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個案工作方法,本章在考試中所占分值約為13分,是十分重要的章節??忌趶土晻r應注意理解和掌握個案工作的主要模式,個案工作各階段的重點,個案工作常用技巧,個案管理。
考點:個案工作的基本概念
1、基本要素
①服務對象是生活中遇到困難的單個個人或者家庭;
②采用個別化的工作方式;
③服務目標是促進個人與周圍環境或者他人之間的關系更加和諧。
2、含義
運用專業的知識、方法和技巧,通過一連串的專業工作,幫助遭遇困難的單個個人或家庭發掘和運用自身的能力及周圍的資源,改善個人與社會環境之間的適應情況,實現對人的尊重和肯定的過程。
3、本質
①社會功能的恢復:個人或家庭處理困境的能力;個人或家庭的社會環境適應性;個人或家庭與社會環境相互促進
②社會功能的增強:對個人或家庭自身能力的關注;個人或家庭運用周圍環境資源能力的提高;個人或家庭解決問題和問題預防能力的提高。
真題示例:
1.初一學生小薛個性十分要強,凡事都要爭第一,如果得不到就會暴躁與失落。近日,因為輸了一場籃球賽,小薛情緒低落,母親說了他兩句,他就要離家出走。父親常年出差,無暇顧及家庭。小薛的情況讓母親十分著急,于是向社會工作者小王求助。小王為小薛提供個案服務的首要任務是( ?。?。
A.幫助小薛增強自我情緒管理能力
B.邀請母親參加社區親職能力小組
C.鼓勵小薛多加訓練提高籃球技能
D.輔導父親以提高其親子溝通能力
考點:心理社會治療模式的內容
1、理論假設:對人的成長發展的假設、對服務對象問題的假設、對人際溝通的假設、對人的價值的假設。
2、直接治療技巧
(1)非反思性直接技巧:支持、直接影響和“探索-描述-宣泄”;
(2)反思性直接治療技巧:現實情況反思、心理動力反思和人格發展反思。
3、間接治療技巧
(1)間接輔導技巧的服務對象包括服務對象父母、朋友、同事、親屬、鄰里和社區管理人員等;
(2)輔導技巧:維持、直接影響、“探索-描述-宣泄”和現實反應。
真題示例:
1.萬先生,36歲,輕度智力障礙,幼年時父親離世。母親一直擔心他在外被欺負,從小就不讓他與別人多接觸。最近萬先生因之前工作的福利工廠效益不好,失業在家,整日無所事事,不與人溝通。母親很心疼兒子,擔心自己老了后,兒子無人照料,便向社會工作者求助。根據心理社會治療模式中反思性直接治療技巧,社會工作者適宜的做法是( )。
A.不帶評判地傾聽萬先生的想法,表達對他的處境的理解
B.幫助萬先生及其母親申請社會救助并建立社區支持網絡
C.表達對于萬先生整天悶悶不樂且不與人交流原因的看法
D.協助萬先生分析自己現在的狀況與母親的關愛保護有關
反思性直接治療技巧主要包括現實情況反思、心理動力反思和人格發展反思。
現實情況反思是指社會工作者幫助服務對象對自己所處的實際狀況作出正確的理解和分析的技巧。D選項屬于現實情況反思。
心理動力反思是指社會工作者協助服務對象正確了解和分析自己內心的反應方式的技巧。
人格發展反思是社會工作者幫助服務對象重新認識和評價自己的以往經歷、調整自己人格的技巧。
A屬于非反思性直接治療技巧中的支持
C屬于非反思性直接治療技巧中的直接影響
考點:危機介入模式
(一)危機介入模式的內容
危機的定義:危機是指一個人的正常生活受到意外危險事件的破壞而產生的身心混亂的狀態。危機通常劃分為兩類:普通生活經歷的危機和特殊生活經歷的危機。
危機的發展階段包括:
危機,生活的壓力劇增,服務對象開始運用習慣的問題解決機制解決面臨的生活困難。
解組,服務對象處于極度的情緒困擾中,認知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下降,平衡生活被打亂。
