。
1. 會計基本原理,包括概念、程序和方法應用復式記賬錄交易 會計基本原理,包括概念、程序和方法應用復式記賬錄交易 會計基本原理,包括概念、程序和方法應用復式記賬錄交易 會計基本原理,包括概念、程序和方法應用復式記賬錄交易 或事項、會計政策的選擇和估運用原則財務報告目標編制方法等; 或事項、會計政策的選擇和估運用原則財務報告目標編制方法等; 或事項、會計政策的選擇和估運用原則財務報告目標編制方法等;
2. 交易或事項的具體會 計處理,包括對相關政策選擇、交易或事項的具體會 計處理,包括對相關政策選擇、交易或事項的具體會 計處理,包括對相關政策選擇、計 估的運用,以及各項會計要素的確認與量和具體 的會計處理方法;
3. 特定環境下交 易或事項的會計處理,包括在特定環境下對交實質 易或事項的會計處理,包括在特定環境下對交實質 的判斷、 會計政策 的選擇和會計估的運用, 以及 具體 的會計處理 方法;
4. 財務報告編制,包括根據交易或事項處 理結果,編制財務報告;
5. 合并財務報表編制 ,包括范圍判斷、內部交易抵銷程序合并財務報表編制 ,包括范圍判斷、內部交易抵銷程序合并財務報表編制 ,包括范圍判斷、內部交易抵銷程序合并財務報表編制 ,包括范圍判斷、內部交易抵銷程序合并財務報表編制 ,包括范圍判斷、內部交易抵銷程序方法 。
考試內容與能力等級
考試內容 |
能力等級 |
一、會計基本原理 |
|
(一)會計的基本概念 |
|
1.會計的定義 |
1 |
2.會計的作用 |
1 |
3.企業會計準則體系 |
1 |
(二)財務報告目標、會計基本假設和會計基礎 |
|
1.財務報告目標 |
1 |
1.會計基本假設 |
1 |
3.會計基礎 |
1 |
(三)會計要素的概念、確認與計量原則 |
1.會計要素定義及其確認條件 |
1 |
2.會計要素計量屬性及其應用原則 |
1 |
(四)會計信息質量要求 |
|
1.可靠性 |
3 |
1.相關性 |
3 |
3.可理解性 |
3 |
4.可比性 |
3 |
5.實質重于形式 |
3 |
6.重要性 |
3 |
7.謹慎性 |
3 |
8.及時性 |
3 |
(五)財務報告 |
3 |
二、金融資產 |
|
(一)金融資產的定義和分類 |
1 |
(二)金融資產的初始計量 |
|
1.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當期損益的金融資產 |
2 |
2.持有至到期投資 |
2 |
3.貸款和應收款項 |
2 |
4.可供出售金融資產 |
2 |
(三)金融資產的后續計量 |
|
1.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當期損益的金融資產 |
2 |
2.持有至到期投資 |
2 |
3.貸款和應收款項 |
2 |
4.可供出售金融資產 |
2 |
(四)金融資產減值的計提原則和方法 |
|
1.金融資產減值損失的確認 |
2 |
2.金融資產減值損失的計量 |
2 |
(五)金融資產轉移 |
|
1.金融資產轉移概述 |
1 |
2.金融資產轉移的確認和計量 |
1 |
三、存貨 |
|
(一)存貨的確認和初始計量 |
|
1.存貨的定義 |
1 |
2.存貨的確認條件 |
3 |
3.存貨的初始計量 |
3 |
(二)存貨發出的計量 |
|
1.發出存貨成本的計量方法 |
3 |
2.存貨成本的結轉 |
3 |
(三)期末存貨的計量 |
|
1.期末存貨計量的原則 |
3 |
2.存貨可變現凈值的含義 |
3 |
3.期末存貨計量的方法 |
3 |
四、長期股權投資及合營安排 |
|
(一)長期股權投資的初始計量 |
|
1.長期股權投資初始計量的原則 |
3 |
2.形成控股合并的長期股權投資 |
3 |
3.不形成控股合并的長期股權投資 |
3 |
4.投資成本中包含的已宣告但尚未發放現金股利或利潤的處理 |
