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某房地產開發公司與某施工單位簽訂了一份價款為1000萬元的建筑工程施工合同,合同工期為7個月。工程價款約定如下:(1)工程預付款為合同價的10%;(2)工程預付款扣回的時間及比例:自工程款(含工程預付款)支付至合同價款的60%后,開始從當月的工程款中扣回工程預付款,分兩個月均勻扣回;(3)工程質量保修金為工程結算總價的5%,竣工結算時一次性扣留;(4)工程款按月支付,工程款達到合同總造價的90%停止支付,余款待工程結算完成并扣除保修金后一次性支付。
每月完成的工作量見下表:

工程施工過程中,雙方簽字認可因鋼材漲價增補價差5萬元,因施工單位保管不力罰款1萬元。
問題
1.列式計算本工程預付款及其起扣點分別是多少萬元?工程預付款從幾月份開始起扣?
2.7、8月份開發公司應支付工程款多少萬元?截至8月末累計支付工程款多少萬元?
3.工程竣工驗收合格后雙方辦理了工程結算。工程竣工結算之前累計支付工程款是多少萬元?本工程竣工結算是多少萬元?本工程保修金是多少萬元?(保留小數點后兩位)
4.根據《建設工程價款結算暫行辦法》(財建[2004]369號)的規定,工程竣工結算方式分別有哪幾種類型?本工程竣工結算屬于哪種類型?
32、某豪華酒店工程項目,18層框架混凝土結構,全現澆混凝土樓板,主體工程已全部完工,經驗收合格。進入裝飾裝修施工階段,該酒店的裝飾裝修工程由某裝飾公司承攬施工任務,裝飾裝修工程施工工期為150 d,裝飾公司在投標前已領取了全套施工圖紙,該裝飾裝修工程采用固定總價合同,合同總價為720萬元。
該裝飾公司在酒店裝修的施工過程中采取了以下施工方法:地面鑲邊施工過程中,在靠墻處采用砂漿填補,在采用摻有水泥拌和料做踢腳線時,用石灰漿進行打底,木竹地面的最后一遍涂飾在裱糊工程開始前進行。對地面工程施工采用的水泥的凝結時間和強度進行復驗后開始使用。 在水磨石整體面層施工過程中,采用同類材料以分格條設置鑲邊。
問題
1.該酒店的裝飾裝修工程合同采用固定總價是否妥當?為什么?
2.建設工程合同按照承包工程計價方式可劃分為哪幾類?
3.判斷該裝飾公司在酒店裝修施工過程中采取的施工方法存在哪些不妥當之處,并說出正確的做法。
4.按照《建筑裝飾裝修工程質量驗收規范》(GB 50210-2001)和《民用建筑工程室內環境污染控制規范》(GB 50325-2010)的規定,一般情況下,裝飾裝修工程中應對哪些進場材料的種類和項目進行復驗?
33、某施工單位承建兩棟15層的框架結構工程。合同約定:(1)鋼筋由建設單位供應;(2)工程質量保修按國務院279號令執行。開工前施工單位編制了單位工程施工組織設計,并通過審批。施工過程中,發生下列事件:
事件一:建設單位按照施工單位提出的某批次鋼筋使用計劃按時組織鋼筋進場。
事件二:因工期緊,施工單位建議采取每五層一次豎向分階段組織驗收的措施,得到建設單位的認可。項目經理部對施工組織設計作了修改,其施工部署中勞動力計劃安排為“為便于管理,選用一個裝飾裝修班組按棟分兩個施工段組織流水作業”。
事件三:分部工程驗收時,監理工程師檢查發現某墻體抹灰約有1.0 m2的空鼓區域,責令限期整改。
事件四:工程最后一次階段驗收合格,施工單位于2010年9月18日提交工程驗收報告,建設單位于當天投入使用。建設單位以工程質量問題需在使用中才能發現為由,將工程竣工驗收時間推遲到11月18日進行,并要求《工程質量保修書》中竣工日期以11月18日為準。施工單位對竣工日期提出異議。
問題
1.事件一中,對于建設單位供應的該批次鋼筋,建設單位和施工單位各應承擔哪些責任?
2.事件二中,施工組織設計修改后,應按什么程序報審?
3.事件二中,本工程勞動力計劃安排是否合理?寫出合理安排。
4.寫出事件三中墻體抹灰空鼓的修補程序(至少列出4項)。
5.事件四中,施工單位對竣工日期提出異議是否合理?說明理由。寫出本工程合理的竣工日期。
34、某房屋建筑工程施工總承包二級企業,通過招投標方式承建了城區A住宅樓工程,工程為框架剪力墻結構,地上17層,地下1層,總建筑面積16 780 m2。該工程采取施工總承包方式,合同約定工期20個月。
工程中標后,施工企業負責人考慮到同城區的B工程已臨近竣工階段(正在進行竣工預驗收和編制竣工驗收資料),經征得A、B工程建設單位同意,選派B工程項目經理兼任A工程的項目經理工作。
在施工期間,為了節約成本,項目經理安排將現場污水直接排入鄰近的河流。在澆筑樓板混凝土過程中,進行24 h連續澆筑作業,引起了附近居民的投訴。
【問題】
1.該施工企業是否具備承建A工程的資質等級要求?為什么?
2.該施工企業是否可以選派B工程的項目經理擔任A工程項目經理?請說明理由。
3.上述案例中發生了哪幾種環境污染形式?工程施工中可能造成環境污染的形式還有哪些?
4.按照噪聲來源劃分,本案例中的噪聲屬于哪種類型?在施工過程中項目經理部應如何預防此類投訴事件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