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經濟師考試《中級財政稅收》考前模擬試題
1.b a公共產品的效用具有不可分割性,d私人產品是市場經濟的產物。
2.b 公共產品的效率由資源配置效率和生產效率組成,資源配置方式的實質是財政運行機制,故基本途徑是b。
3. a 內在穩定器調節的特點在于無須借助于外力就可以直接產生調控的效果。
4. c a是按照財政支出在社會再生產中的作用進行的分類;b是按照財政支出的經濟性質進行的分類;d是按照財政支出的收益范圍進行的分類。
5.c 購買性支出與轉移性支出對社會的生產和就業的影響不同,對國民收入分配的影響不同:購買性支出對社會的生產和就業有直接影響,對國民收入分配的影響是間接的,轉移性支出對國民收入分配的影響是直接的,對生產和就業影響是間接的。
6.c 公園為公眾活動場所,故應實施平價政策。
7.a 經濟發展早期應側重在基礎設施建設,為以后經濟的發展打好基礎。
8.b 財政支出包括購買性支出和轉移性支出,購買性支出又包括行政管理費與國防支出、文教科學衛生支出、財政投資性支出。
9.c 行政管理費支出,是各機關單位的支出,增長快。
10.b a教育產品是混合產品,義務教育財政出資;c用于市場交換的由微觀主體提供;d事業單位應為定額管理。
11.d 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只要滿足以下兩個條件:一是農產品的銷售收入高于農業市場的投入,二是農業投資的收益率高于、至少不低于全社會的平均投資收益率,農業投入的資金就應當主要來自農戶自身的積累,國家投資發揮輔助作用,然而我國目前價格體系和gdp分配格局下,上述兩個條件根本得不到滿足,加之在農業投資盈利率較低的情況下,金融部門不可能將大量信用資金投放農業部門,故針對我國經濟情況的現狀,農業基礎設施的投資主要由國家財政負擔。
12.a 養老保險制度規定個人繳費娃高限為工資的8%
13.c 國家規定累計繳費時間不足1年的,不能領取失業保險金;累計繳費時間滿1年不滿5年的,領取失業保險金的長時限為l2個月;累計繳費時問滿5年不滿10年的,領取失業保險金的蛀長時限為18個月;累計繳費時間10年以上的,領取失業保險金的長時限為24個月。
14.d 抵免限額的規定具體有三種方法,即分國抵免限額、綜合抵免限額、分項抵免限額。
15. a 減稅免稅方式分為稅基式減免和稅額式減免,稅基式減免是通過直接縮小計稅依據的方式實現的減稅免稅,具體包括起征點、免征額、項目扣除以及跨期結轉等。
16. c 稅收制度的基本要素包括納稅人、征稅對象、稅率,稅率是應納稅額與征稅對象數額(量)之間的法定比例,是計算稅額和稅收負擔的尺度,體現征稅的程度,是稅收制度的中心環節。
17.d 國際重復征稅是國際稅收的基本理論問題和桉心內容,重復征稅問題,是由兩個或兩個以上國家稅收管轄權的交叉重疊直接導致的。
18. a 增值稅征收范圍是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銷售的貨物,提供的加工、修理修配勞務以及進口的貨物。選項a的行為應視同銷售,征收增值稅;b集郵商品的生產、調撥和銷售,應征收增值稅;c購人再銷售的,征收增值稅;d銀行銷售金銀的應征收增值稅。
19. a 歷史上次提出稅收原則的是英國古典政治經濟學的創始人威廉·配第,散見于其所著的《賦稅論》和《政治算術》兩書中。
20. c 《中華人民共和國增值稅暫行條例實施細則》第六條規定:銷售自產貨物并同時提供建筑業勞務的行為應當分別核算貨物的銷售額和非增值稅應稅勞務的營業額。除此規定外的,從事貨物的生產、批發或者零售的企業的混合銷售行為,視為銷售貨物征收增值稅;其他單位和個人的混合銷售行為,視為銷售非增值稅應稅勞務不繳納增值稅。a分別核算;b、d繳納營業稅。
21.c 應納增值稅稅額=(9200 +64000)÷(1+4%)×4%÷2+35000÷(1 +17%)×17%=6493.16(元)。