3 |
(二)長期股權投資的后續計量 |
|
1.成本法 |
3 |
2.權益法 |
3 |
(三)長期股權投資轉換的會計處理 |
2 |
(四)長期股權投資處置的會計處理 |
3 |
(五)合營安排 |
|
1.合營安排的概念 |
1 |
2.合營安排的會計處理 |
2 |
五、固定資產 |
|
(一)固定資產的確認和初始計量 |
|
1.固定資產的定義 |
1 |
2.固定資產的確認條件 |
3 |
3.固定資產的初始計量 |
3 |
(二)固定資產的后續計量 |
|
1.固定資產折舊 |
3 |
2.資本化的后續支出 |
3 |
3.費用化的后續支出 |
3 |
(三)固定資產的處置 |
|
1.固定資產終止確認的條件 |
3 |
2.固定資產處置的會計處理 |
3 |
3.持有待售固定資產的會計處理 |
3 |
六、無形資產 |
|
(一)確認和初始計量 |
|
1.無形資產的定義與特征 |
1 |
2.無形資產的內容 |
1 |
3.無形資產的確認條件 |
3 |
4.無形資產的初始計量 |
3 |
(二)內部研究與開發支出的確認與計量 |
|
1.研究階段與開發階段的劃分 |
3 |
2.開發階段有關支出資本化的條件 |
3 |
3.內部開發的無形資產的計量 |
3 |
4.內部研究與開發支出的會計處理 |
3 |
(三)無形資產的后續計量 |
|
1.無形資產后續計量的原則 |
3 |
2.使用壽命有限的無形資產 |
3 |
3.使用壽命不確定的無形資產 |
3 |
(四)無形資產的處置 |
|
1.無形資產的出售 |
3 |
2.無形資產的出租 |
3 |
3.無形資產的報廢 |
3 |
七、投資性房地產 |
|
(一)投資性房地產的基本特征與范圍 |
|
1.投資性房地產的定義及特征 |
1 |
2.投資性房地產的范圍 |
1 |
(二)投資性房地產的確認和初始計量 |
|
1.投資性房地產的確認 |
3 |
2.投資性房地產的初始計量 |
3 |
(三)投資性房地產的后續計量 |
|
1.與投資性房地產有關的后續支出 |
3 |
2.采用成本模式進行后續計量的投資性房地產 |
3 |
3.采用公允價值模式計量的投資性房地產 |
3 |
4.投資性房地產后續計量模式的變更 |
3 |
(四)投資性房地產的轉換和處置 |
|
1.投資性房地產的轉換 |
3 |
2.投資性房地產的處置 |
3 |
八、資產減值 |
|
(一)資產減值的概念 |
|
1.資產減值的范圍 |
1 |
2.資產減值的跡象和測試 |
3 |
(二)資產可收回金額的計量 |
|
1.估計資產可收回金額的基本方法 |
3 |
2.資產的公允價值減去處置費用后的凈額的估計 |
3 |
3.資產預計未來現金流量的現值的估計 |
3 |
(三)資產減值損失的確認與計量 |
|
1.資產減值損失確認與計量的一般原則 |
3 |
2.資產減值損失的會計處理 |
3 |
(四)資產組的認定及其減值處理 |
|
1.資產組的認定 |
2 |
2.資產組的減值測試 |
2 |
3.總部資產的減值測試 |
2 |
(五)商譽減值測試與會計處理 |
|
1.商譽減值測試的基本要求 |
2 |
2.商譽減值測試的方法與會計處理 |
2 |
九、負債 |
|
(一)流動負債 |
|
1.短期借款 |
3 |
2.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當期損益的金融負債 |
3 |
3.應付票據 |
3 |
4.應付及預收款項 |
3 |
5.各種稅費的處理 |
3 |
6.應付利息 |
3 |
7.應付股利 |
3 |
8.其他應付款 |
3 |
(二)非流動負債 |
|
1.長期借款 |
3 |
2.應付債券 |
3 |
3.長期應付款 |
3 |
十、所有者權益 |
|
(一)所有者權益核算的基本要求 |
|
1.金融負債和權益工具的區分 |
2 |
