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公共建筑衛生
1.基本建筑衛生學要求
公共建筑涉及面甚廣,如影劇院、賓館、酒店、商場、超市、醫院、浴室、理發、美容美發、游樂廳、體育場館、車站,碼頭、機場等,鑒于該類建筑與移動人群接觸,且人群來源可能跨國界,國內跨省、市、自治區(縣)更屬多見,上述人群在各類公共建筑中居留、逗留的時空差異甚大,因此,與其有關的建筑衛生問題具有特殊性。
我國的公共建筑衛生已納入了法制化管理的軌道。國務院頒布的《公共場所衛生管理條例》中,對一切新建、改建、擴建的公共建筑(場所),要求實行設計衛生審查制度。其目的是避免在這類建筑中傳播疾病,向廣大人群提供符合衛生標準的公共建筑(場所)。
公共建筑與場所,大多人數匯集,空氣易受塵埃、細菌和病毒污染。通風換氣,創造適宜的微小氣候是這類建筑的首要問題。影劇院、商廈、游樂廳等建筑,應合理設計空調系統,并充分利用自然資源,最大限度地使用自然通風。今年“非典”時期春夏之交啟動空調又導致了一場有理無理不分青紅皂白關閉集中空調系統的混亂,最后由我國暖通空調界的工程院院士和空調專家教授出面在媒體上給大眾講空調基本知識和有關應急措施。其實,只要保證是全新風方式或室內自循環風機盤管方式,中央空調系統不會造成交叉感染。
公共建筑的地面坡度、采光系數、盥洗室、存衣室等設計和設置應根據其用途而異。醫院設計要求對于醫院污水、固體廢棄物,應遵照我國有關衛生標準進行專門處置。污水必須經過消毒處理后方能排往市政管網;固體廢棄物應及時投入專用的焚燒爐焚化。
賓館建筑衛生的重點是客房。餐廳不得兼作放映室和舞廳用,還應遵從《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衛生法》中針對餐廳、作業間、炊事人員淋浴、衛生間、更衣室、休息室等輔助用室等有關建筑衛生要求的規定。
浴室包容的各獨立功能房間,尤應注意消毒并杜絕二次污染洗浴者身體;浴室出入口與更衣室之間必須設置緩沖間,并宜采用地龍彈簧門,以防風寒侵入。女浴室不得設池浴。以防滌蟲病傳播。美容美發店建筑衛生的重要環節亦為消毒,應有符合衛生要求的消毒室。
其他如車站、碼頭、機場、游泳池、體育場館、圖書館等建筑,均應根據我國《公共場所衛生管理條例》的要求,在選址、總平面布置、主體建筑、輔助建筑及公共用房諸方面,結合人群集散頻繁、流量大、社會結構組成復雜,以及帶病、帶菌者的數量、走向、滯留時間的不確定性等因素,在建筑衛生工程上設定較大的安全系數。
2.大樓綜合征和軍團病
大樓綜合征在宏觀意義上與“病態建筑(Sick Building)相近。這一建筑衛生學領域的問題,在我國直至上世紀80年代才引起人們的關注。
在大樓綜合征中,常年空調房間,由于氣流組織不合理,導致氣溶膠類污染物(微粒、細菌、病毒)在局部死角滯留、積累、引起工作人員胸悶、呼吸困難與嗜睡等癥狀已屢有發現。其間,在大樓空調設計中單純追求低能耗,盲目強調“智能化”,不按衛生標準和設計規范配置新風量,缺乏綜合效益分析,也是誘發工作人員在“舒適”大樓的人工小氣候環境中患病的主要原因,據估計,美國有1/3~1/5的大樓被認為是有毛病的,有20%的雇員在這樣的樓里工作,感到很不舒服,一但離開大樓,這種不舒服感就會消失。
