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混凝土的攪拌和運輸
當坍落度損失較大不能滿足施工要求時,可在運輸車罐內加人適量的與原配合比相同成分的減水劑。
2、混凝土泵或泵車盡量靠近澆筑地點,澆筑時由遠至近進行。
3、混凝土澆筑
·輸送泵管應采用支架固定,支架應與結構牢固連接,輸送泵管轉向處支架應加密。
·在澆筑豎向結構混凝土前,應先在底部填以不大于 30mm 厚與混凝土中水泥、砂配比成分相同的水泥砂漿; 澆筑過程中混凝土不得發生離析現象。
·澆筑混凝土應連續進行 當必須間歇時,其間歇時間宜盡量縮短,并應在前層混凝土初凝之前,將次層混凝土澆筑完畢,否則應留置施工縫。
·混凝土宜分層澆筑,分層振搗 每一振點的振搗延續時間,應使混凝土不再往上冒氣泡,表面呈現浮漿和不再沉落時為止。當采用插入式振搗器振搗普通混凝土時,應快插慢拔5)梁和板宜同時澆筑混凝土,有主次梁的樓板宜順著次梁方向澆筑,單向板宜沿著板的長邊方向澆筑。
4、施工縫
·有主次梁的樓板垂直施工縫應留設在次梁跨度中間的 1/3 范圍內
·單向板施工縫應留設在平行于板短邊的任何位置
·樓梯梯段施工縫宜設置在梯段板跨度端部的 1/3 范圍內
·墻的垂直施工縫宜設置在門洞口過梁跨中 1/3 范圍內,也可留設在縱橫交接處
·在施工縫處繼續澆筑混凝土時,應符合下列規定:
①已澆筑的混凝土,其抗壓強度不應小于 1.2N/mm2;
②在已硬化的混凝土表面上,應清除水泥薄膜和松動石子以及軟弱混凝土層,并加以充分濕潤和沖洗干凈, 且不得積水;
③在澆筑混凝土前,宜先在施工縫處鋪一層水泥漿 可摻適量界面劑)或與混凝土內成分相同的水泥砂漿;
④混凝土應細致搗實,使新舊混凝土緊密結合。
5、后澆帶的設置和處理
·后澆帶通常根據設計要求留設,并保留一段時間 若設計無要求,則至少保留 14d 并經設計確認)后再澆筑,將結構連成整體。后澆帶應采取鋼筋防銹或阻銹等保護措施。
·填充后澆帶,可采用微膨脹混凝土,強度等級比原結構強度提高一級,并保持至少 14d 的濕潤養護 后澆帶接縫處按施工縫的要求處理。
6、混凝土的養護
對已澆筑完畢的混凝土,應在混凝土終凝前(通常為混凝土澆筑完畢后 8~12h 內),開始進行自然養護。
混凝土的養護時間:采用硅酸鹽水泥、普通硅酸鹽水泥或礦渣硅酸鹽水泥拌制的混凝土,不應少于 7d:
采用緩凝型外加劑、大摻量礦物摻合料配置的混凝土,不應少于 14d;抗滲混凝土、強度等級 C60 及以上的混凝土,不應少于 14d;后澆帶混凝土的養護時間不應少于 14d
7、大體積混凝土施工溫控指標宜符合下列規定:
·混凝土澆筑體的入模溫度不宜大于 30℃,最大溫升值不宜大于 50℃;
·混凝土澆筑塊體的里表溫差(不含混凝土收縮的當量溫度)不宜大于 25℃;
·混凝土澆筑體的降溫速率不宜大于 2.0℃/d; 4)混凝土澆筑體表面與大氣溫差不宜大于 20℃
備考二建離不開學習資料,除了全科學習計劃表以外,233網校還整理提供了歷年考情分析、高清思維導圖、時間數字類考點總結等資料,后期還將針對不同備考階段上線不同的鎖分資料,如考前上線考前25頁紙、易混考點合集等,各位考生可以在備考時期多多關注233網校的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