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倫理守則的內涵
通過專業價值觀和專業共同體制定出的倫理守則,來約束社會工作者正確處理實踐中的價值觀問題,主要包括6個方面:
1、服務—通過提供專業的服務來改善服務對象的福祉,促進其能力發展;
2、社會正義—:促進社會正義,維護公共福利的正當性,滿足貧弱人士的基本需要;
3、人的尊嚴和價值—強調在提供專業服務中增強服務對象的自尊、自信和自強;
4、人類關系的重要性—要注重人際關系對個體、家庭、團體等的影響;
5、正直—堅持服務導向,以服務對象的利益為第一,注重公平與正義;
6、能力—社會工作者不僅要提高自身專業能力,還注重激發服務對象潛能。
【注意】主要從服務、社會、人、關系、正直和能力6個方面進行展開。
二、社會工作專業倫理守則的內容
(一)國際慣例方面
1、社會工作者的態度和行為
(1)服務對象—關愛、有同理心和非評判
(2)同事—公平、合作
(3)社會—社會福祉的發展和社會正義實現
2、對受助對象的倫理責任
(1)對服務對象的承諾/負責;(2)尊重其自我決定;(3)知情同意;(4)能力;(5)文化敏感性與多樣性;(6)隱私和保密性。
3、對同事的倫理
(1)尊重;(2)保密性;(3)合作;(4)利益沖突與爭議的處置;(5)咨詢;(6)教育與培訓;(7)服務轉介。
4、對專業的倫理責任
(1)注重專業的品性;(2)加強專業評估與研究。
5、對機構的倫理責任
(1)維護機構政策與立場;
(2)機構資料和信息保密;
(3)妥善保存機構文件、信息等資料;
(4)促進機構與政府及其他機構合作;
(5)協調機構與服務對象關系。
6、對社會的倫理責任
(1)促進社會福利發展;
(2)促進公共參與;
(3)公共危機情形下提供介入與救助措施;
(4)通過社會與政治行動減少不平等、反對歧視和促進社會主義。
【注意】這里比較容易考查,考生對各個方面的倫理責任的區分,同時需要重點關注的有社會工作者態度和行為、服務對象和同事的倫理,其中服務對象和同事都有保密的倫理責任。
(二)社會工作專業倫理守則建立原則與作用
1、社會工作專業倫理守則建立原則
(1)現實需要和未來發展相結合;
(2)本土社會的倫理實踐與國際社會工作專業倫理規則相結合;
(3)專業實踐與政治實踐互不沖突。
2、我國社會工作專業倫理守則的內容
(1)尊重服務對象,全心全意服務;
(2)信任支持同事,促進共同成長;
(3)踐行專業使命,促進機構發展;
(4)提升專業能力,維護專業形象;
(5)勇擔社會責任,增進社會福祉。
3、倫理守則作用
方面 | 作用 |
服務對象權益 | 1、基本需要滿足; 2、免予貧困影響和暴力侵害; 3、促進人際溝通與交往; 4、擴大就業與社會參與。 |
倫理難題 | 1、提供清晰的指引和具體實踐步驟,保持服務的熱情與真誠; 2、避免服務中出現差錯或失誤。 |
專業發展 | 1、盡責和守信的專業實踐在最大限度上維護了專業形象; 2、推進專業理論和實踐方法創新,促進了社會工作知識的更新。 |
服務機構 | 1、改善服務對象與服務機構關系,有需要人群解決困難; 2、完善專業實踐倫理規定,服務能力得到加強 |
社會正義 | 強調社會對個人的責任,也強調社會中不同群體在發展中的平等機會。 |
【注意】
從出題角度看,考題多以結合案例情境考查,屬于“理解應用”型。而該內容的理論性知識強,考生在復習時結合課程和章節練習進行,加強理解和記憶。
溫馨提示:文章由作者233網校-lizhihao獨立創作完成,未經著作權人同意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