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注會考試將至,目前已進入沖刺階段,為幫助大家在考前沖刺階段理清思路,本人會陸續推出注會各門課程的考前沖刺建議,純屬個人學習心得,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本篇為《公司戰略與風險管理》篇(以下簡稱《戰略》)。《戰略》并不像《會計》、《審計》等科目那樣務實,它很務虛,也可以說戰略就是一種思想。下面我們來談談在沖刺階段如何復習注會《戰略》這門課。
俗話說:“編筐編簍貴在收口”。在最后9天中,我們要充分利用時間看教材、聽課件、做最后六套題。下面從復習方法和考前注意事項兩大方面說說在沖刺階段我們需要做的那些事兒。
一、復習方法
先說說《戰略》的架構。2015年教材內容變化較大,由2014年的6章內容增加到8章內容。從整體上來說,這門課由戰略管理(第一章至第四章)、風險管理(第五章至第七章)和管理信息系統的應用與管理(第八章)三部分組成,三部分同等重要,戰略管理部分思路較為重要,故第一部分先介紹下戰略管理部分的框架。
(一)戰略管理部分的框架
一個企業首先要有使命,使命前進的方向就是愿景。只有使命是不夠的,因為使命非常抽象,要把它進行具體化,具體化后便是企業的目標,目標要靠戰略來實現,所以也稱為戰略目標,那么就要考慮如何靠戰略來實現目標的問題。那么如何制定一個正確的戰略呢?首先要進行差距分析(今年教材將其刪除了,但對于我們理解戰略流程很關鍵),也就是企業自身與所訂立的目標到底差多少,只有知道了與目標的差距,才能制定一個合理的計劃,這與我們考試是一樣的道理,你想考80分,你必須清楚自己目前處于什么樣的水平,然后才能制定一個合理的計劃已達到訂立的80分的目標。放在戰略上也是同樣的道理。企業目前有一個戰略目標,想要再制定一個更高的戰略目標,企業的戰略是要與企業的內外部環境相匹配。如果內外部環境發生變化,而現有的戰略不變,到某一時點的時候,現有戰略所達到的水平與目標之間的差距是多少,這就是差距分析的第一步。然后分析造成差距的原因是什么,其實根本原因就算企業的戰略并沒有隨著企業的內外部環境變化而變化。那么就要針對造成差距的原因找到解決方案來解決這個差距。新的戰略要適應新的內外部環境的變化,當然能夠解決問題的方案不只是一個,那些解決方案便是戰略選擇,然后就要進行選擇戰略,選擇一個最合適的戰略。選擇戰略后得真行動實施,這就和我們考試一樣,想要考80分,制定好了計劃但不實施計劃,那不跟沒做一樣嗎?這就是戰略部分整體大概的框架。
(二)各章重要考點
1、導論
首先,要對波特提出的戰略的傳統定義、明茨伯格提出的戰略的現代定義以及湯姆森提出的戰略的綜合性定義要理解透徹,各強調戰略的什么性質要知道,選擇題考點。然后對于今年教材新增的公司戰略的功能要背下來,可能會考多選題。最后,本章最重要的戰略變革管理一定要重點復習,可能會涉及到主觀題。戰略變革的各個發展階段的特點要記住。戰略變革的模式、戰略變革的主要任務、戰略變革的實現(其中變革受到抵制的原因與實現障礙里的各個點也要記住,尤其是生理變化和環境變化的區分)都是重點。
2、戰略分析
2015年本章教材新增“核心能力的起源”并對核心能力的概念進行重新概述。童鞋們需要關注一下,企業核心能力分析很可能涉及主觀題。本章涉及到的模型較多,像PEST模型、產品生命周期模型、五力模型、價值鏈模型、波士頓矩陣和SWOT模型都要重點掌握。其中PEST模型、產品生命周期模型、五力模型、波士頓矩陣可考主觀題。
(1)PEST模型
首先應將該模型定位于宏觀環境分析工具。對于PEST各個環境分析包括的要素要知道,經濟環境分析可考主觀題。政治和法律環境對企業戰略影響的特點要記住,經濟環境里的社會經濟結構中的產業結構是最重要的,這點要記住,可考客觀題。工資水平、供應商及競爭對手的價格變化以及政府政策屬于其他一般經濟條件要記住,可考客觀題。
(2)產品生命周期模型