軍團病,不屬大樓綜合征,但它與建筑大樓關系密切。自從1976年美國發現軍團病,并在其后分離到該病的病原體以來,迄今世界多數國家已發現有該病存在。1984年我國學者從建筑大樓空調系統冷卻水塔中分離到嗜肺軍團菌,嗣后,天津、沈陽、北京的流行病與微生物專家也相繼從建筑物空調系統水中分離出軍團菌。這些菌株在一定條件下對人有致病性。軍團病的癥狀類似肺炎,患者表現為發冷、不適、肌痛、頭暈、頭痛、伴有煩燥、呼吸困難、胸痛,90%以上的病例體溫迅速上升,高達39~41℃,咳嗽并有少量粘痰,有的痰中帶血,重癥病人可發生肝功能變化及腎功能衰竭。現已查明:大型建筑物的冷卻水塔和冷、熱水分布系統作為軍團菌氣溶膠的來源,并通過空氣傳播開來。通過淋浴,加濕器和冷凝塔可形成含有軍團菌的氣溶膠,這些被污染的水源與人群中發生軍團菌感染有關。值得提及的是,軍團病在我國人群中的流行率及發病率目前已然有確切報導,多數學者認為,軍團菌是一種機會性或條件致病菌,如不注意防范,有可能造成爆發或散發流行。隨著我國國民經濟的發展,設置有空調和冷熱水系統的賓館、酒店、大型醫院增多,旅游人員往來頻繁,此病發生和傳播的可能性不容忽視。尤其是在我國人口密集的大城市中,應對建筑空調、供水系統認真處理,及時檢測,嚴防嗜肺軍團菌病的發生。
四、住宅建筑衛生
1.基本建筑衛生學要求
住宅是人類為了防避各種不宜氣象條件的作用,通過建筑學處理所構成的家庭活動空間。每個家庭擁有與其相應成員相適應的房間是住宅建筑衛生的基本要求。盡管城、鄉鎮和農村住宅形式多種多樣,為了確保居民的身體健康,居住條件應滿足一定的衛生要求:如所配置房間的功能應當合理;其容積和面積適當,且具有能滿足衛生要求的微小氣候條件;合適的外部環境及充分的采光、照明條件等。
在住宅建筑中,居室占主要地位。層高、進深、面積和容積等代表居室規模的直觀指標與居住者的生理、心理狀態有密切關系。從衛生學和建筑學等各種因素看,臥室、起居室(廳)內凈高不應低于2.4m;進深對居室采光影響很大,進深與室高的比例,在單側開窗與雙側開窗時不同均以墻面上獲得充足光線為準,應依我國《住宅設計規范》(GB50096-1999)的要求確定。考慮臥室應有自然采光、自然通風,雙人臥室面積不應小于10m2,單人臥室不應小于6m2.居室容積對于室內空氣質量和居住者身體健康有直接關系,人均居室容積過小,則室內空氣中各種污染物濃度增高。此外,居室容積對室內溫度的影響頗大,特別對我國北方采暖季節以及南方夏季、冬季室內溫度和居住者的舒適感影響更為明顯。
住宅的通風問題關系著居室的微小氣候。夏季防暑降溫、冬季防寒保溫均對通風換氣有不同要求,無論任何季節,居室均不能密不透風。“非典”肆虐之時,給人們帶來不少麻煩,有病沒病亂吃藥,不分場合戴口罩,但人們最終發現,最好的預防方法,還是開窗通風這種最自然、最經濟的方法。目前人們對住宅的廚房、衛生間,早已不滿足于墻內自然通風道和小氣窗換氣了,各種家用排風扇和抽油煙機的暢銷,說明居住者對室內污染的意識大為提高,無疑,這對建筑設計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
除上述污染物及其對室內微小氣候的影響之外,來自電視、家用電器的室內噪聲干擾,來自建筑材料(尤其是居室裝飾用料)的輻射等,對居住者的生理和心理均有一定影響。而住宅周圍的綠化、居室內養育花草,不僅能美化環境,供人觀賞,且能一定程度上起到凈化住宅周圍空氣和改善室內空氣質量的作用。
我國農村人口占總人口的8/10,農村住宅建筑的衛生學意義日益受到重視。農村住宅建筑,不僅是家人團聚、恢復體力、進行娛樂和學習的場所,而且還是家務勞動、副業生產、儲存糧食和放置工具的處所,農村住宅衛生直接關系到我國人民的體質強弱,建筑設計應根據農村住宅功能上具有生產、生活的兩重性,按照居住者活動人數、時間、范圍、起居作息、生活習慣、民風民俗諸方面因素,因地制宜考慮住宅建筑衛生問題。
2.城市居室衛生