恢復,服務對象開始調整自己的行為方式,尋找新的解決方法。
重組,服務對象從混亂的生活中重新拾回自信,恢復新的平衡生活。
(二)危機介入的基本原則
1、及時處理;2、限定目標;3、輸入希望;4、提供支持;5、恢復自尊;6、培養自主能力。
(三)危機介入模式的特點
1、迅速了解服務對象的主要問題;
2、快速作出危險性判斷;
3、有效穩定服務對象的情緒;
4、積極協助服務對象解決當前問題。
真題示例:
1.小曼因失戀導致心情煩躁,情緒低落,面對家人的安慰愈發煩躁。小曼腦海中時常浮現前男友與她分手的場景,覺得人生沒有意義,時常失眠,甚至想要自殺。小曼在朋友的陪伴下向社會工作者求助。根據危機介入的基本原則,社會工作者適宜的做法有( ?。?/p>
A.辨識小曼面臨的危機及其危險程度
B.辨識小曼的錯誤想法,幫助其改變
C.贊賞小曼尋求幫助的行動,強化信心
D.協助小曼覺察家人和朋友對她的關心
E.引導小曼探索經歷失戀對生活的意義
考點:理性情緒治療模式的治療技巧
1、非理性信念的檢查技巧
即對服務對象情緒、行為困擾背后的非理性信念的原因進行探尋和識別的具體方法。
(1)反映感受;(2)角色扮演;(3)冒險;(4)識別。
2、非理性信念的辯論技巧
即對產生服務對象情緒、行為困擾的非理性信念進行質疑和辨析的具體方法。
(1)辯論;(2)理性功課;(3)放棄自我評價;(4)自我表露;(5)示范;(6)替代性選擇;(7)去災難化;(8)想象。
真題示例:
1.服務對象:“我要是沒找到工作,我爸爸會非常生氣,那就很可怕!”社會工作者:“那你可以跟我說說,你爸爸生氣時會怎么樣呢?”服務對象:“可能會對我發火,說我沒出息。”社會工作者:“你爸爸這樣對你的情況多嗎?”服務對象:“好像也沒有很多,有時也會鼓勵我再好好找工作。”社會工作者:“這么看,你覺得‘可怕’的事件會發生嗎?”服務對象:“可能我把事情想得太嚴重了?!备鶕硇郧榫w治療模式,上述對話體現社會工作者使用的技巧是( )。
A.自我表露
B.替代性選擇
C.理性功課
D.去災難化
考點:人本治療模式
(一)人本治療模式的理論假設
1、對人性的基本看法
認為人的本質是好的,具有發揮自身內在各種潛能、追求不斷發展的基本趨向。
2、自我概念
服務對象對自己的看法,包括服務對象對自己知覺和評價、對自己與他人關系的知覺和評價以及對環境的知覺和評價。
3、心理適應不良和心理適應失調
(1)心理適應不良
為了維護自我形象,服務對象通常借助曲解或者否定等方式保持自我概念與經驗的表面一致,這時內部心理狀態稱為心理適應不良。
(2)心理適應失調
如果服務對象的自我概念與真實經驗之間的沖突進一步加劇,無法再維持表面上的一致,面臨著極大困擾和不安,導致心理適應失調。
(二)人本治療模式的治療策略
1、準確領悟周圍的人和事物,具有基本的安全感,是理性的人;
2、充分把握每一時刻,珍惜和享受生活,適應力強;
3、依據自己的真實愿望選擇生活方式,勇于承擔行為的責任,忠于自己。
4、面臨眾多選擇,能夠體會心理上的極大自由;
5、積極生活在不斷變化的環境中,具有豐富的創造力。
(三)人本治療模式的特點
1、注重社會工作者自身的品格和態度
2、強調個案輔導關系
(1)表里如一;(2)不評價;(3)同感;(4)無條件地接納;(5)有無條件的愛;(6)保持獨立性。
3、關注個案輔導過程
真題示例:
1.服務對象秦女士對女兒有打罵行為。在面談中,秦女士向社會工作者小蘭抱怨:“你們都是這樣,只聽孩子的話,都不相信我說的,我女兒不聽話,我才會打罵她的。”小蘭回應道:“謝謝你愿意告訴我這些想法,聽到你這樣說,我有些委屈,其實你說的話和孩子說的話,我都會同樣認真對待,我很想和你一起解決問題。”根據人本治療模式,上述對話反映個案輔導關系的特點是( )。
