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
[案例一]
(1)《建設工程工程量清單計價規范》計算工程量的“四統一”原則是:
1)統一分部分項工程項目名稱;
2)統一項目編碼;
3)統一計量單位;
4)統一工程量計算規則。
(2)該工程的預付款為:(90×3+70×5+130×2+60×2)×10%=100(萬元)
(3)A分項工程每月結算工程款如下:第一個月:1100×80=88000(元)
第二個月:1200×80=96000(元)
第三個月:900×80=72000(元)
第四個月:由于[(1100+1200+1300+1400)一(1100+1200+900+800)]/(1100+1200+1300+1400)=20%>15%,所以,應調整單價,則(1100+1200+900+800)×80×1.176-(88000+96000+72000)=120320(元)或800×80+4000×(1.176—1)×80=120320(元)
(4)A分項工程每月結算工程款如下:第一個月:550×460=253000(元)
第二個月:600×460=276000(元)
第三個月:由于[(550+600+650)-500×3]/(500×3)=20%>15%所以,按原單價結算的工程量為:1500×1.15一(550+600)=575(m)
按調整單價結算的工程量為:650—575=75(m)
或按調整單價結算的工程量為:(550+600+650)一1500×1.15=75(m)
按原價結算的工程量為:650—75=575(m)
則第三個月的結算款為:575×460+75×460×0.882=294929(元)
[案例二]
(1)6月底和11月底的工程進度情況分析如下:6月底工程進度情況③→⑤:工程進度超前1個月,將影響工期1個月,因為是關鍵工作。
②→④:工程進度拖后1個月,但不影響總工期,因為有2個月總時差。
②→⑥:工程進度拖后1個月,但不影響總工期,因為有3個月總時差。
11月底工程進度情況:③→⑤:工程進度拖后1個月,將使總工期延長1個月,因為是關鍵工作。
⑦→⑨:工程進度正常。
③→⑨:工程進度拖后3個月,但不影響總工期,因為有3個月總時差。
(2)6月底和11月底的進度偏差分析如下:從投資角度分析6月底進度偏差:6月底已完工程計劃投資為:(6×2+4×3+3×6+5×2)=52(萬元)
進度偏差一擬完工程計劃投資一已完工程計劃投資=53—52=1(萬元)
6月底進度拖延1萬元從投資角度分析11月底的進度偏差。
11月底已完工程計劃投資為:(84+5×2+4+6×2)=110(萬元)
進度偏差=擬完工程計劃投資一已完工程計劃投資=130—110=20(萬元)
11月底進度拖延20萬元
(3)6月底和11月底的投資偏差分析如下:6月底投資偏差投資偏差=已完工程實際投資一已完工程計劃投資=57—52=5(萬元)
投資增加5萬元。
11月底投資偏差:投資偏差=已完工程實際投資一已完工程計劃投資=132—110=22(萬元)
投資增加22萬元。
(4)為了有效地進行費用控制,需要客觀全面地對偏差原因進行分析。一般來講,引起費用偏差分析的原因主要有四個方面:
1)客觀原因,包括物價上漲、自然因素、交通原因、社會原因、法律法規變化等;
2)業主原因,包括投資規劃不當、組織不落實、手續不健全、未及時付款、協調不佳等;
3)設計原因,包括設計缺陷、設計標準變更、圖紙提供不及時、結構變更等;4)工程實施原因,包括組織設計不合理、質量事故、進度安排不當、技術措施不當、與其他單位關系協調不當。
[案例三]
(1)工期補償由于非施工單位原因造成的工期延期,應給予補償:
1)因業主原因E工作補償3天,H工作補償3天,c工作補償2天。
2)因土建設備基礎孔偏移問題F工作補償3天。
3)因公網停電F工作補償1天,I工作補償1天。
(2)關鍵性線路為:A—E—H—I—J.考試大一級建造師
(3)實際工期繪網絡圖計算。
(4)由于非施工單位原因造成的各項工作延誤,并未改變原網絡計劃的關鍵線路。C工作和F工作不在關鍵線路上,時間延誤不影響工期:E、H工作和I工作在關鍵線路上,時間延誤影響工期,可順延3+3+1=7天。計劃工期為130+7=137天。
實際工期為:19+(18+3)+(30+3)+(28+1)+(35—4)=133天。
(5)提前獎:(137—133)×5000=20000元。
[案例四]
(1)措施費包括環境保護費、文明施工費、安全施工費、臨時措施費、夜間施工費、二次搬運費、大型機械設備進出口及安拆腳手架費、已完工程及設備保護費等。
(2)施工機械費的控制:
1)按施工方案和施工技術措施中規定的機種和數量安排使用;
2)提高施工機械的利用率和完好率;
3)嚴格控制對外租賃施工機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