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建造師參與企業資質審批的事情,大家都知道,這一方面不多說,僅說一點,建造師是企業資質申請的一個要件,但是還需要大量的職稱證書與其配套,僅有建造師不足以申請資質,在一定限度上職稱證書數量限制了建造師用于資質的價格。
其次,要說的項目價值。從建設部與社保部說起吧。建筑行業作為現在社會上很少的幾個行業,有關勞動糾紛在行政上不屬于勞動局管理,其他行業包括礦井等高危行業。為什么會出現這種情況?建筑行業也是高危行業?有一定危險但肯定不是高危行業,因為是建筑行業的所有平臺都是非人道的(個人認為)農民工大軍,這批人員成為建筑業的底層,且數量龐大。雖然社會默認了不給民工任何社會成員應該有的勞動保障,但是這實在在道理上說不過去的。加之由于建筑行業底層農民工集團勞動權利被無限限制(一點沒有),這造成了建筑業所有者階層對公司一般員工(社會承認為社會成員的市民)的勞動權利也隨之進行了巨大的降低(相對于其他行業),這造成了認可的社會內成員勞動保障的不一致,這就觸動了勞動部門的管轄權限,因為這不是社會默認不屬于社會成員的人。
為解決這個矛盾,國家幾個部門聯合采取了一個辦法:從企業營業額里邊按照2.6%的金額,提取出社會保障的費用,這部分費用由建設單位繳納到政府,政府再轉交建筑企業,從而解決建筑企業市民職工的社會保障費用,并且從理由上(表面)解決了建筑行業主體(其實真實的主體是民工集團)不享受社會保障的問題。
由于現實中大多數企業都是某些個人的建筑老板,掛靠到建筑公司施工,建筑公司一般收取5%的掛靠費用,而上述的2.6%則成為了建筑企業的隱形收入,因為這部分錢不從建設單位處領取,而且不從工程款中走賬。因為這部分錢并不是所有建筑公司100%撥付,而是按照當地政府的認可等級撥付,最高為90%,75%,50%三個等次。所以大多數人把這部分錢當做政府收費,而后獎勵建筑公司的費用。
再算一下這塊費用有多少把,因為這一塊是建筑行業利潤之外的部分。建筑公司取得他應得的利潤后政府補助的,而建筑公司取得這部分純收入的關鍵點就是有需要一名與項目規模相符的建造師。也就是說一個建造師給企業帶來的純收益。一個項目的經營期一般是2--3年。按照項目規模拿一個小區計算:一級建造師30萬平方住宅小區,平均建設成本1700元,30*1700*0.026=1326萬元 平均每年 1326/3=442萬元。這是一個建造師給建筑公司帶來的純收益。
辛辛苦苦考試,熬了多少夜,吃了多少苦,你自己心里最清楚,你覺得一年要個10萬就很多了嗎?其實真的是給企業純送錢啊。這個賬目大家都估算一下,不要盲目相信中介的壓價,系數比例是準確的,這是建筑公司的底限,雖然有部分省份沒有實行這個2.6%的規定,但是全國大多數都執行了。這才是建筑公司的底限。
新聞推薦:
2015年一建每日一練 章節習題 練習試卷 備考秘籍 歷年真題
233網校講師真題命中率高,2015年一建沒理由考不過 免費試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