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殘疾人社會工作,分值6-8分。從歷年考試來看,出題形式多以案例和情境結合為主,注意對模式的理解和應用,考試需要注意殘疾人的特點、需求和問題。
考點:殘疾人的需求及其面臨的問題
1、殘疾人權利和基本需求
①康復權:殘疾人康復權是其獲得良好生活質量的前提條件,也是殘疾人“ 獨立生活”的重要保證。殘疾人康復水平的差異性直接決定了其未來生活質量的差異性。各級政府和部門要為殘疾人康復創造條件,完善社會化康復服務網絡,逐步實現殘疾人“人人享有康復服務”的目標,對貧困殘疾人實施康復救助。
②教育權:是實現其就業和社會參與的重要保障。
③勞動權:殘疾人勞動權是社會參與的最重要方面,能夠充分展現殘疾人“自我生命意義”和“奉獻社會”的功能。
④文化生活權:殘疾人的文化生活權是殘疾人擁有平等參與各種文化、體育和娛樂的權利。一方面豐富殘疾人的精神文化生活是殘疾人權益保障的重要內容;另一方面通過殘疾人文化生活權的確認來展現殘疾人積極向上的生活狀態,構建殘疾人和健全人之間共融共享的文化。
⑤社會福利權:是指享有各種社會保障和社會福利的權利,尤其是在出現“即時性”困難時能獲得有效的社會幫助,主要包括殘疾人社會保險、社會救助、社會供養和公共服務等內容。
⑥環境友好權:是指殘疾人享有平等社會生活無障礙的權利。消除社會性環境中阻礙殘疾人參與的"物化"因素。加快推進無障礙建設,方便殘疾人生活,主要包括物理環境(各類建筑物、道路和交通設施等)的無障礙、信息交流環境無障礙、公共服務無障礙和政治參與無障礙等。逐步推進殘疾人家居環境無障礙建設和改造。
2、殘疾人面臨的主要問題
(1)物質層面:經濟、住房和醫療
(2)精神層面:污名化的殘疾文化給殘疾人及其家庭心理上造成精神壓力。
(3)社會交往:參與機會的缺乏
【2023年真題示例】
1、某社會工作服務機構開展了國際助殘日宣傳活動,在許多公司宣講了殘疾人按比例就業政策,上述活動是為了保障殘疾人的 ( )權利。
A.環境友好權
B.勞動權
C.社會福利權
D.康復權
考點:殘疾社會工作服務理念變遷
(一)殘疾社會工作服務理念變遷
①傳統的個體模型把殘疾界定為殘疾者個人的問題,與社會無關,相應的責任都是歸屬個體,個體應該為了社會的整體利益而改變。例如, 20 世紀前在西方占主導地位的醫學理論分析框架把殘疾看作是"功能喪失即無法獨立和有效地完成他人所能完成活動的能力,殘疾人則是偏離"常模" (標準)的人。
②社會建構模型就認為"殘疾人問題是一種社會的客觀存在,應該將這個問題歸于社會,殘疾問題不是由殘疾人的個人無能造成的,而是社會本身無法為殘疾人提供充分有效的服務,也無法確保殘疾人的需要在社會組織中得到足夠的重視。
傳統殘疾人觀念
1、防止把導致殘疾的原因歸于個體的生理性因素或道德層面的缺失
2、防止把殘疾人個體的問題“普世化”
3、防止把殘疾人簡單地看作是社會的“受害者”
4、防止把殘疾人看作“理所當然”需要幫助和社會支持的人
(二)殘疾人社會社會工作服務模式變遷
1、殘疾人社會工作理論層面的轉型
(1)在致殘原因的理論分析上,從個人責任理論轉向社會責任理論;
(2)在殘疾現象的理論分析上,從社會標簽理論向社會照顧理論轉變。
2、殘疾人社會工作方法層面的轉型
(1)在工作方法的理念分析上,殘疾人社會工作正在實現由供養理論向回歸社會理論轉變;
(2)在直接介入模式的理論分析上,由單一的個案模式向綜合服務模式轉變。
【2023年真題示例】
1、隨著殘疾人社會工作的發展社會工作常?;谏鐣嫿ɡ砟铋_展服務。下列關于殘疾人的觀念中體現理念的是( )
A.殘疾人群體的主要特征是個體差異很小
B.殘疾人群體,隨時隨地都需要特別的幫助
C.消除社會障礙是殘疾人權利實現的關鍵
D.分析殘疾的原因應該從個人層面入手
1.防止把導致殘疾的原因歸于個體的生理性因素或道德層面的缺失
自從有人類,就有殘疾人。殘疾的原因可能是遺傳和疾病,也可能是自然災害、戰爭和意外事故,還可能是環境污染和科技水平限制等。在殘疾人致殘的原因分析上應該堅持社會原因分析為主導。 【D錯誤】
防止把殘疾人個體的問題"普適化"
當某個殘疾人遇到困難時容易簡單地判斷是由于殘疾所引起的。其實,殘疾人的個體差異是非常大的,當人們把困難的核心界定為殘疾的時候,因為殘疾的事實是客觀存在的,那就意味著直接否認了殘疾人克服困難的可能性,也就否認了作為人具有改變自身現狀的潛能,直接否認了殘疾人的權利。 【A錯誤】