2.復合金融工具的拆分及會計處理 |
2 |
3.所有者權益的分類 |
1 |
(二)實收資本和其他權益工具 |
|
1.實收資本和其他權益工具確認與計量的基本要求 |
3 |
2.實收資本和其他權益工具的會計處理 |
3 |
(三)資本公積 |
|
1.資本公積的概念 |
1 |
2.資本公積的確認與計量 |
3 |
(四)其他綜合收益 |
|
1.其他綜合收益的概念 |
1 |
2.其他綜合收益的確認與計量 |
3 |
(五)留存收益 |
|
1.盈余公積 |
3 |
2.未分配利潤 |
3 |
十一、收入、費用和利潤 |
|
(一)收入的確認與計量 |
|
1.商品銷售收入的確認與計量 |
3 |
2.提供勞務收入的確認與計量 |
3 |
3.讓渡資產使用權收入的確認與計量 |
3 |
4.建造合同收入的確認與計量 |
3 |
(二)費用 |
|
1.費用的構成 |
3 |
2.費用的確認與計量 |
3 |
(三)利潤 |
|
1.利潤的構成 |
3 |
2.營業外收支的會計處理 |
3 |
3.本年利潤的會計處理 |
3 |
十二、財務報告 |
|
(一)財務報告概述 |
|
1.財務報告的定義和構成 |
1 |
2.財務報告列報的基本要求 |
1 |
(二)資產負債表 |
|
1.資產負債表的內容及結構 |
3 |
2.金融資產和金融負債不得相互抵銷和允許抵銷的要求 |
3 |
3.資產和負債按流動性列報 |
3 |
4.資產負債表的編制方法 |
3 |
(三)利潤表 |
|
1.利潤表的內容及結構 |
3 |
2.利潤表的編制方法 |
3 |
(四)現金流量表 |
|
1.現金流量表的內容及結構 |
3 |
2.現金流量表的編制方法 |
3 |
(五)所有者權益變動表 |
|
1.所有者權益變動表的內容及結構 |
3 |
2.所有者權益變動表的編制方法 |
3 |
(六)附注 |
|
1.附注的主要內容 |
3 |
2.分部報告 |
3 |
3.關聯方披露 |
3 |
4.金融工具的披露 |
2 |
(七)中期財務報告 |
|
1.中期財務報告的定義及其構成 |
3 |
2.中期財務報告的編制要求 |
3 |
3.中期財務報告附注的編制要求 |
3 |
十三、職工薪酬 |
|
(一)職工和職工薪酬的范圍及分類 |
|
1.職工的概念 |
1 |
2.職工薪酬的概念及分類 |
1 |
(二)短期職工薪酬的確認與計量 |
|
1.貨幣性短期薪酬 |
3 |
2.帶薪缺勤 |
3 |
3.短期利潤分享計劃 |
3 |
4.非貨幣性福利 |
3 |
(三)離職后福利的確認與計量 |
|
1.設定提存計劃 |
3 |
1.債務重組的定義 |
1 |
2.債務重組的方式 |
1 |
(二)債務重組的會計處理 |
|
1.以資產清償債務 |
3 |
2.債務轉為資本 |
3 |
3.修改其他債務條件 |
3 |
4.以組合方式進行的債務重組 |
3 |
十七.政府補助 |
|
(一)政府補助的概念 |
|
1.政府補助的定義及其特征 |
1 |
2.政府補助的主要形式 |
1 |
3.政府補助的分類 |
1 |
(二)政府補助的會計處理 |
|
1.與收益相關的政府補助 |
3 |
2.與資產相關的政府補助 |
3 |
十八、借款費用 |
|
(一)借款費用的概念 |
|
1.借款費用的范圍 |
1 |
2.借款的范圍 |
1 |
3.符合資本化條件的資產 |
2 |
(二)借款費用的確認 |
|
1.借款費用開始資本化的時點 |
3 |
2.借款費用暫停資本化的時間 |
3 |
3.借款費用停止資本化的時點 |
3 |
(三)借款費用的計量 |
|
1.借款利息資本化金額的確定 |
2 |
2.借款輔助費用資本化金額的確定 |
2 |
3.外幣專門借款匯兌差額資本化金額的確定 |
2 |
十九、股份支付 |
|
(一)股份支付的概念 |
|
1.股份支付的四個主要環節 |
1 |
2.股份支付工具的主要類型 |
