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社會工作概述
第一節 社會工作的含義、目標與功能
一、社會工作的含義
社會工作是以利他主義價值觀為指導,以科學的知識為基礎,運用科學方法助人的活動。
1、 社會工作是以幫助他人為目的的活動。
2、 以科學的知識為基礎
3、 科學的助人方法
4、 社會工作是助人服務活動
記憶點:利他價值知識基礎 科學方法助人活動
我國對社會工作的不同理解:
1、 普通社會工作
2、 行政性社會工作
3、 專業社會工作
記憶點:普通行政專業性
二、社會工作的目標
(一)服務對象層面的目標
1、解救危難
2、緩解困難
3、促進發展
記憶點:解危救困促發展
(二)社會層面的目標
1、解決社會問題
2、促進社會公正
記憶點:解決問題促進公正
三、社會工作的功能
(一)功能的含義與類型
1、含義:功能就是某一部分的存在和變化對整體及其他部分所發揮的作用。
2、功能的基本類型:
(1)正功能與負功能
(2)顯功能與潛功能
(二)社會工作對服務對象的功能
1、促進服務對象的正常生活
2、促進人與社會環境的相互適應
(三)社會工作對社會的功能
1、維持社會秩序
2、促進社會和諧。
記憶點:促進生活相適應,維持秩序促和諧
第二節社會工作的發展
一、 西方社會工作的產生
(一) 西方社會工作產生的歷史背景
1、 宗教改革與資產階級人道主義的張揚
2、 資產階級工業革命及其所引發的社會問題
3、 制度背景:1601年《伊麗莎白濟貧法》的頒布推動了英國社會福利的制度化發展,也推動了慈善活動的發展。
意義:
第一, 指出了政府對社會救助負有責任,并直接參與社會救助的組織工作;
第二, 確立了助人自助的觀念,要求有勞動能力的乞丐從事勞動;
第三,規定規定由專門人員從事濟貧救助活動。救助人員的專門化為社會工作職業化奠定了基礎。
記憶點:宗教張揚工業命,伊麗莎白濟貧法
記憶點:政府救助有責任,助人自助專門化
二、西方社會工作的形成
(一)專業教育和培訓的形成
1893年,英格蘭由濟貧院和英國慈善組織會社開設了一個兩年制的“慈善訓練學校,開啟了社會工作專業培訓的歷史。
1910年,美國的哥倫比亞大學等高等學院開設社會工作課程。
(二)社會工作專業方法的確定
1898年,美國社會工作學者瑪麗.里士滿出版了《貧民中的友善訪問》,開始對社會工作實踐經驗進行理論化總結。1917年發表了著名的《社會診斷》一書,試圖使社會工作方法成為一套獨立的知識。后來又發表了《什么是社會個案工作》,社會個案工作作為一種專業方法開始被社會工作者普遍接受。
(三)社會工作專業組織的發展
記憶點:教育培訓方法,專業組織發展
三、社會工作的專業發展
(一)、專業的特征及社會工作的專業化
(二)、專業方法的發展
(三)、社會工作目標模式的變化
(四)、工作對象的拓展
(五)、理論派別的形成
四、我國的社會工作發展
(一)我國歷史上缺乏專業社會工作
(二)20世紀上半葉社會工作在我國發展
(三)1949年以后我國的社會工作
(四)改革開放與我國社會工作的恢復發展
(五)社會工作的職業化和專業化。
第三節 社會工作構成要素
一、對社會工作的基本理解
社會工作是社會工作者與受助者的互動過程,在這個過程中雙方互為行動主體和客體。
二、社會工作的基本要素
(一)服務對象
(二)社會工作者
(三)社會工作價值觀
(四)助人活動
(五)專業方法
記憶點:服務對象工作者,助人活動專方法 第四節社會工作者的主要角色
一、社會工作者的概念
(一)社會工作者的含義
社會工作者是遵循社會工作的價值準則,運用社會工作專業方法從事職業性服務活動的人員。主要分為兩大類:的社會工作者和社會行政人員
(二)、社會工作者的一般特征
1、認同并遵循社會工作的價值準則
2、他們是從事社會福利服務的人員,而不是官僚。
3、他們掌握一定的社會工作專業方法。
4、他們在一定的組織框架內開展職業性助人活動。
記憶點:認同準則從事服務,專業方法助人活動。
(三)社會工作者與志愿者的關系
雖然二者在提供社會服務方面的活動有相似,但明顯區別在于:
1、 活動方式不同
2、 專業技術能力不同
3、 處理問題的難易程度不同
4、 社會約束不同
記憶點:方式技術難易約束
(四)實際社會工作者和專業社會工作者
1、實際社會工作者一般是行政或事業“干部“,而不是專業人員。
2、實際社會工作者沒有受過系統的社會服務方面的專業訓練。
3、實際社會工作者一般靠行政系統自上而下地開展工作,專業社會工作者強調與服務對象的平等關系
4、實際社會工作者的活動或多或少帶有政治色彩
5、實際社會工作者所遵循的一般是行政權威,而專業社會工者首先遵循的是專業權威
記憶點:干部訓練上下平等,政治色彩行政權威
二、社會工作者的角色
(一)社會工作者的基本角色
1、服務提供者
2、支持者
3、倡導者
(二)社會工作者的間接角色
1、管理者
2、資源爭取者
3、政策影響人
4、研究者
記憶點:服務提供支持倡導,管理資源政策研究。
三、社會工作者的知識基礎
(一)、學科知識
哲學、社會學、心理學、管理學、教育學
(二)、政策知識
(三)、技術知識
調查研究的技術,口語和文字表達技術,現代資訊工具使用技術
(四)、文化知識
自然科學知識、社會科學知識、人文知識
記憶點:學科政策技術文化
四、社會工作者的能力要求
(一)技術能力
(二)文化能力
(三)心理素質
(四)持續學習能力
記憶點:技術文化能力,心理持續學習
第五節 社會工作的領域
一、社會工作的主要服務領域
(一)兒童青少年服務
(二)老人社會服務
(三)婦女社會服務
(四)康復服務
(五)社會救助
(六)就業服務
(七)心理健康服務
(八)家庭服務
(九)醫療社會工作
(十)學校社會工作
(十一)矯治服務
(十二)城鄉社區發展
(十三)軍隊社會工作
(十四)企業社會工作
記憶點:兒老婦康救就心,家醫學矯區軍企
二、社會工作領域的擴展
(一)、從困難人群到有需要人群
(二)、從關注社會問題到關注社會和諧發展
記憶點:困難變成有需要,社會問題要和諧|考試大收集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