3. 防止把殘疾人簡單地看作社會的"受害者"
"殘疾人問題"的主要原因是外部障礙(無論是政策還是環境等) ,使得殘疾人處于"不利"的社會境遇中,無法發揮正常作用。殘疾人權利的實現和能力的發揮需要消除外部的障礙,政府也應該在立法上制定對殘疾人的保障政策,推進發展殘疾人事業。要認識到,殘疾對于個體的發展而言,既是一種挑戰也是一種機遇。 【C正確】
防止把殘疾人看作"理所當然"需要幫助和社會支持的人
歷史上,殘疾人經常處于與世隔絕的狀態。在現代社會中,殘疾人與健全人一樣,具備良好的社會適應能力,能夠發展替代性需要并且相對獨立地使用社會性資源。當然,這并不否認殘疾人需要給予特別的幫助,關鍵問題是要評估殘疾人需要"什么"幫助以及在"什么"處境下需要幫助。社會賦予殘疾人以同等的發展機會才是最重要的,社會幫助的目標不是要讓殘疾人"依賴"社會,而是建構殘疾人的新"能力體系"。【B錯誤】
考點:殘疾人社會工作服務的個案管理
1、殘疾人需求評估的特殊性
(1)理解并評估殘疾人及其家庭的內心感知
(2)消除社會對殘疾人的誤解
2、殘疾人專業關系建立的特殊性
(1)信任是專業關系的基礎
(2)專業關系的建立是一個過程
3、殘疾人個案管理工作模式的主要步驟
(1)個案管理的特點
一是通過社會工作者的服務,整合各種專業人士的力量和資源為某個或某種殘疾人提提供全面性的服務;
二是增強殘疾人獲取資源并運用資源網絡的能力,提升對環境的適應能力。
(2)主要工作步驟
建立關系、評估階段、制訂服務方案、獲得整合性的資源、整合實施、結束階段。
【2023年真題示例】
1、某殘疾人服務機構的督導發現,有的新入職社會工作者在首次面對重度心智障礙人士時,會產生恐懼心理。為預防這種情況發生,促進專業關系建立。機構督導應該協助新入職社會工作者( )
A.增進對服務對象的同情
B.提升自我覺察與反思的能力
C.隱藏自己內心真實感受
D.強化自我保護的意識和能力
考點:促進殘疾人就業權利實現的方法
1、殘疾人就業的支持性資源
(1)政府部門,殘疾人福利企業事業組織和城鄉殘疾人個體勞動者實行稅收減免政策以及促進殘疾人就業的收入支持計劃;
(2)企事業單位,加大力度聘用參加員工,在完全公平公正場所對殘疾人需求特殊照顧;
(3)殘疾人社會組織和其他社會組織,激發組織活力;
(4)社區各類志愿服務。
2、殘疾人職業康復的流程管理
(1)職業咨詢;(2)職業評估;(3)職業培訓;(4)就業指導。
【2023年真題示例】
1、社會工作者小劉在某殘疾人服務機構從事支持性就業工作。除了為機構內的殘疾人提供職業康復訓練以外,他還推動企業進行了無障礙環境改造,收集了適合殘疾人的就業信息,幫助殘疾人實現就業。小劉的上述做法中,調動了殘疾人就業支持性資源中的( )
A.企業單位資源
B.政府相關部門資源
C.社區志愿資源
D.其他社會組織資源
考點:促進殘疾人社會融入的方法
1、殘疾人社會參與的特殊性
(1)殘疾人的社會參與是殘疾人經過“醫療—康復—服務”后,通過科學評估,政府和社會支持下,重新回歸家庭生活并平等參與社會活動。
(2)殘疾人的社會參與不僅可以在康復機構,更主要在社區。
2、殘疾人社會融入的目標和主要措施
(1)主要目標
一是,生理方面,提高殘疾人的生理功能,使殘疾人功能的喪失降低到最低限度;二是,最大限度提升殘疾人的社會適應能力;三最大限度提升殘疾人的職業技能。
(2)主要措施
第一,殘疾人平等公民權的確認;第二,殘疾人生存權保障;第三,殘疾人發展權的實現;第四,殘疾人經濟權益保障;第五,殘疾人政治權利保障;第六,殘疾人文化權益保障;第七,殘疾人生活安全的保障;第八,形成“殘疾人友好社會”。
【2023年真題示例】
1、17歲的阿泰因戶外運動發生意外,導致高位截癱,阿泰一時無法接受,情緒低落拒絕與家人、同學和朋友交流。社會工作者在接到阿泰父親的求助后,開展了一系列服務,其中屬于建立非正式社會支持網絡的有:
A.聯系康復機構為阿泰提供康復服務
B.聯系阿泰的學校為其營造友好的環境
C.幫助阿泰和申請重度殘疾人康復補貼
D.幫助阿泰和有同樣遭遇的人士建立互助小組
E.請阿泰同學為其提供學習和情感上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