1 |
(二)股份支付工具的確認與計量 |
|
1.股份支付工具確認與計量的原則 |
2 |
2.可行權條件的種類、處理和變更 |
2 |
3.權益工具公允價值的取得 |
2 |
(三)股份支付的會計處理 |
2 |
二十、所得稅 |
|
(一)所得稅會計的概念 |
|
1.資產負債表債務法的理論基礎 |
1 |
2.所得稅會計的一般程序 |
3 |
(二)資產、負債的計稅基礎及暫時性差異 |
|
1.資產的計稅基礎 |
3 |
2.負債的計稅基礎 |
3 |
3.特殊交易或事項中產生資產、負債計稅基礎的確定 |
3 |
(三)遞延所得稅負債及遞延所得稅資產的確認與計量 |
|
1.遞延所得稅負債的確認與計量 |
3 |
2.遞延所得稅資產的確認與計量 |
3 |
3.適用稅率變化對已確認遞延所得稅資產和遞延所得稅負債的影響 |
3 |
(四)所得稅費用的確認與計量 |
|
1.當期所得稅 |
3 |
2.遞延所得稅 |
3 |
3.所得稅費用 |
3 |
二十一、外幣折算 |
|
(一)記賬本位幣的確定 |
|
1.記賬本位幣的定義 |
1 |
2.企業記賬本位幣的確定 |
3 |
3.境外經營記賬本位幣的確定 |
3 |
4.記賬本位幣變更的會計處理 |
3 |
(二)外幣交易的會計處理 |
|
1.外幣交易的核算程序 |
3 |
2.即期匯率和即期匯率的近似匯率 |
3 |
3.外幣交易的會計處理 |
3 |
(三)外幣財務報表折算 |
|
1.境外經營財務報表的折算 |
3 |
2.境外經營的處置 |
3 |
二十二、租賃 |
(一)租賃的概念 |
|
1.與租賃相關的定義 |
1 |
2.租賃的分類 |
1 |
(二)承租人的會計處理 |
|
1.承租人對經營租賃的會計處理 |
2 |
2.承租人對融資租賃的會計處理 |
2 |
(三)出租人的會計處理 |
|
1.出租人對經營租賃的會計處理 |
2 |
2.出租人對融資租賃的會計處理 |
2 |
(四)售后租回交易的會計處理 |
|
1.售后租回交易的定義 |
2 |
2.售后租回交易的會計處理 |
2 |
二十三、會計政策、會計估計變更和差錯更正 |
|
(一)會計政策及其變更 |
|
1.會計政策的概念 |
1 |
2.會計政策變更的概念 |
1 |
3.會計政策與會計估計變更的劃分 |
3 |
4.會計政策變更的會計處理 |
3 |
5.會計政策變更的披露 |
3 |
(二)會計估計及其變更 |
|
1.會計估計的概念 |
1 |
2.會計估計變更的原因 |
1 |
3.會計估計變更的會計處理 |
3 |
4.會計估計變更的披露 |
3 |
(三)前期差錯及其更正 |
|
1.前期差錯的概念 |
1 |
2.前期差錯更正的會計處理 |
3 |
3.前期差錯更正的披露 |
3 |
二十四、資產負債表日后事項 |
|
(一)資產負債表日后事項的概念 |
|
1.資產負債表日后事項的定義 |
1 |
2.資產負債表日后事項涵蓋的期間 |
1 |
3.資產負債表日后事項的內容 |
1 |
(二)資產負債表日后調整事項的會計處理 |
1.資產負債表日后調整事項的會計處理原則 |
3 |
2.資產負債表日后調整事項的會計處理方法 |
3 |
(三)非調整事項的會計處理 |
|
1.資產負債表日后非調整事項的會計處理原則 |
3 |
2.資產負債表日后非調整事項的會計處理方法 |
3 |
二十五、企業合并 |
|
(一)企業合并的概念 |
|
1.企業合并的界定 |
1 |
2.企業合并的方式 |
1 |
3.企業合并類型的劃分 |
1 |
(二)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并 |
|
1.同一控制下企業合并的會計處理原則 |
3 |
2.同一控制下企業合并的會計處理 |
3 |
(三)非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并 |
