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類需要的層次
1、馬斯洛的需要層次論
需求 | 內容 |
生理需求 | 最基本的需要,包括衣、食、住、行等生存所需。 |
安全需求 | 保障自身安全、擺脫事業和喪失財產威脅、身體健康等方面需要。 |
歸屬與愛需求 | 歸屬,即人需要歸屬一個群體的感情;友愛,即人們需伙伴間、同時間的友好關系,以及愛情、愛別和被愛。 |
尊重的需求 | 內部尊重,指個人在不同情境中有信心、實力、能夠勝任;外部尊重,個人受到他人尊重、信賴和評價。 |
自我實現的需要 | 最高層次需要,個人理想、抱負的實現,潛能發揮,自我價值得到體現。 |
【特點】
1、低級需要滿足才能產生高級需要;
2、最占優勢需要支配人的意識和行為;
3、高級需要出現后,低級需要仍存在,但對行為影響減弱。
【注意】
《動機與人格》中提到,在滿足基本需要的先決條件后,又列出了認識和理解的欲望、審美的需要。
2、阿爾德弗爾的ERG理論
(1)E—生存的需要,報考衣、食、住等;
(2)R—關系的需要,發展人際關系;
(3)G—成長的需要,個人自我發展與完善。
【特點】
(1)不強調需要層次順序,某種需要在一段時間內起作用;
(2)當較高級需要得到滿足后,可能追求更高層次需要,也可能沒有這個需要;
(3)高級需要受到挫折,可能退而求其次;
(4)某種需要得到滿足后,其強烈程度不僅不會減弱,還可能會增加。
3、萊恩·多亞爾和伊恩·高夫的需要理論
需求 | 內容 |
基本需要 | 1、身體健康—沒有特殊疾病; 2、自主的需要 (1)對自我所處文化的理解; (2)個體心理健康水平; (3、客觀環境提供的機會。 |
中介需要 | 營養食物和干凈的水、安全住房、無害工作環境、無害自然環境、適當保健、童年期安全、重要初級關系、環境安全、經濟安全、適當教育、安全生育控制與分娩。 |
二、人類需要的類型
依據 | 類型 |
起源 | 1、生理性需要:對延續和發展生命所需的客觀條件的需要; 2、社會性需要:維持人們社會生產和社會交往,如工作、知識的需要。 |
內容 | 1、物質需要:衣、食、住、行及日常生活,有生理性需要也有社會性需要; 2、精神需要:智力、道德和審美等方面的發展需要。 |
迫切程度 | 1、生存性需要:維持人類生存所需,陽光、空氣、水、食物等; 2、發展性需要:人們平等、自由地參與政治、經濟、社會發展所需要的各種條件。 |
【注意】
人類需要層次是本節內容常考內容,通常多以案例情境的形式考查,考生在復習的時候,需要注意馬斯洛5種需要層次的順序和特點、阿爾德弗爾的ERG理論中每個字母代表的含義和需求特點。
溫馨提示:文章由作者233網校-lizhihao獨立創作完成,未經著作權人同意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