該模型定位于中觀環境分析工具。對于該模型,首先應將各階段的最突出特點記住,比如導入期用戶較少,產品性能、質量不穩定、廣告費用大、競爭對手少,經營風險最高;成長期最主要的標志是產量節節攀升、每單位銷售收入分擔的廣告費在下降,競爭者逐漸增加、單位產品的凈利潤最高;成熟期的標志是競爭者之間出現挑釁性的價格競爭(即開始打價格戰),產品逐步標準化,差異不明顯,利潤空間適用,經營風險維持在中等水平;衰退期的客戶對性價比要求很高,比較挑剔,經營風險最低等。
(3)五力模型
定位于中觀環境分析工具。對于五力模型要結合價值鏈模型和競爭戰略一起來復習。五力模型是研究一個企業在一個產業內生存、發展所必須面臨的五種力量,即提出企業要面臨的哪五種力量,而競爭戰略則是解決該問題的方法,而價值鏈模型則是充當載體。五力模型的實質是:替代或討價還價能力。誰不容易被替代或誰的討價還價能力強誰就占上風。潛在進入者的進入威脅里的結構性障礙和行為性障礙都包括哪些內容要記住,購買者和供應者討價還價的能力大小取決的因素要理解并記住(無非就是誰的議價能力強而已)。
(4)價值鏈模型
在上面的五力模型中已經說明五力模型、競爭戰略和價值鏈模型之間的關系。對于價值鏈模型,除了要記住基本活動和支持活動都包括哪些以外,對于基本活動中的各類活動包括的細類也要記住,比如退貨屬于內部后勤,接受訂單屬于外部后勤等等,更高的要求是將各類活動延伸到無形資產中。
(5)波士頓矩陣
對于波士頓矩陣,最好要與產品生命周期模型結合復習。波士頓矩陣的四種業務分別對應產品生命周期模型的四個階段。對于波士頓矩陣的各業務的產品特征、應對戰略和組織結構人員配備都要有很好的掌握。關于各類業務還都可以采用哪些戰略要掌握。
(6)SWOT模型
本模型真的非常簡單,它是集內外部環境于一體的分析工具。SWOT模型成為戰略分析與戰略選擇兩個階段的紐帶。首先要知道SWOT分析的含義,然后能夠結合案例指出外部環境給它帶來的機會有哪些,威脅有哪些,內部的優勢有哪些,劣勢有哪些。SWOT模型的應用要掌握,并且能夠和第三章戰略選擇中的總體戰略中的發展戰略和收縮戰略結合。
3、戰略選擇
本章內容十分重要,本科目中最為重要也最為復雜的一章,是考試中綜合題的主要出題點。本章的框架倒是簡單明了,講解的就是各種層次、各種類型的戰略以及這些戰略在國際市場中的運用。各種戰略的優缺點要能在理解的基礎上記憶,這些優缺點既會涉及到多選題又會涉及到簡答題甚至綜合題。
首先要把各戰略的層次理順了。公司總體戰略包括發展戰略、穩定戰略和收縮戰略,發展戰略包括一體化戰略(又劃分為縱向一體化戰略和橫向一體化戰略,縱向一體化戰略又分為前向一體化戰略和后向一體化戰略)、密集型戰略和多元化戰略,業務單位戰略包括差異化戰略、成本領先戰略和集中化戰略,職能戰略包括市場營銷戰略、研發戰略、生產運營戰略、采購戰略、人力資源戰略、財務戰略和信息戰略,而外部發展、內部發展和戰略聯盟是發展戰略實施的三種途徑。
(1)公司總體戰略
發展戰略是重點,綜合題的主要出題點,細節問題都要掌握,比如結合案例能夠給出選擇這種戰略的原因,然后敘述優缺點等。發展戰略又分為一體化戰略、密集型戰略和多元化戰略。對于各種戰略的優缺點及適用條件都要在理解的基礎之上背下來(包括前向一體化和后向一體化優點及適用條件)。對于教材中的小例子要“對號入座”,比如密集型戰略中的市場滲透戰略、市場開發、產品開發等的例子,考試時很有可能就是這些例子的簡單變型,注意客觀題。三種發展戰略的實施途徑都是重點。并購的動機、并購失敗的原因、內部發展的動因(客觀題)、內部發展的缺點(客觀題)、內部發展的適用條件(客觀題)、戰略聯盟的基本特征、戰略聯盟形成的動因、股權式戰略聯盟與契約式戰略聯盟的比較等都要牢牢掌握,尤其是并購是主觀題的出題點。
(2)業務單位戰略(競爭戰略)
競爭戰略主要定位于簡答題。關于競爭戰略、五力模型和價值鏈模型三者之間的關系前面已經講過,在此不再贅述。三種競爭戰略中以成本領先戰略和差異化戰略為重點,集中化戰略只不過是上述兩種戰略在特定細分市場中的應用罷了。成本領先戰略和差異化戰略各自的優點、實施條件和風險點都要記住。至于“戰略鐘”模型如果考到的話,注意名稱別與波特的競爭戰略弄混即可。
(3)職能戰略
七種職能戰略中相對比較重要的有市場營銷戰略、研發戰略、生產運營戰略和財務戰略。
①市場營銷戰略。