城市燃煤氣引起的室內空氣污染早為人知,近十幾年來一些建筑材料,尤其是某些天然大理石釋放出放射性惰性氣體氡及其子體,被人吸入體內后形成內照射,對人產生危害,逐漸引起人們重視。美國有關部門披露的資料稱:每年因吸入氡而死于肺癌的人數僅次于因吸煙致肺癌死亡人數。國內某些地方調查實測發現,約有5%左右的民用建筑內,空氣中氡濃度超出容許濃度3~4倍。此外,建筑業中某些新型涂料及填料,在室內造成的甲醛和有機蒸汽,對人體的危害亦不容忽視。甲醛(HCHO)是一種無色帶辛辣味的刺激性氣體,在不同溫、濕度下,可從各種膠合板、刨花板等膠粘木制品、絕緣保濕填料中釋放出來,因甲醛易溶于水,人若接觸,可引起皮膚、眼和口腔粘膜刺激以及過敏反應。
揮發性有機蒸汽釋放途徑類似甲醛。據美國環境保護局(EPA)報告:已在室內檢測出350余種揮發性有機化合物,其中以芳香烴類化合物如甲苯、脂肪烴類化合物為最突出。
我國在2002年發布了《室內空氣質量標準》(GB/T18883-2002),其中規定了物理性、化學性、生物性及放射性等類共19項參數的標準值,是涉及各類室內建筑衛生設計的重要依據。
近年,越來越多的人發現,高層建筑居室也并非理想的“天堂”。大城市由于人口猛增,在有限土地上建筑高層住宅樓乃形勢所迫,人衛生學角度分析,此舉并非良策。諸如:塔樓高層建筑影響周圍環境的日照和通風;住高層樓房,孑然孤立,給人一種不平衡和不安全的感覺,尤其是老年人外出不便,與人們的社交和鄰里交往均有障礙,在心理上容易產生孤獨感;高層樓房的下面布置難處理,限于在一單元內每一樓層住戶較多,背陽房間在所難免,由此居室采光和微小氣候均不易滿足衛生要求;再者,高層建筑樓內廚房排煙、公共垃圾道塵埃和惡臭“串樓道”污染居室,“非典”后封閉公共垃圾道解決了老問題又帶來了集中垃圾成污染源的新問題;偏高層居室受電視塔電磁微波輻射影響大,有的樓層受對面玻璃幕墻光污染照射嚴重,甚至引發訴訟等事件,均為新的建筑衛生學問題。
五、學校和托幼機構建筑衛生
學校和托幼機構建筑衛生的主旨是保護青少年、兒童和幼兒的身心健康。
學校建筑的選址除一般要求外,應達到環境安靜、空氣清新,避開鬧市區和交通干線,開鐵路線300m以上,道路旁人行道至學校建筑正面的距離不得少于15米。校址應與產生污染物的工業企業保持一定的衛生防護距離。相對于工業企業來說,應布置在該地區夏季最小風向頻率的下風側,這樣,在夏季開窗時,教室內受各類工業有害因素污染的機會最少。
學校主體建筑教學樓建筑層數、走廊、樓梯、教室、實驗室,應分別考慮不同年級學生的負擔,注意課桌、坐椅高度比例、室內采光、照度和通風要求。各類職業學校建筑衛生需結合學生實習操作特點和性質,注意一些特殊的衛生與安全要求,例如烹飪學校實習廚房,應設排油煙機或排煙罩;化學試劑實驗室盡可能設在高層,并應設排毒通風柜;縫紉學校在工作室內縫紉機密度不能過大,尤應注意椅、凳的高度,使學生實習有較舒適的體位。
托幼機構建筑衛生的目的是保證嬰幼兒身心健康,使其良好地生長發育,并杜絕傳染病的流行。這類建筑的選址原則大致與學校建筑相同,如能注意綠化,建成花園式托兒所、幼兒園,更能使嬰幼兒歡快愉悅,也便于教師組織嬰幼兒的戶外活動。
托幼機構建筑物以平房為宜,房間凈高略高于住宅居室。房間要求鋪設木地板,與墻壁交接處做圓角,采暖、空調設備應暗裝,不應使嬰幼兒摸觸到電器開關。當托兒所面積和容積較小,入托兒童多時,適當增強通風換氣量以改善室內空氣質量,但在送風口不能有吹風感,避免兒童感冒和誘發其他疾病。此外,對托幼機構醫務室、食堂均有較高的建筑衛生要求。嬰幼兒專用的保健、醫療和衛生設施、器具以及餐具等,成人禁止使用。當然,托幼機構如建在綜合樓內時,應與其他功能用室隔開,并設單獨的出入口。廚房及為嬰幼兒的配餐間及餐室,要與樓內工作人員的食堂分開使用,不得混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