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考情
章節名稱 | 學習難度 | 重要性 |
我國人民調解、信訪工作和突發事件應對法規與政策 | ★★ | ★★★★ |
分值分布 | 建議學習時長 | |
5分→13分 | 3H |
考點清析
考點一:人民調解的程序
程序 | 主要內容 |
受理糾紛 | 1、申請調解(口頭、書面形式) 當事人一方或雙方主動要求人民調解委員會解決他們之間的糾紛。 2、主動調解 根據群眾報告、有關單位轉告、調解委員會得知主動去調查(當事人一方明確拒絕不調解,不得調解)。 |
調查研究 | 1、詢問了解當事人意見和要求; 2、查看現場; 3、向其他知情人了解情況。 |
進行調解 | 可指定一名或數名人民調解員進行調解,也可以由當事人選擇調解員進行。 人民調解員根據調解糾紛的需要,在征得當事人的同意后,可以邀請當事人的親屬、鄰里、同事等參與調解,也可以邀請具有專門知識、特定經驗的人員或者有關社會組織的人員參與調解 |
結束調解 | 1、自愿達成調解協議; 2、不能達成調解協議(仲裁、行政、司法等)。 |
2024年真題示例:
1、根據《人民調解法》,關于人民調解的說法,正確的是()
A.當事人未申請調解的,不得調解
B.當事人一方明確拒絕調解的,不得調解
C.當事人的親屬、鄰里、同事、不得參與調解
D.在調解活動進行中,當事人不得要求終止調解
A選項錯誤,當事人可以向人民調解委員會申請調解;人民調解委員會也可以主動調解;
C選項錯誤,人民調解員根據調解糾紛的需要,在征得當事人的同意后,可以邀請當事人的親屬、鄰里、同事等參與調解,也可以邀請具有專門知識、特定經驗的人員或者有關社會組織的人員參與調解;
D選項錯誤,調解活動進行中,可以隨時要求終止調解,充分尊重當事人的意愿。
考點二:調解協議的內容、效力及確認
調解協議 | 主要內容 |
調解協議的內容 | 經人民調解委員會調解達成調解協議的,可以制作調解協議書。當事人認為無須制作調解協議書的,可以采取口頭協議方式,人民調解員應當記錄協議內容。 (1)當事人的基本情況; (2)糾紛的主要事實、爭議事項以及各方當事人的責任; (3)當事人達成調解協議的內容,履行方式、期限。 |
調解協議的效力 | (1)調解協議書自各方當事人簽名、蓋章或捺指印,人民調解員簽名并加蓋人民調解委員會印章之日起生效。 (2)經人民調解委員會調解達成的調解協議,具有法律約束力,當事人應當按照約定履行。 |
調解協議的確認 | 生效之日起30日內共同向人民法院申請司法確認,人民法院進行審查,確認調解協議的效力。 人民法院依法確認調解協議有效,一方當事人拒絕履行或者未全部履行的,對方當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強制執行。 人民法院依法確認調解協議無效的,當事人可以通過人民調解方式變更原調解協議或者達成新的調解協議,也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
2024年真題示例:
1、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調解法》,下列關于人民調解委員會調解達成調解協議,正確得有 ( )。
A.經過人民調解委員會調解達成調解協議,人民調解委員會應該制作調解協議書
B.經過人民調解委員會調解達成調解協議,人民調解委員會不需要制作調解協議書
C.經過人民調解委員會調解達成調解協議,具有法律約束力
D.調解協議書需由雙方當事人向人民法院申請司法確認后,才具有法律約束力
A選項錯誤,經人民調解委員會調解達成調解協議的,可以制作調解協議書。當事人認為無須制作調解協議書的,可以采取口頭協議方式,人民調解員應當記錄協議內容。
B選項錯誤,經人民調解委員會調解達成調解協議的,可以制作調解協議書。當事人認為無須制作調解協議書的,可以采取口頭協議方式,人民調解員應當記錄協議內容。
