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
背景資料:
某公路工程項目合同工期為18個月。施工合同簽訂以后,施工單位編制了一份初始網絡計劃,如下圖所示。
由于該工程施工工藝的要求。計劃中工作C、工作H和工作J需共用一臺起重施工機械,為此需要對初始網絡計劃做調整。
問題:
1.請繪出調整后的網絡進度計劃圖。
2.如果各項工作均按最早開始時間安排,起重機械在現場閑置多長時間?為減少機械閑置,工作C應如何安排?
3.該計劃執行3個月后,施工單位接到業主的設計變更,要求增加一項新工作D,安排在工作A完成之后開始,在工作E開始之前完成。請問設計變更應該履行哪些手續?
4.工作G完成后,由于業主變更施工圖紙,使工作1停工待圖0.5個月,如果業主要求按合同工期完工,施工單位可向業主索賠趕工費多少萬元(已知工作1趕工費每月12.5萬元)?說明理由。
32、
背景資料:
某施工單位承接了長55.8km的平原區二級公路路面施工,路面面層采用C30水泥混凝土,基層為水泥穩定碎石,底基層為級配碎石。全線均為填方路堤,平均填方高度為2~4m,填方邊坡坡面未做坡面防護處理。路面結構如下圖所示。
該工程采用清單計價,施工合同中的清單單價部分摘錄見下表:
施工單位采用軌道式攤鋪機攤鋪機進行面層施工。在進行混凝土面層鋪筑前,施工單.位做的準備工作有:模板的加工與制作測量放線、導線敷設、鋪設軌道、攤鋪機就位和調試。現將施工單位的部分技術要點摘錄如下:
①施工中采用一次性塑料模板;
②模板拆除應在混凝土抗壓強度不小于5.0MPa時方可進行;
③根據拌和物的黏聚性、均質性及強度穩定性試拌確定最佳拌和時間;
④混凝土入模前,應檢查坍落度,控制在配合比要求坍落度±1cm范圍內;
⑤采用清除接縫中夾雜的砂石等后,及時做灌漿處理。
問題:
1.補充面層施工前準備工作的漏項。
2.改正面層施工技術要點中的錯誤之處。
3.寫出圖中8×12×100預制塊構筑物的名稱和作用。
4.寫出背景圖中排除路面表面水至路基范圍之外的途徑。
5.計算M7.5漿砌片石加固土路肩的合同造價。
33、背景資料:
某施工單位承包了二級公路H合同段路基工程,其中K14+230~K16+380為填方路基,填料主要來自于鄰近路段的路塹挖方碎石土,其石質成分是強~弱風化片巖、千枚巖和板巖,石料含量占總質量40%~70%。施工中發生如下事件:
事件一:施工前,在路基填料區獲取相應的土樣,根據公路土工試驗過程中的標準方法來進行擊實、塑限、液限試驗,對土樣的顆粒進行分析,取得土樣的塑性指數、液塑限、最大粒徑等相關的物料力學性質的數據。
事件二:在施工現場的填筑試驗中,采用松鋪厚度為30cm、40cm分別進行填筑,在每一種松鋪厚度進行填筑的時候,在路基的表面設置多個固定的測點,在這些測點上進行高程測量和灌砂法的檢測,對其沉降差進行計算,以此獲取沉降差、壓實度隨著壓實遍數的變化規律,最終得到松鋪厚度以及碾壓遍數等施工工藝的參數,其中壓實的質量采用沉降差≤2mm和壓實度來作為其標準。
事件三:填筑過程中,主要采用分層填筑,局部路段采用混合填筑。土石混填路基的邊坡采用碼砌施工工藝成型,采用先填筑后碼砌的施工方式,即先在超過路基寬度要求的一定范圍內將填料攤鋪、壓實,然后再按照路基寬度要求進行刷坡,最后將邊坡碼砌好。
問題:
1.K14+230~K16+380可否按土石路基進行填筑控制?說明理由。
2.通過事件一中的試驗,還應得出哪些物料力學性質的數據?
3.事件二中還需要獲取哪些施工參數?
4.指出事件三中路基填筑過程中的錯誤做法。
34、
背景資料:
某施工單位承接了長35.5km的山區二級公路路面施工,路面面層采用C30水泥混凝土,基層為水泥穩定碎石,底基層為級配碎石。路面結構如下圖所示。
施工單位采用路拌法施工水泥穩定碎石基層。現將施工單位的部分技術要點摘錄如下:①確定水泥用量。根據規范“當水泥穩定中、粗粒土做基層時,應控制水泥劑量不超過6%水泥劑量”,為達到最佳強度要求,施工時的水泥用量采用規范規定的最大值6%。②縱縫的處理。水泥穩定碎石層的施工應該避免縱向接縫,在必須分兩幅施工時,縱縫必須斜接,不得垂直相接。③水泥穩定碎石碾壓時,應重疊1/2輪寬,前輪必須超過兩段的接縫處,前輪壓完路面全寬時,即為一遍。
問題:
1.水泥穩定碎石基層施工,除了背景中使用的方法外,還有哪種方法?
2.逐條改正水泥穩定碎石基層施工技術要點中錯誤之處。
3.寫出背景中的水泥穩定基層施工的拌和與整形工序應配置的施工機械。
4.指出圖中A的名稱,通常適合設置在哪些地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