A.表里如一
B.不評價
C.同感
D.無條件接納
考點:結構式家庭治療模式
1、結構式家庭治療模式的內容
(1)理論假設
①家庭系統;
②家庭結構:次系統;系統之間的邊界;角色和責任分工;權力結構。
③病態家庭結構:糾纏與疏離;聯合對抗;三角纏;倒三角。
④家庭生命周期。
(2)結構式家庭治療模式的治療技巧
①重演;②集中焦點;③感覺震撼;④劃清界限;⑤打破平衡;⑥互動方式;⑦協助建立合理的觀察視角;⑧似是而非;⑨強調優點。
2、結構式家庭治療模式的特點
(1)以家庭為工作的焦點;
(2)關注家庭功能失調的評估;
(3)強調家庭功能的恢復。
真題示例:
1.王先生和妻子近期因孩子教育問題產生了激烈的沖突,向社會工作者老安尋求幫助。在面談時,老安了解到,妻子和兒子的關系比較親近,夫妻兩人冷戰時,兒子是他們的傳話筒。于是老安讓王先生一家將家里真實的沖突場景模擬出來,幫助他們厘清每個人在沖突中的表現是如何影響其他家庭成員的。根據結構式家庭治療模式,老安所運用的技巧是( ?。?/p>
A.重演和劃清界限
B.促進互動和集中焦點
C.重演和促進互動
D.集中焦點和劃清界限
劃清界限:即幫助家庭成員分清交往的邊界線,使家庭成員之間的交往變得更有彈性。
集中焦點:即讓家庭成員的注意力集中在家庭交往方式與問題的關聯上,避免家庭成員回避問題。
考點:個案會談三大主要技巧
支持性技巧 |
1、專注 (1)友好視線接觸、開放姿勢以及專心的態度關注服務對象表達 (2例如,交流中看著對方眼睛,保持視線交流,身體前傾。 2、傾聽 用心聆聽服務對象傳達的信息,理解服務對象感受。 3、同理心 站在服務對象角度體會感受,理解其想法和要求。 4、鼓勵 運用口頭語言和身體語言肯定服務對象表現。如點頭、微笑、及時回應等。 |
引導性技巧 |
1、澄清 (1)引導服務對象對模糊不清的經驗和感受進行整理; (2)例如“您剛才說的意思是......對嗎”或“聽了您剛才的話,我的理解是......對嗎” 2、對焦 (1)對服務對象偏離話題或寬泛的討論進行引導,集中討論; (2)例如“您有很多話題(問題)想談,但時間有限,您這次最想談的話題(問題)是什么?” 3、摘要 (1)將服務對象長段談話或不同話題進行整理,概括和歸納其要點; (2)“您剛講的是不是包含......幾個方面要求?或者“您剛講的,我的理解是......您有什么要補充的嗎?” |
影響性技巧 |
1、提供信息 社工借助自己的專業知識和經驗向服務對象提供必要的知識和技巧。 2、自我披露 社會工作者有選擇坦露自己的親身經歷和處理事情的方法,為服務對象提供參考。 3、建議 根據服務對象具體的情況,提供有利于改善生活狀況的建設性意見。 4、忠告 (1)社會工作者向服務對象直接指出某些行為的危害性或者必須采取的行動; (2)提出忠告時,運用強調的語氣,但避免強迫服務對象。 5、對質 (1)通過直接提問的方式讓服務對象面對自己在行為、情感、認識等方面不一致的地方; (2)例如社會工作者提問:“您的想法與行動有一定差距,您對此有什么打算嗎?” |
真題示例:
1..服務對象小軍是一名大四學生,在與社會工作者的某次面談中表示,自己有三門課程不及格,如果不能順利畢業會對不起父母,壓力很大。他想努力學習但又抵擋不住網絡游戲的誘惑,覺得只有玩游戲才能緩解壓力。社會工作者的下列回應中,運用摘要技巧的是( ?。?/p>
A.“小軍,你剛才提到了很多要解決的問題,你最想解決的問題是什么?”
B.“小軍,既然你知道再不用功就無法畢業,那為什么還不做出改變呢?”
C.“小軍,你剛才講的有兩個意思,一個是自己不能順利畢業,有壓力,另一個是覺得打游戲可以讓自己放松,是嗎?”
