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中注協官方最新數據,截止2017年6月30日,中注協有注冊會計師執業會員103988人,非執業會員128070人,其中國外及港澳臺非執業會員581人,共計23萬位,為232058人,會員總數最多的地區為北京,會員總數為32745,占比14%,上海非執業會員為20243,為非執業會員數量最多的地區,占比15.8%。
物以稀為貴,在大多數情況下沒錯,但這個【稀】的尺度才是更重要的問題。你只知道持證人超過20萬,但你有沒有想過,這個社會對高端審計人才的需求,又有多少呢?
非執業會計師已經超過了執業會計師。
這是2010年中國注冊會計師協會執業人數和非執業人數的數據對比,可以看出兩者的差距在進一步拉大。從下圖可以很直觀的看出,八年時間人數的變化。
這個行業十分感人,只要有兩個注冊會計師可以簽字,就可以開所了,至于具體的審計執行大部分都由非注會執行。起碼注冊會計師的價值在國內市場是沒有體現出來的,所以你問需求量的問題實際意義不大。行業壁壘與行業障礙太多,現在很多項目都沒有注會親自參與,只需要負責簽字承擔責任而已。
對于高端人才,我國向來缺乏,這并不是說一張證就能代表你足夠專業。學歷,英語,項目經驗,管理經驗,戰略視角,政治嗅覺,溝通能力,人脈關系,社會資源等等等等,都是你的職場利器。
任何證書,一旦引起群體性學習,都會降低其收益的,尤其國家去年提出打造管理型會計人才,未來低端的會計工作將有可能被機器取代,那么注會也將會成為一種普通證書,但問題是,走到財務這一行,我們有的選擇嗎?沒有!
或許有些人,做不了執業注冊會計師,但證書決定的只是你的起點,而不是你的終點,如果沒有這個證書,你的起點比別人晚,付出的努力就更多,走下去會遇到更多的天花板,而這個證書,則讓你走進一條捷徑小路,未來的路也好走一點,有些時候我們不能看我們現在收獲什么,而是看未來能有什么收獲。
之前一直不明白300塊錢的皮箱和2000塊錢的皮箱有什么區別,直到有一天坐飛機,下了飛機,皮箱壞了,才知道2000塊的皮箱有多么的重要了!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