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貨幣結構是外匯類結構化產品的核心考點之一,屬于《期貨投資分析》科目中重要內容,該考點主要考查雙貨幣結構的產品設計原理、風險特征及與其他結構化產品的區別 ,尤其注重理論與實際應用的結合。
從考綱和歷年真題來看,此考點屬于中頻考點,重要性中等偏上。需掌握其基本定義、結構特征及典型應用場景,同時區分 “雙貨幣結構” 與 “反向雙貨幣結構” 的差異。
一、雙貨幣結構化產品核心考點梳理
1、產品特征及結構對比
項目 | 核心內容 |
---|---|
產品特征 | 利息:以本幣計價并結算,定期支付,無外匯風險,利率通常高于普通債券 本金:期末以外幣計價并結算,承擔外匯風險,風險敞口等于投資本金 與普通債券區別:普通債券本金和利息均以本幣結算,無外匯風險 |
產品結構分解 | 1. 本幣固定利率債券:提供本幣利息收入,利率高于同期普通債券 2. 外匯遠期合約:發行時鎖定本幣本金對應的未來外幣數量(如 100 萬人民幣本金,通過遠期合約約定到期兌換 15 萬美元) 市場影響: 本幣貶值 → 外幣本金折算回本幣金額增加 → 實際收益率提高 本幣升值 → 外幣本金折算回本幣金額減少 → 實際收益率降低 |
2、正向 vs 反向雙貨幣結構化產品對比
特征 | 雙貨幣結構化產品(正向) | 反向雙貨幣結構化產品 |
---|---|---|
利息計價貨幣 | 本幣(無外匯風險) | 外幣(承擔外匯風險) |
本金計價貨幣 | 外幣(承擔外匯風險) | 本幣(無外匯風險) |
風險敞口位置 | 本金(外匯風險等于投資本金) | 利息(外匯風險通常小于本金) |
適合投資者 | 看好本幣貶值,希望通過本金匯兌獲利的投資者 | 持有外幣資產,希望通過利息匯兌獲利的投資者 |
典型場景 | 人民幣資產持有者,預期人民幣貶值時配置 | 外幣資產持有者,預期外幣升值時配置 |
3、使用場景與風險對沖
項目 | 核心內容 |
---|---|
使用場景 | 投資者持有本幣資產(如人民幣),追求穩健收益但不愿提前兌換外幣 預期本幣(如人民幣)貶值時,通過雙貨幣結構獲取更高收益(本金以外幣結算,貶值后兌換回本幣金額增加) 例:中國投資者持有人民幣,配置 “人民幣利息 + 美元本金” 的雙貨幣產品,若人民幣對美元貶值,到期收回的美元本金可兌換更多人民幣 |
發行者風險對沖 | 目的:對沖匯率波動對產品本金 / 利息結算的影響 方法:在二級市場建立衍生產品頭寸(如外匯遠期、期權) 例:發行 “人民幣利息 + 美元本金” 產品時,發行者可通過買入美元遠期合約,鎖定未來美元本金的兌換成本,避免本幣升值導致的兌付虧損 |
(本文節選自《期貨投資分析》三色筆記第九章,完整版詳細考點獲取???)
二、題型分布與命題特點
該考點出題方式以單選題為主(如區分雙貨幣與反向雙貨幣的結構差異),偶爾涉及多選題(如構成雙貨幣結構的金融工具)。
題量:每卷考查 1-2 題,分值約 1-2 分
命題特點:題目多結合實際案例(如匯率變動對產品收益的影響),要求考生理解產品設計邏輯及風險敞口。
三、試題鞏固
1、【單選題】下列關于雙貨幣結構化產品的說法,正確的是( )。
A. 本金和利息均以本幣計價結算
B. 本金以本幣計價、利息以外幣結算
C. 本金以外幣計價、利息以本幣結算
D. 本金和利息均以外幣計價結算
2、【單選題】雙貨幣結構化產品的外匯風險敞口主要體現在( )。
A. 定期支付的利息部分
B. 期末償還的本金部分
C. 利息和本金的雙重結算
D. 無外匯風險敞口
3、【多選題】下列屬于雙貨幣結構化產品特征的有( )。
A. 定期支付的利息以本幣計價結算
B. 期末償還的本金以外幣計價結算
C. 產品結構中包含外匯遠期合約用于鎖定本金兌換匯率
D. 本幣升值時產品實際收益率會提高
A 正確:根據考點,雙貨幣結構化產品的利息以本幣計價,無外匯風險,與普通債券類似但利息更高。
B 正確:本金以外幣計價是雙貨幣結構的核心特征,投資者需承擔外匯風險。
C 正確:產品結構分解為 “本幣債券 + 外匯遠期合約”,遠期合約用于確定未來本金的外幣數量。
D 錯誤:考點明確 “本幣升值時,產品實際收益率較低”,與選項描述相反,故排除。
四、備考建議
結合教材:重點閱讀第九章 “匯率類結構化產品” 部分,理解雙貨幣結構的分解與組合邏輯。
刷題訓練:通過模擬題強化對 “本金與利息結算貨幣”“風險敞口” 等關鍵詞的判斷。
對比記憶:列表對比雙貨幣結構與反向雙貨幣結構的核心差異(結算貨幣、風險敞口位置),避免混淆。
溫馨提示:文章由作者233網校-oyjl獨立創作完成,未經著作權人同意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