D.“小軍,我能理解你的矛盾感受,你覺得一直打游戲就很難畢業,對不起父母,但你仍然沒辦法控制自己。”
考點:結案
1、結案的5種情況:
(1)工作目標已經達成;
(2)問題沒徹底解決,案主已經具備獨立面對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社工與案主的關系不和諧,服務對象希望結束服務;
(4)案主出現新的需求,需要其他社會工作者或者社會服務機構解決;
(5)因不可預測因素,需要結束服務的。
2、結案處置4項工作:
(1)告知——預先告知服務對象,讓其做好服務結束的準備;
(2)回顧和鞏固——回顧在服務過程中服務對象的進步和改變;
(3)探討和準備——與服務對象一起探討未來可能出現的問題以及解決辦法,做好獨立面對問題的準備;
(4)情緒表達——鼓勵案主表達結案時自身的情緒和想法,并探討結案后的跟進服務。
3、結案的3種形式:
(1)直接告知;(2)延長服務間隔時間;(3)改變聯系方式,如面談轉變為電話或者網絡交流。
真題示例:
1.小郭大學畢業后,一直未找到工作,整日在家打游戲,其母親尋求社會工作者大林的幫助。經過3個月的服務,小郭的行為有所改善,服務目標基本達成,進入結案階段。此時,大林適當的做法有( )。
A.征詢小郭母親意見,決定是否結案
B.提前告知小郭結束個案服務的時間
C.與小郭一起尋找打游戲之外的生活安排
D.與小郭電話商討結案后跟進服務的計劃
E.告訴小郭因時間原因而不得不終止個案服務
考點:預估與問題分析
1、服務對象有關資料收集
2、服務對象問題的預估
3、服務對象問題的診斷
(1)服務對象問題的主要表現;
(2)服務對象問題的成因;
(3)服務對象的能力和環境中擁有的資源;
(4)實施干預的建議。
真題示例:
1.朱女士與馮先生育有一雙兒女,兒子康康上小學,女兒妞妞上幼兒園。夫妻倆因工作繁忙,無法顧及家庭,只能與馮先生的父母一起居住,共同照顧孩子。朱女士與公婆在教養孩子方面的理念和方法差異較大,婆媳經常爭吵,嚴重時甚至惡語相向。最近半年,康康的學習成績明顯下降,變得沉默寡言,馮先生尋求社會工作者老袁的幫助。在預估階段,老袁需要對馮先生家庭問題進行分析,其內容應該包括( ?。?。
A.馮先生家庭問題的干預建議
B.馮先生家庭成員的能力和擁有資源
C.馮先生家庭問題的主要表現
D.馮先生家庭服務策略中的理論依據
E.馮先生家庭問題的主要成因
考點:個案管理
1、個案管理中社會工作者的角色
①教育者:強調社會工作者在個案管理中要了解服務對象并教導服務對象掌握相關知識和技巧,以便能夠發展與維持自身擁有的資源網絡系統。
②協調者:社會工作者在個案管理中通過評估服務對象的問題,判斷其需要得到的服務性質、內容、傳送方式。
③倡導者:個案管理中的服務對象都具有多種問題和復雜需求,因此社會工作者作為倡導者有三方面任務。
2、個案管理的實施原則
服務對象參與、服務評估、服務協調、資源整合、包裹式服務與專業合作、服務監督
3、個案管理的工作過程
個案發掘與轉介——評估與選擇——個案管理服務計劃與執行——監督與評估——結案
真題示例:
1.10歲的丹丹,母親因病去世,父親因車禍致右腿截肢,與祖父母一起生活。班主任老師在一次早操中發現丹丹身體有淤青,擔心其遭受暴力,便轉介給學校社會工作者王老師。王老師對丹丹的現狀進行了評估,制定了詳細的服務計劃,包括:聯系兒童醫院為丹丹檢查傷勢,聯絡心理咨詢師為丹丹做輔導,向民政部門申請困境兒童補助,為丹丹父親咨詢殘疾補貼政策,為丹丹父親和祖父母提供親職教育等。王老師的上述做法體現了個案管理實施的( ?。?。
A.服務監督原則
B.包裹式服務原則
C.服務倡導原則
D.服務對象參與原則
2.社會工作者老趙在社區走訪中,發現有位老人常坐在涼亭里發呆。老趙主動與老人交談,得知她老伴剛剛離世,女兒在國外工作,自己也沒有什么朋友,覺得孤單寂寞。老趙在征得其同意后,開始為她提供個案服務。該服務對象來源屬于( ?。?。
A.外展工作
B.本人求助
C.個案訪視
D.社區轉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