|
1.非同一控制下企業合并的會計處理原則 |
3 |
2.非同一控制下企業合并的會計處理 |
3 |
3.通過多次交易分步實現的企業合并 |
3 |
4.反向購買的會計處理 |
2 |
5.購買子公司少數股權的會計處理 |
3 |
6.不喪失控制權情況下處置子公司投資的會計處理 |
3 |
二十六、合并財務報表 |
|
(一)合并財務報表概述 |
|
1.合并財務報表的定義 |
1 |
2.合并財務報表的構成 |
1 |
(二)合并范圍的確定 |
|
1.控制的判斷 |
2 |
2.納入合并范圍的特殊情況 |
2 |
3.合并范圍的豁免 |
2 |
4.投資性主體的定義及特征 |
2 |
5.控制的持續評估 |
2 |
(三)合并財務報表的編制原則和基本程序 |
|
1.合并財務報表的編制原則 |
3 |
2.合并財務報表編制的前期準備事項 |
3 |
3.合并財務報表的編制程序 |
3 |
4.編制合并財務報表需要調整抵銷的項目 |
3 |
5.合并財務報表格式與內容 |
3 |
(四)長期股權投資與所有者權益的合并處理(同一控制下〉 |
|
1.同一控制下取得子公司合并日合并財務報表的編制 |
3 |
2.直接投資及同一控制下取得子公司合并日后合并財務報表的編制 |
3 |
(五)長期股權投資與所有者權益的合并處理(非同一控制下) |
|
1.非同一控制下取得子公司購買日合并財務報表的編制 |
3 |
2.非同一控制下取得子公司購買日后合并財務報表的編制 |
3 |
(六)內部商品交易的合并處理 |
|
1.內部銷售收入和內部銷售成本的合并處理 |
3 |
2.連續編制合并財務報表時內部銷售商品的合并處理 |
3 |
3.存貨跌價準備的合并處理 |
3 |
(七)內部債權債務的合并處理 |
|
1.內部債權債務及其壞賬準備的合并處理 |
3 |
2.連續編制合并財務報表時內部應收款項及其壞賬準備的合并處理 |
3 |
(八)內部固定資產交易的合并處理 |
|
1.內部固定資產交易當期的合并處理 |
3 |
2.內部交易固定資產取得后至處置前期間的合并處理 |
3 |
3.內部交易固定資產清理期間的合并處理 |
3 |
(九)內部無形資產交易的合并處理 |
|
1.內部無形資產交易當期的合并處理 |
3 |
2.內部交易無形資產持有期間的合并處理 |
3 |
3.內部交易無形資產攤銷完畢期間的合并處理 |
3 |
(十)特殊交易在合并財務報表中的會計處理 |
|
1.追加投資在合并財務報表中的處理 |
3 |
2.處置對子公司投資在合并財務報表中的會計處理 |
3 |
3.因子公司少數股東增資導致母公司股權稀釋的會計處理 |
3 |
4.交叉持股的合并處理 |
2 |
5.逆流交易的合并處理 |
3 |
6.其他特殊交易的合并處理 |
3 |
(十一〉所得稅會計相關的合并處理 |
1.內部應收款項相關所得稅會計的合并處理 |
2 |
2.內部交易存貨所得稅會計的合并處理 |
2 |
3.內部交易固定資產等相關所得稅會計的合并處理 |
2 |
(十二〉合并現金流量表的編制 |
|
1.合并現金流量表概述 |
1 |
2.編制合并現金流量表需要抵銷的項目 |
3 |
二十七、每股收益 |
|
(一)基本概念 |
1 |
(二)基本每股收益 |
|
1.分子的確定 |
3 |
2.分母的確定 |
3 |
(三)稀釋每股收益 |
|
1.基本計算原則 |
3 |
2.可轉換公司債券 |
3 |
3.認股權證、股份期權 |
3 |
4.企業承諾將回購其股份的合同 |
3 |
5.多項潛在普通股 |
3 |
6.子公司、合營企業或聯營企業發行的潛在普通股 |
3 |
(四)發行除普通股以外的金融工具時每股收益的計算 |
3 |
(五)每股收益的列報 |
|
1.重新計算 |
3 |
2.列報 |
3 |
二十八、公允價值計量 |
|
(一)公允價值概述 |
|
1.公允價值的概念 |
