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ǘ诤附拥幕疽?/p>
?。?)當采用氣割時,必須除去坡口表面的氧化皮,并進行打磨,表面力求平整。
?。?)對口前檢查管口周圈是否有夾層、裂紋等缺陷,將管口以外100mm范圍內的油漆、污垢、鐵銹、毛刺等清掃干凈,清理合格后及時對口施焊。
?。?)通常采用對口器固定、倒鏈吊管找正對圓的方法,不得強力對口。
?。?)對口時將兩管道縱向焊縫(螺旋焊縫)相互錯開,間距應不小于100mm弧長。對口后的內壁應平齊。
?。?)對口完成后應立即進行定位焊,定位焊的焊條應與管口焊接焊條材質相同,定位焊的厚度與坡口第一層焊接厚度相近,但不應超過管壁厚度的70%,焊縫根部必須焊透,定位焊應均勻、對稱,總長度不應小于焊道總長度的50%。鋼管的縱向焊縫(螺旋焊縫)端部不得進行定位焊。
(6)定位焊完畢拆除對口器,進行焊口編號,對好的口必須當天焊完。
?。?)按照試焊確定的工藝方法進行焊接,一般采用氬弧焊打底,焊條電弧焊填充、蓋面。鋼管采用單面焊、雙面成型的方法。壁厚在5mm以下的焊接層數不得少于兩層。
?。?)焊接工藝評定:施工單位首先編制作業指導書并試焊,對其首次使用的鋼管、焊接材料、焊接方法、焊后熱處理等,應進行焊接工藝評定,并應根據評定報告確定焊接工藝。
?。?)焊材:氬弧焊的焊絲和焊條、電弧焊的焊條應與母材材質相匹配,焊條(絲)的直徑應根據管道壁厚和接口形式選擇。焊條在使用前應按出廠證明書的要求進行烘干,烘干后裝入保溫筒進行保溫。
?。?1)分層施焊:先用氬弧焊打底,然后分層用焊條電弧焊焊接。焊接時各層引弧點和熄弧點均應錯開20mm以上,且不得在焊道以外的鋼管上引弧。
(12)蓋面:分層焊接完成后,進行蓋面施焊,焊縫斷面呈弧形,高度不低于母材,寬度為上坡口寬度加2~3mm。外觀表面不得有氣孔、夾渣、咬邊、弧坑、裂紋、電弧擦傷等缺陷。焊縫表面呈魚鱗狀光滑均勻,寬度整齊。
?。?3)固定口焊接:當分段焊接完成后,對于不能轉動的固定焊口應在接口處提前挖好工作坑。
(三)焊口防腐
?。?)現場無損探傷完和分段強度試驗后進行補口防腐。其等級不低于Sa2級。
?。?)補口防腐前必須將焊口兩側直管段鐵銹全部清除,呈現金屬本色。然后用電火花檢漏儀(2.5kV)檢查,出現擊穿針孔時,應做加強防腐并做好記錄。
?。?)焊口除銹可采用噴砂除銹的方法,除銹后及時防腐。
?。?)彎頭及焊縫防腐可采用冷涂方式,其厚度、防腐層數與直管段相同,防腐層表層固化2h后進行電火花儀檢測。
?。?)外觀檢查要求涂層表面平整、色澤均勻、無氣泡、無開裂、無收縮。
(6)石油瀝青涂料做法:
1)涂底漆時基面應干燥,基面除銹后與涂底漆的間隔時間不得超過8h。應涂刷均勻、飽滿,不得有凝塊、起泡現象,底漆厚度宜為0.1~0.2mm,管兩端150~250mm范圍內不得涂刷。
2)瀝青涂料應刷在潔凈、干燥的底漆上,常溫下刷瀝青涂料時,應在涂底漆后24h之內實施;瀝青涂料涂刷溫度不得低于180℃。
3)涂瀝青后應立即纏繞玻璃布,玻璃布的壓邊寬度應為30~40mm,接頭搭接長度不得小于100mm,各層搭接接頭應相互錯開,玻璃布的油浸透率應達到95%以上,不得出現大于50mm×50mm的空白;管端或施工中斷處應留出150~250mm的階梯形接槎;階梯寬度應為50mm。
?。?)環氧煤瀝青涂料做法:
1)焊口兩側管道表面應按規定除銹,焊縫表面應光滑無刺,無焊瘤、棱角。
