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一級建造師執業資格考試用書
《建設工程經濟》網上增值服務
(2012年第二期)
1Z102010 財務會計基礎
1Z102011 財務會計的職能
1、如何理解財務會計的內涵?
財務會計屬于“報告型會計”,即主要反映企業經營過去的情況,所以財務會計的主要過程包括確認、計量和報告,即財務會計通過對經濟業務進行確認和計量,及時反映經濟業務的發生情況,并按照一定的周期,編制財務會計報表,反映企業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財務會計確認、計量和報告經濟信息時,主要以貨幣形式進行反映,但同時輔助以必要的文字說明。
由于財務會計主要為股東、債權債務人、政府主管部門服務等企業外界利害關系集團提供企業經營成果和財務狀況方面的會計信息,以及企業管理層受企業所有者委托履行責任的情況,為便于信息提供者和信息接受者能夠從財務會計中獲取正確的信息,所以財務會計必須采用統一的財務會計制度和準則,同時還必須遵循一定的假設和前提。
2、如何理解財務會計兩項基本職能的關系?
財務會計的兩項基本職能是指核算和監督職能。財務會計核算的主要過程可以概括為確認、計量和報告,換言之,會計核算首先是對以貨幣形式表現的經濟業務進行確認、計量,然后通過一定的方法進行賬簿登記和會計報表編制。在此過程中,會計工作需要對記載經濟業務發生的有關原始憑證進行審核,審核業務性質和數量的合理性、合法性,同時通過科學方法進行賬簿登記,可以分析經濟業務數量的正確性、合理性,通過會計報表等會計核算信息的分析和對比,可以發現企業經營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和風險。所以說財務會計具有核算和監督兩項基本職能,核算是監督的基礎,監督貫穿在會計核算過程中。
1Z102012 會計核算的原則
1、會計計量的方法有哪些?
財務會計主要是通過確認、計量和報告,對經濟業務進行核算和監督。由于經濟業務涉及種類多、范圍廣,為綜合反映企業的經營狀況和成果,財務會計主要采用貨幣對經濟業務進行計量。顯然,對經濟業務涉及的價值采用何種標準進行計量直接影響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指標。所以根據“報告型會計”要求,原則上應采用經濟業務發生時的成本,即歷史成本對經濟業務的價值進行計量。但在某些經濟活動中,用歷史成本進行計量可能并不合理,因此規定還可以采用重置成本、可變現凈值、現值、公允價值等方式對經濟業務進行計量,但一經確定的計量方法不得隨意改變。
2、為什么必須明確會計信息的質量要求?
由于財務會計為企業利益相關者提供企業經營成果和財務狀況,而這些相關者并不一定直接參與企業的經營管理,為了使他們通過會計信息真實、全面了解企業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必須對企業會計信息質量提出要求。
1Z102013 會計核算的基本前提
1、什么是會計假設?其作用是什么?
企業經濟業務總是企業與其他實體之間發生的,一項經濟業務站在不同的角度看,其性質是不同的,如一項貨物買賣,站在買方的角度,支付貨款屬于費用支出,而站在賣方的角度,收取貨款屬于收入,所以會計核算首先應明確核算主體(站在哪一方進行核算),由此形成了主體假設,它規定了核算的空間范圍。另外,企業總是希望能夠長期經營并得到發展,在這個過程中,企業的投入和產出在不斷地發生,企業的資產負債情況也會不斷變化,但作為企業利益相關者則需要持續關注企業的經營情況及其對企業資產的影響,因此形成了持續經營和分期假設,它規定了會計核算的時間范圍。企業經濟活動涉及的業務種類繁多,只有采用貨幣形式對企業經濟業務和財務狀況等進行核算和監督,才能綜合反映企業經營狀況和財務成果,這就是貨幣計量假設的原因和作用。
2、什么是權責發生制?
在企業持續經營和分期假設的會計核算假設(即基本前提)下,企業各項收支實際發生時間與其起作用的周期不一定完全吻合,例如,一次性采購的100萬元材料,每個月消耗50萬元,則該項100萬元的材料成本應與相應的兩個月的收入相對應(匹配)。因此,在分期核算時,有關收支應根據其應起作用的時間進行劃分,使不同時期的成本和費用與收入匹配,即企業會計核算采用權責發生制對經濟業務進行合理的分期分配和計量。
1Z102014 會計要素的組成和會計等式的應用
1、什么是會計要素?會計要素有哪些?
會計要素,是會計對象的類別,由于會計核算的對象是企業經濟業務,所以會計要素也是對經濟業務在會計上進行分類的結果,換言之,就是用以反映企業/單位財務狀況和確定經營成果的因素。企業經營過程是不斷投入、產出的過程,投入產出過程產生的盈利或虧損引起企業所有者所有權和負債情況的變化,所以一般將會計要素分為六個。其中反映某一時期經營情況及其結果的要素包括收入、費用和利潤,反映某一時點財務狀況的要素包括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
2、什么是會計等式?
會計等式是反映企業會計要素之間平衡關系的方程式。
某一時點企業的總資產不是企業所有者投入及其生產經營過程中變動額之和,就是負債而形成的,即:資產=所有者權益+負債。該方程式反映的是企業某一時點的財務狀況,所以稱為也靜態會計等式,相關的會計要素稱為靜態會計要素。
一個時期內,企業生產經營發生的支出抵扣其這一時期的收入,就形成這一時期的企業利潤,即:利潤=收入-費用。該方程式反映的是企業一定經營期間的經營過程和結果,稱為報考會計等式,相關的會計要素稱為報考會計要素。
企業某一時點的資產及其構成(所有者權益、負債)會隨著緊后時期的生產經營情況及其結果而發生變動(如增加收入、增加利潤、償還債務等),導致該期期末企業資產及其構成會發生變化,所以靜態會計要素和報考會計要素相關之間又有關聯性,在此基礎上形成綜合會計等式,即: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收入-費用)(注:“收入-費用”是經營成果,直接影響所有者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