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老年社會工作思維導圖
二、老年的界定
1、生理年齡
按人的生理狀態、生理功能以及反映這些狀態和功能的生理指標確定的個體年齡;影響老年人的生活安排和生活方式。
2、心理年齡
根據個體心理活動的程度來確定個體年齡;主要影響老年人的人格特點、情緒特點和處理問題的方式。
3、社會年齡
根據一個人在與其他人交往中的角色作用來確定的個體年齡;影響個人的自我概念和自我價值感。
二、老年期的特點
方面 | 內容 |
生理老化 | 1、視覺:老花眼、顏色辨識能力下降; 2、聽覺:難以分辨不同的聲音; 3、味覺/嗅覺:難以聞出異味; 4、觸覺:更可能發生低燒或高熱。 |
心理老化 | 1、結晶智力 人們知識和經驗的結晶產物,是通過語言、文字的提煉和積累而成的智力。 2、液態智力 空間關系和形象思維在視覺、聽覺及感知基礎上形成的智力。 |
社會角色變化 | 喪失象征中年的社會角色和社會關系,接納晚年新社會角色和關系。 |
【注意】
1、老年人的結晶智力比年輕人多;
2、老年人會在陌生的環境中很快喪失認知功能;
3、處理形成記憶的信息的能力發生改變,處理信息速度慢;
三、老年人的需要
需要 | 主要內容 |
經濟保障 | 領取退休金、養老保險等途徑來得到贍養,獲得經濟方面的保障 |
健康維護 | 健康維護是老年人最為關注和渴望滿足的需要 |
社會參與 | 表達自身的意愿,深度參與社會生活發揮余熱 |
就業休閑 | 發揮自己專業,培養自身興趣 |
婚姻家庭 | 維持和向往美好婚姻家庭生活的需要 |
居家安全 | 家庭條件的改善、居住環境的安全 |
善終安排 | 離世前安排好子女生活、財產處理、后事辦理等情況 |
一條龍照顧 | 使用不同類型的照顧服務,需要服務能良好地整合 |
四、老年社會工作應注意的事項
1、價值觀問題
社會的價值觀可能會影響社會工作者對待老年人的態度和行為,對傷殘的、不能工作的、不能運用先進技術和喪失青春活力的老人常常會有貶損的看法。
2、移情與工作倦怠問題
(1)移情:服務對象將過去對重要他人的情感和或態度投射到社工身上;
(2)反移情:社會工作者在過去的個人經歷或現在對該群體形成的感受和體驗,轉移到服務對象身上(特別好或不好對待)。
【經典試題】
社會工作者在為老年人提供服務時,既要關注老年人的衰老問題,也要關注老年人的優勢。例如,老年人通過語言、文字的提煉和經驗積累而成的智力多于年輕人。老年人的這種智力類型是( )
A、結晶智力
B、空間關系能力
C、液態智力
D、形象思維能力
溫馨提示:文章由作者233網校-lizhihao獨立創作完成,未經著作權人同意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