1 |
2.主要市場和最有利市場 |
1 |
3.市場參與者 |
1 |
(二)公允價值計量 |
|
1.公允價值的初始計量 |
1 |
2.估值技術 |
1 |
3.非金融資產的公允價值計量 |
1 |
4.負債和企業自身權益工具的公允價值計量 |
1 |
5.市場風險或信用風險可抵銷的金融資產和金融負債的公允價值計量 |
1 |
參考法規
1.《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第 24 號,1999 年 10月 31 日)
2.《企業財務會計報告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第 287 號,2000 年6 月 21 日)
3.《企業會計準則——基本準則》(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令第 33 號,2006年 2 月 15 日)
4.《企業會計準則——具體準則》(財會[2006]3 號)(除 2014 年重新發布 的準則以外)
5.《企業會計準則——應用指南》(財會[2006]18 號)(除 2014 年重新發布 的準則以外)
6.企業會計準則解釋第 1 號(財會[2007]14 號)
7.企業會計準則解釋第 2 號(財會[2008]11 號)
8.企業會計準則解釋第 3 號(財會[2009]8 號)
9.財政部關于做好執行企業會計準則企業 2008 年年報工作的通知(財會函[2008]60 號)
10.財會便[2009]14 號
11.財會便[2009]17 號
12.關于執行會計準則的上市公司和非上市企業做好 2009 年年報工作的通 知(財會[2009]16 號)
13.企業會計準則解釋第 4 號(財會[2010]15 號)
14.關于執行企業會計準則的上市公司和非上市企業做好 2010 年年報工作 的通知(財會[2010]25 號)
15.關于做好執行企業會計準則的企業 2011 年年報監管工作的通知(財會[2011]25 號)
16.關于印發《營業稅改征增值稅試點有關企業會計處理規定》的通知(財 會[2012]13 號)
17.企業會計準則解釋第 5 號(財會[2012]19 號)
18.關于印發《可再生能源電價附加有關會計處理規定》的通知(財會 [2012]24 號)
19.財政部關于做好執行企業會計準則的企業 2012 年年報工作的通知(財會[2012]25 號)
20.企業會計準則解釋第 6 號(財會[2014]1 號)
21.《企業會計準則第 39 號——公允價值計量》(財會[2014]6 號)
22.《企業會計準則第 30 號——財務報表列報》(財會[2014]7 號)
23.《企業會計準則第 9 號——職工薪酬》(財會[2014]8 號)
24.《企業會計準則第 33 號——合并財務報表》(財會[2014]10 號)
25.《企業會計準則第 40 號——合營安排》(財會[2014]11 號)
26.關于印發《金融負債與權益工具的區分及相關會計處理規定》的通知(財 會[2014]13 號)
27.《企業會計準則第 2 號——長期股權投資》(財會[2014]14 號)
28.《企業會計準則第 41 號——在其他主體中權益的披露》(財會[2014]16 號)
29.《企業會計準則第 37 號——金融工具列報》(財會[2014]23 號)
附件:點擊下載完整版注冊會計師全國統一考試大綱——專業階段考試(2015年度)
講師輔導:233網校全新推出2015年注冊會計師考試無憂取證班!六門考試課程,四大輔導班型,5年無限制自由學習立即搶購>>。 報名咨詢熱線:4000-800-233
了解最新考試報考,歡迎加入233網校注冊會計師考試在線互動平臺:QQ群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