2)底漆應在表面除銹后的8h之內涂刷,涂刷應均勻,不得漏涂;管兩端150~ 250mm范圍內不得涂刷。
3)面漆涂刷和包扎玻璃布,應在底漆表面干后進行,底漆與第一道面漆涂刷的間隔時間不得超過24h。
4)底層漆打底,應采用附著力強并且有良好防腐性能的油漆。
?。?)聚乙烯防腐涂層做法:
1)在防腐層涂裝前,先清除鋼管表面的油脂和污垢等附著物,并對鋼管預處理后進行表面處理,鋼管預熱溫度為40~60℃。表面預處理其等級不低于Sa2.5級。
2)表面預處理過的鋼管應在4h內進行涂覆,超過4h或鋼管表面返銹時,應重新進行表面預處理。
3)應用無污染的熱源將固定口加熱到合適的涂覆溫度。環氧粉末涂料應均勻地涂覆到鋼管表面,膠粘劑的涂覆必須在環氧粉末膠化工程中進行。
4)聚乙烯層涂覆時,應確保搭接部位的聚乙烯及焊縫兩側的聚乙烯完全輥壓密實,不得損傷聚乙烯層表面,焊縫兩側不應出現空洞。
5)聚乙烯層涂覆后,應用水冷卻至鋼管溫度不高于60℃。
6)固定口可采用輻射交聯聚乙烯熱收縮套(帶),也可采用環氧樹脂輻射交聯聚乙烯熱收縮套(帶)三層結構。
7)固定口搭接部位的聚乙烯層應打磨至表面粗糙。
8)熱收縮套(帶)與聚乙烯層搭接寬度應不小于100mm;采用熱收縮帶時,應采用固定片固定,周間搭接寬度不小于80mm。
(四)管道埋設的基本要求
1.溝槽開挖
?。?)混凝土路面和瀝青路面的開挖應使用切割機切割。
(2)管道溝槽應按設計規定的平面位置和高程開挖。當采用人工開挖且無地下水時,槽底預留值宜為0.05~0.10m;當采用機械開挖且有地下水時,槽底預留值不小于0.15m;管道安裝前應人工清底至設計高程。
?。?)管溝溝底寬度和工作坑尺寸,應根據現場實際情況和管道敷設方法確定。
?。?)局部超挖部分應回填壓實。當溝底無地下水時,超挖在0.15m以內,可采用原土回填;超挖在0.15m及以上,可采用石灰土處理。當溝底有地下水或含水量較大時,應采用級配砂石或天然砂回填至設計高程。
(5)在濕陷性黃土地區,不宜在雨期施工,或在施工時切實排除溝內積水,開挖時應在槽底預留0.03~0.06m厚的土層進行壓實處理。
?。?)溝底遇有廢棄構筑物、硬石、木頭、垃圾等雜物時必須清除,并應鋪一層厚度不小于0.15m的砂土或素土,整平壓實至設計高程。
2.溝槽回填
?。?)不得采用凍土、垃圾、木材及軟性物質回填。管道兩側及管頂以上0.5m內的回填土,不得含有碎石、磚塊等雜物,且不得采用灰土回填。距管頂0.5m以上的回填土中的石塊不得多于10%、直徑不得大于0.1m,且均勻分布。
(2)溝槽的支撐應在管道兩側及管頂以上0.5m回填完畢并壓實后,在保證安全的情況下進行拆除,并應采用細砂填實縫隙。
(3)溝槽回填時,應先回填管底局部懸空部位,再回填管頂兩側。
?。?)回填土應分層壓實,每層虛鋪厚度宜為0.2~0.3m,管道兩側及管頂以上0.5m內的回填土必須采用人工壓實,管頂0.5m以上的回填土可采用小型機械壓實。
3.警示帶敷設
?。?)埋設燃氣管道的沿線應連續敷設警示帶。警示帶敷設前應將敷設面壓平,并平整地敷設在管道的正上方且距管頂的距離宜為0.3~0.5m,但不得敷設于路基和路面里。
?。?)警示帶宜采用黃色聚乙烯等不易分解的材料,并印有明顯、牢固的警示語,字體不宜小于1OOmm×1OO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