此職能戰略與第二章市場需求分析緊密相聯,市場需求分析包括消費細分和消費者未滿足需求,前者解決的是“賣給誰”的問題,后者解決的是“賣什么”的問題,而市場營銷戰略解決的是“怎么賣”的問題。
首先要進行市場細分(即消費者細分),然后根據細分之后的市場進行目標市場選擇。消費者市場細分的依據是一個主觀題的出題點,尤其要區分心理細分和行為細分,最好的方法就是記下來。企業在確定其目標市場涵蓋戰略時的三種選擇的優缺點要多看。
對于市場營銷組合的四個要素要記住,并且對于每個要素中包括的內容也應記住。對于產品策略中產品開發的原因和風險點要掌握。價格策略中產品差別定價法和產品上市定價法教材中的小例子要掌握,考試時給出例子要能分辨是產品差別定價法還是產品上市定價法。
②研發戰略
對于研發戰略,研發的戰略作用要深刻理解,與前面的知識點相聯系,有助于深刻理解價值鏈模型、安索夫矩陣和產品生命周期模型。研發戰略的三種定位要在理解的基礎之上記住要點。
③生產運營戰略
首先要對生產運營戰略所涉及的四因素中的可見性要有很好的理解,然后質量管理中要能區分好質量方針、質量目標、質量策劃、質量控制等之間的差別,最好的方法就是把它們背下來。
④財務戰略
對于財務戰略,主要掌握財務戰略選擇的兩種方法,對于基于發展階段的財務戰略選擇方法要結合產品生命周期模型來復習,卡住“經營風險與財務風險反向搭配的原理”。對每個階段的經營風險、財務風險、股利分配都要記住,簡答題考點。對于基于創造價值或增長率的財務戰略選擇,則最好結合財管第三章可持續增長率復習,教材P162 至P165那幾張圖要能很好的理解。對于各種情況的解決途徑要重點掌握。
(4)國際化經營戰略
此戰略不太好理解,對于國際生產要素的最優組合的四種理論要理解到位,弗農的產品生命周期理論要與第二章波特的產品生命周期模型相區分。
國際化經營戰略中國際市場進入模式是考試的絕對重點,應該全方面復習,主要就是多背。
4、戰略實施
本章內容在近三年平均分數7分左右,屬于重點章。戰略實施離不開組織結構、企業文化和控制協調的支持,其中組織結構是對人的分工,企業文化是整個企業的各個層級的人所共同認可的價值觀,也是一種無形資源,控制協調是保證既定戰略正確有效實施的措施。其中控制協調可與戰略變革管理相聯系。
縱向分工結構中要掌握高長型組織結構和扁平型組織結構的特點、集權和分權各自的優缺點,客觀題考點。橫向分工結構的八種基本類型是考試的重點所在,考簡答題的概率很高,一定要將這八種基本類型理解到位,并能夠記住各自的優缺點。相對來說,職能制組織結構、事業部組織結構、矩陣制組織結構和國際化經營企業的組織結構比較重要。還有一些細節問題,比如職能制組織結構被大多數人認為是組織結構的典型模式、事業部組織結構比較適合采用分權方式、戰略業務單位組織結構尤其適用于規模較大的多元化經營的企業以及矩陣制組織結構是為了處理非常復雜項目中的控制問題而設計的,這些都是客觀題考點。國際化經營企業的組織結構要與第三章國際化經營戰略相聯系,它們是相互配套的。
組織的戰略類型也是一個重點,各自的含義和特點一定要記住,注意主觀題。企業文化的四種類型的優缺點及適用條件要背下來。戰略穩定性與文化適應性的二維矩陣要掌握,可考簡答題。戰略控制中平衡計分卡是一個重要考點,可考簡答題,其四個角度要透徹理解。平衡計分卡的作用要背下來。關于權力和利益相關者的重點掌握企業利益相關者的利益矛盾與均衡,鮑莫爾的銷售最大化模型、馬里斯的增長模型以及威廉森的管理權限理論和彭羅斯的最佳投資戰略理論都要深刻理解,其實它們內在邏輯是一致的,各自涉及到的要點要記住,客觀題考點。權力和職權要能清楚的辨析。
5、風險與風險管理
本章的重要性僅次于第三章,千萬不可忽視。本章的架構比較復雜,教材是分兩個維度來對本章知識點進行論述的。第一個維度是從風險管理技術角度入手,此流程類似于審計中的風險評估與應對的思路,先收集風險管理初始信息(類似于審計中了解被審計單位及其環境),然后進行風險評估(審計中也有風險評估),制定風險策略、提出和實施風險管理方案(類似于審計中計劃和實施的進一步審計程序),最后風險管理要隨著環境的變化而不斷地更新,以確保戰略與環境的匹配。另一個維度是從企業的行政關系、組織結構角度入手,先總體介紹了風險管理組織體系,然后要根據內部控制系統和風險理財措施制定風險策略,最后企業各個方面都離不開信息系統,而其中涉及到的內部控制系統和風險理財措施分別是技術角度中提出和實施風險管理方案的內部和外部解決方案。兩個維度交匯點是制定風險策略,這也是考試的重難點所在。