D選項錯誤,經人民調解委員會調解達成調解協議后,雙方當事人認為有必要的,可以自調解協 議生效之日起30日內共同向人民法院申請司法確認,人民法院應當及時對調解協議進 行審查,依法確認調解協議的效力。人民法院依法確認調解協議有效,一方當事人拒絕 履行或者未全部履行的,對方當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強制執行。
2、小段長期占用樓道空間,影響鄰居小王一家的生活,雙方為此爭執不休,經社區人民調解委員會調解,雙方達成調解協議并經過司法確認有效,但小段拒絕履行調解協議。根據《人民調解法》,對雙方達成的調解協議,小王可以向()申請強制執行。
A.人民法院
B.街道辦事處
C.公安機關
D.人民檢察院
考點三:突發事件應急管理體制與原則
1、突發事件應急管理體制:統一領導、綜合協調、分類管理、分級負責、屬地管理
2、突發事件應對原則:
(1)突發事件應對工作實行預防為主、預防與應急相結合的原則。
(2)國家建立重大突發事件風險評估體系,對可能發生的突發事件進行綜合性評估,減少重大突發事件的發生,最大限度地減輕重大突發事件的影響。
2024年真題示例:
1、根據《突發事件應對法》,突發事件應對工作實行的原則是()
A.預防為主,預防與應急相結合
B.應對為主,預防與應急相結合
C.韌性為本,應急與恢復相結合
D.防抗結合,防范與應對相結合
考點四:突發事件應對的過程與方法
方法 | 內容 |
預防與應急準備 | 1、建立健全突發事件應急預案體系; 2、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 3、建立健全應急物資儲備保障制度; 4、建立健全應急通信保障體系; 5、整合應急資源。 |
監測與預警 | 1、建立全國統一的突發事件信息系統; 2、建立健全突發事件監測制度; 3、建立健全突發事件預警制度。 |
應急處置與救援 | 針對突發事件的性質、特點和危害程度,調動應急救援隊伍和社會力量,根據法律法規采取應急處置措施。 |
事后恢復與重建 | 組織對突發事件造成的損失進行評估,組織受影響地區盡快恢復生產、生活、工作和社會秩序,制訂恢復重建計劃,并向上一級人民政府報告。 |
2024年真題示例:
1、某地發生里氏7.0級強烈地震,當地政府第一時間啟動應急預案,同時邀請某專業民間救援隊參與救援,某公司員工劉某為該救援隊志愿者,隨該救援隊參加應急救援工作。根據《突發事件應對法》,關于劉某參加應急救援工作期間在本單位的工資和福利的說法正確的是( )。
A.僅享受基本工資待遇
B.工資待遇和福利不變
C.享受基本工資待遇、福利不變
D.額外增發加班費和專項福利
考點五:突發事件的概念與分級
1、突發事件的概念:
突發事件,是指突然發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嚴重社會危害,需要采取應急處置措施予以應對的自然災害、事故災難、公共衛生事件和社會安全事件。
2、突發事件的分級
按照社會危害程度、影響范圍等因素,自然災害、事故災難、公共衛生事件分為四級:特別重大、重大、較大、一般
2024年真題示例:
1、根據《突發事件應對法》,突發事件類型分為( )。
A.自然災害
B.公眾輿情事件
C.事故災難
D.公共衛生事件
E.社會安全事件
1.堅持黨的全面領導。
2.堅持以人民為中心。
3.堅持落實信訪工作責任。黨政同責、一崗雙責,屬地管理、分級負責,誰主管、誰負責。
4.堅持依法按政策解決問題。
5.堅持源頭治理化解矛盾。著力點放在源頭預防和前端化解,把可能引發信訪問題的矛盾糾紛化解在基層、化解在萌芽狀態。
2024年真題示例:
1、根據《信訪工作條例》,落實信訪工作責任,要堅持 ( )一崗雙責,屬地管理,分級負責。
A.黨政同責
B.政府主導
C.依法依規
D.群眾路線
1、堅持黨的全面領導。把黨的領導貫徹到信訪工作各方面和全過程,確保正確政治方向。
2、堅持以人民為中心。踐行黨的群眾路線,傾聽群眾呼聲,關心群眾疾苦,千方百計為群眾排憂解難。
3、堅持落實信訪工作責任。黨政同責、一崗雙責,屬地管理、分級負責,誰主管、誰負責(A選項正確)。