22.c 銷售額=含稅銷售額÷(1+稅率)=5850÷(1+17%)=5000(元),應納稅額=銷售額×稅率=5000×30% =1500(元)。
23.d 組成計稅價格=(關稅完稅價格+關稅)÷(1-消費稅稅率)=(600 +360)÷(1-10%)=1066.67(萬元),應納稅額=組成計稅價格×適用稅率=1066.67×10%= 106.67(萬元)。
24.d采取賒銷和分期收款結算方式的,為書面合同約定的收款日期的當天,書面合同沒有約定收款日期的或者無書面合同的,為發出應稅消費品的當天。
25.b 借款人以不動產作抵押取得貸款后,將不動產交與銀行使用,一不動產租金抵作貸款利息,則對借款人應按 ‘服務業”征營業稅。
26. d 國債利息收人為免稅收入;b、ca正常征稅收入。
27.b 應納稅額=應納稅所得額x(1—20%)x20%=10000 x80%x20%=1600(元)。
28. a 企業債券利息所得,照常征收個人所得稅。
29.c 年所得12萬元以上的納稅義務人,在年度終了后3個月內到稅務主管機關辦理納稅申報。
30. b 房屋產權相互交換+雙方交換價值不等的,按超出的部分由支付差價方繳納契稅。應納稅額=支出差價×3% =300×3%=9(萬元)。
31.c a外商投資企業同樣適用城鎮土地使用稅,b個人經營性房屋征收城鎮土地使用稅,d如存在土地使用權權屬糾紛未解決的由實際使用人納稅。
32. c 稅法規定,貨物運輸合同按比例稅率繳納印花稅,其稅率為0.05%。
33. c 企業破產清算期間,債權人承受破產企業土地房屋產權以抵債務和企業改制成職工持股的股份有限公司且承受原企業土地的免征契稅,產權交換價值相等也免征契稅。
34.c 稅法規定,納稅人發生解散、破產、撤銷以及其他情形,依法終止納稅義務,按照規定不需要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辦理注冊登記的,應當自有關機關批準或宣布終止之日起15日內,辦理注銷登記。
35.b 開具發票要加蓋單位財務印章或發票專用章。
36. d 實行定期定額征收方式的個體工商戶需要停業的,應當在停業前向稅務機關申報辦理停業登記。納稅人停業期限不得超過一年。
37.d 納稅人未按照規定期限辦理稅務登記、變更或者注銷登記的,由稅務機關責令限期改正,可以處以2000元以下罰款;情節嚴重的,處2000以上10000元以下
罰款。
38.a 在繳款提貨銷售的情況下,如貨款已經收到,發票賬單和提貨單已經交給買方,無論商品、產品是否已經發出,都作為銷售的實現。故作主營業務收入。
39.c 收取的優質費為含稅銷售額,銷售額=含稅收入÷(1+ 17%)= 100000÷(1+17%) =85470.09(元),應交增值稅=銷售額×稅率=14529.91(元)。
40. c 依稅法規定轉讓無形資產取得收益應繳納營業稅,繳納營業稅就需要繳納城市維護建設稅和教育贊附加。應納營業稅稅額=營業額稅額×5% =20000 x5%=1000(元);城市維護建設稅和教育費附加分別為70元和30元,確認營業外收入18900元。
4i. a 確定是否為委托加工的一個重要標準就是是否以委托方名義購進原材料進行加工,或是否為委托方提供原材料,只有a符合標準。
42. a a融資租人的固定資產計提折舊;b經營租賃方式租人的固定資產不得計提折舊;c已提足折舊尚能繼續使用的固定資產不再計提折舊;d本月購進的固定資產不得計提折舊。
43. b 捐贈扣除只限于通過中國境內非營利性的社會團體、國家機莢向教育、民政等公益事業和遭受自然災害的地區、貧困地區的捐贈。直接向受贈人的捐贈不允許調減扣除。
44. b 新中國成立初期經濟任務繁重,物價波動大,幣值不穩,為了保障公債購買者不受貨幣貶值的損失,所以采取按實物折算的辦法發行公債。
45. b 國債的發行機關是中央政府或中央政府的財政部門,我國是財政部。
46.c 國債的具體發行方法布公募法、承受法、出賣法、支付發行法、強制攤派法,政府委托推銷機構利用金融市場直接售出國債為出賣法。
47.b 國債市場分為一級市場和二級市場,一級市場是發行市場,二級市場是流通市場,一般為國債承購機構和認購者之間交易的市場。