(1)風險與風險管理概述
企業面臨的八種外部風險和四種內部風險都要掌握,主觀題出題點,比如結合案例分析該公司面臨哪些風險,并說明理由。法律風險與合規風險的辨析、市場風險與運營風險中的發生失誤以及操作風險的辨析也是常考點。風險管理的成本中的以風險為基點的分類中的預防成本、糾正成本、懲治成本和損失成本的區分以及它們之間的反向關系要多看看。
(2)風險管理基本流程
企業在風險管理中進行風險評估的作用是什么呢?企業是想通過風險評估來對風險進行排序,從而將有限的資源運用于那些對企業至關重要的風險的管理中,從而制定風險管理策略,關于風險評估所用的工具就是教材第五節中所講的十一種方法,對于這十一種方法的優缺點及適用條件要重點掌握。
風險評估的結果是對風險對企業造成損失的大小進行排序,從而決定哪些風險需要進行管理,然后在此基礎上制定風險管理策略。制定風險管理策略中戰略、財務、運營等可以采取哪些方法,保險、期貨、對沖等可以采取哪些方法要記住。
(3)風險管理體系
風險管理工具中風險規避和風險控制的辨析要掌握,除此之外還要重點掌握風險轉移和風險轉換。
(4)風險理財措施
本部分也是考試中的一個重難點所在。衍生產品中重點關注遠期合約、期貨和期權,其中遠期合約和期權的區別、遠期合約與期貨的區別都要掌握,利用期貨進行套期保值,這個學過財管的童鞋們會更容易理解,掌握教材上的例題即可。損失事件管理中應急資本的特點和專業自保的優缺點要背下來。
6、公司治理
本章屬于2015年教材新增內容,除了保留2014年教材第六章“公司治理的基本原則”、“獨立董事的角色”及“審計委員會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外,其余內容全部為新增。2015年考試的主要題型應關注客觀題和簡答題。公司治理的基本原則,總共十個,最好背下來。董事會的職權及其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這個是明確江湖地位的,在公司治理這章是很重要的。另外,在其位謀其政,重點關注董事會與高級管理層的角色分離。還有,獨立董事和審計委員會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機構投資者的行動主義與公司治理、信息披露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注冊會計師審計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很容易考主觀題,需要童鞋們重點關注。
7、風險管理框架下的內部控制
關于本章內容,就是一個字:背!
內部控制的五要素與審計中的是一樣的,都是借鑒COSO框架,只不過與審計中的名稱略有不同,比如內部環境在審計中是控制環境,既考審計又考戰略的童鞋們要注意了,名稱別寫錯了。本章最頭疼的當屬內部控制的十八大應用指引,被有些童鞋們戲稱為“十八羅漢”,這個沒別的辦法就是背吧,風險與控制措施都要背,貌似今年簡答題要考兩個啊(不考的話,偶也木有辦法~)。內部控制評價和審計委員會在內部控制中的作用也是很重要的,也是可以考簡答題的。
8、信息管理系統的應用與管理
本章屬于2015年教材新增內容,屬于重點章。2015年重點關注基層、中層和高層的信息系統應用;流程管理與信息系統;企業資源規劃(ERP)及系統;客戶關系管理(CRM)及系統;供應鏈管理(SCM)及系統;信息系統與組織變革;信息系統與競爭戰略;信息系統運維管理;信息系統安全管理,這九個方面內容考主觀題。對于本章而言,客觀題和主觀題均可能會涉及,需要童鞋們全面復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