4、堅持依法按政策解決問題。將信訪納入法治化軌道,依法維護群眾權益、規范信訪秩序。
5、堅持源頭治理化解矛盾。多措并舉、綜合施策,著力點放在源頭預防和前端化解,把可能引發信訪問題的矛盾糾紛化解在基層、化解在萌芽狀態。
BCD均為干擾選項,故A選項正確。
考點七:信訪工作體制
構建黨委統一領導、政府組織落實、信訪工作聯席會議協調、信訪部門推動、各方齊抓共管的信訪工作格局。
各級黨委和政府信訪部門是開展信訪工作的專門機構,履行下列職責:
1.受理、轉送、交辦信訪事項;
2.協調解決重要信訪問題;
3.督促檢查重要信訪事項的處理和落實;
4.綜合反映信訪信息,分析研判信訪形勢,為黨委和政府提供決策參考;
5.指導本級其他機關、單位和下級的信訪工作;
6.提出改進工作、完善政策和追究責任的建議;
7.承擔本級黨委和政府交辦的其他事項。
鄉鎮黨委和政府、街道黨工委和辦事處以及村(社區)“兩委”應當全面發揮職能作用,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積極協調處理化解發生在當地的信訪事項和矛盾糾紛,努力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矛盾不上交。
2024年真題示例:
1、根據《信訪工作條例》,鄉鎮黨委和政府、街道黨工委和辦事處以及村(社區)“兩委”應當全面發揮職能作用,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積極協調處理化解發生在當地的信訪事項和矛盾糾紛,努力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 )
A.矛盾不出縣
B.矛盾不積累
C.矛盾不上交
D.矛盾不激化
考點八:信訪事項的受理
1.各級黨委和政府信訪部門對信訪事項的登記和處理
2.其他機關、單位對信訪事項的登記和處理
(1)對屬于本機關、單位職權范圍的,應當告知信訪人接收情況以及處理途徑和程序;
(2)對屬于本系統下級機關、單位職權范圍的,應當轉送、交辦有權處理的機關、單位,并告知信訪人轉送、交辦去向;
(3)對不屬于本機關、單位或者本系統職權范圍的,應當告知信訪人向有權處理的機關、單位提出。
2024年真題示例:
1、根據《信訪工作條例》,關于各級黨委和政府信訪部門對收到信訪事項的處理方式的說法,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涉及下級機關、單位或者其工作人員的,按照"主管部門回避”的原則,轉送有權處理的機關、單位
B.對走訪反映涉訴問題的信訪人,應當引導其向同級人民政府反映問題
C.對依照職責屬于本級機關、單位或者其工作部門處理決定的,應當轉送本級黨委和政府決正
D.對屬于紀檢監察機關受理的檢舉控告類信訪事項,應當按照管理權限轉送有關紀檢監察機關依規依紀依法處理
C選項錯誤,對依照職責屬于本級機關、單位或者其工作部門處理決定的,應當轉送有權處理的機關、單位;情況重大、緊急的,應當及時提出建議,報請本級黨委和政府決定;
A選項錯誤,涉及下級機關、單位或者其工作人員的,按照“屬地管理、分級負責,誰主管、誰負責”的原則,轉送有權處理的機關、單位;
B選項錯誤,對走訪反映涉訴問題的信訪人,應當釋法明理,引導其向有關政法部門反映問題。
考點九:信訪事項的提出
1.信訪的形式:信息網絡、書信、電話、傳真、走訪等;
2.信訪人: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
3. 多人采用走訪形式提出共同的信訪事項的,應當推選代表,代表人數不得超過5人。
2024年真題示例:
1、根據《信訪工作條例》下列提出信訪事項的形式,正確的有()。
A.信息網絡
B.書信
C.電話
D.走訪信訪接待部門
E.滯留信訪接待場所
如何查看已收藏的文章?進入【233網校APP】——【我的】——【?我的收藏/記錄/關注】即可查看!
領取更多備考干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