48.a 一攬子社會保障預算,即將政府一般性稅收收入安排的社會保障支出、各項社會保障基金收支、社會籌集的其他社會保障資金收支、社會保障事業單位的收入等作為一個有機的整體,編制涵蓋內容全面的一攬子的社會保障資金預算。優點是能夠全面反映社會保障資金的收支情況和資金規模。
49. b 我國國有資本經營預算以國有資產的宏觀運營為目標。
50. b 編制基本支出預算的變化是:核定部門干 "單位基本支出的方法由原來的基數法改為定員定額為基礎的因素核定法。
51.a 國庫集中收付制度,就是對財政資金實行集中收入與支付制度。
52.c 政府支出可按功能和經濟性質分。2011年,我國支出經濟分類類級科目包括12類:工資福利支出、商品和服務支出、對個人和家庭的補助、對企事業單位的補貼、轉移性支出、贈與、債務利息支出、債務還本支出、基本建設支出、其他資本支出、貸款轉貸及產權參股、其他支出。
53.c 部門預算的原則包括:合法性原則、真實性原則、完整性原則、科學性原則、穩妥性原則、重點性原則、透明性原則和績效性原則。
54.c 我周政府預算績效評價的方法包括:比較法、因素分析法、公眾評價法和成本效益分析法。
55.c 轉移支付包括上級政府對下級政府的各項補助、下級政府向上級政府的上解收人、共享稅的分配以圾發達地區對不發達地區的補助等。
56.d 政府間轉移支付的理論依據包括:糾正政府間的縱向財政失衡、糾正政府問的橫向財政失衡、糾正'某些公共產品或服務的外部性、加強中央財政對地方財政的宏觀調控。
57. c 財政赤字可分為硬赤字和軟赤字。硬赤字是指用債務收入彌補收支差額以后仍然存在的赤字。
58. b 西方經濟學家把用發行公債來彌補財政軟赤字的方法稱為赤字債務化。
59.c 財政政策作為寧種期望值,其取值受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等環境和條件的影響,同時也取決于公眾的偏好和政府行為。
60. c 政府預算作為一種控制財政收支及差額的機制,在各種財政政策手段中居于核心地位。
重點推薦>>2013經濟師《中級財政稅收》基礎講義匯總
網校輔導:為幫助考生在自學的基礎上能較好地掌握2013年經濟師考試內容,233網校提供了2013年經濟師中級經濟基礎沖刺班、習題班等課程!免費試聽>>
相關推薦
- 2016年中級經濟師財政稅收章節習題第三章06-02
- 2016年中級經濟師財政稅收章節習題第二章06-02
- 2016年中級經濟師財政稅收章節習題章06-02
- 2016年中級經濟師財政稅收章節習題匯總06-02
- 2016年中級財政稅收預習檢測卷5套06-01
?γ??????? | ??? | ???/???? | ??????? | ???? |
---|---|---|---|---|
2017???м???????????????? | ?????? | ??350 / ??350 | ![]() |
???? |
2017???м?????????? | ?????? | ??350 / ??350 | ![]() |
???? |
2017???м????????????????? | ?????? | ??350 / ??350 | ![]() |
???? |
2017???м????????????? | ????? | ??350 / ??350 | ![]() |
???? |
2017???м????????????? | ????? | ??350 / ??350 | ![]() |
???? |
2017???м???????????????? | ??? | ??350 / ??350 | ![]() |
???? |
2017???м?????????t????? | ??? | ??350 / ??350 | ![]() |
???? |
2017???м???????????t????? | κ???? | ??350 / ??350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