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社會工作基礎知識的分值比重有所上升,第三章人類行為與社會環境的分值占比下降,三大直接方法(個案、小組和社區工作方法)的分值占比依然是很高,接近40%;第八、九章節分值較高。
章節 | 主要考點 |
第一章 | 社會工作的含義、社會工作者角色、能力、知識素養、主要領域 |
第二章 | 社會工作專業價值觀實踐原則、社會工作專業倫理難題、倫理實踐原則 |
第三章 | 人類需要層次、類型、家庭教養模式 |
第四章 | 精神分析、認知行為、存在主義、增能 |
第五章 | 個案工作的模式(心理、認知行為、理性、危機、任務)、技巧、個案管理 |
第六章 | 小組工作類型、模式、過程(開始、成熟)、技巧(討論) |
第七章 | 特點、模式(地區、策劃、照顧(在由對))、技巧 |
第八章 | 社會服務計劃、社會服務機構一般結構類型、人力資源與志愿者管理、捐款動機、公信力(專業) |
第九章 | 社會工作督導的一般過程、內容(教育、支持)、技巧(團體) |
第十章 | 社會工作研究的功能、研究報告的一般結構、實驗研究、非接觸性研究 |
【解讀】
社會工作三大直接方法個案工作、小組工作、社區工作一直是近幾年考試的重點章節,每個章節分值約為13分。考查的知識點主要為工作模式、類型、工作階段以及主要的技巧,多以結合案例情境為考查方式。此外,第一章社會工作的含義、目標與功能分值有所增加,第三章人類行為與社會環境的分值比重有所降低。
章節 | 主要考點 |
社會工作基礎知識 | 社會工作的含義;社會工作者的間接服務角色;社會工作者的能力要求;社會工作領域; |
社會工作價值觀與專業理論 | 社會工作價值觀實踐原則;倫理議題與倫理難題的含義;倫理議題的主要內容; |
人類行為與社會環境 | 人類需要的類型;家庭教養模式;人類行為的特點;人類行為與社會環境的基本關系 |
社會工作理論 | 精神分析、認知行為、存在主義、增能理論 |
個案工作方法 | 心理社會;認知行為;理性情緒;危機介入;任務中心;個案會談的技巧;個案管理 |
小組工作方法 | 小組工作的類型;社會目標模式;小組工作的過程;小組工作技巧; |
社區工作方法 | 地區發展模式;社區照顧模式;正式支持系統;評估策略;組織間交往的一般準則;社區教育; |
社會工作行政 | 社會服務機構規劃;社會服務機構的團隊類型、財政預算、激勵措施;志愿服務人力資源管理。 |
社會工作督導 | 社會工作督導的功能;社會工作督導的內容;個別督導;同輩督導;團體督導的技巧。 |
社會工作研究 | 非接觸性研究;個案研究;行動研究。 |
社會工作者小吳在社區開展服務時,發現很多居民不了解社會工作服務,他們雖有困難但很少向社會工作者求助。為此,小吳向社區負責人和居民骨干請教與居民打交道的方法,他與同事共同討論,總結以往實踐經驗,提煉出一套“居民溝通五步工作法”。小吳的做法體現社會工作專業價值觀的實踐原則有( )。
A、差別平等原則
B、自由自主原則
C、注重和諧,促進社會共融
D、平等待人,注重民主參與
E、以人民為中心,回應社會需求
【分析】
AB選項屬于社會工作專業倫理原則的內容;CDE選項屬于我國社會工作專業實踐的價值觀的內容。而題干缺問的是社會工作專業價值觀的實踐原則。這種迷惑性比較大的考查方式,特別容易讓考生踩坑。
【233網校答案】CDE。
某社會工作服務機構通過政府購買服務承接了“喘息服務”項目,為認知癥老人的家庭照顧者提供服務。為了讓家庭照顧者能夠獲得短暫的休息,社會工作者招募志愿者上門陪伴老人,邀請養老機構專業護理人員為家庭照顧者傳授照顧方法。從社區照顧實施策略角度看,上述服務屬于( )。
A、在社區照顧
B、由社區照顧
C、對社區照顧
D、由社區倡導
【分析】
題干中既有“志愿者上門”的非正式照顧,又有“養老機構專業護理人員”提供的正式照顧。對此若考生不留神,只看到非正式或正式照顧的內容,那么就掉進了出題的陷阱了。
【233網校答案】C。
從近幾年的考題可以看出,中級綜合能力難度呈現增長的趨勢,知識點的考查多以案例的形式展開,考查考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應用,并且有較多的主觀性判斷的考題,這也是考生比較容易混淆丟分的地方。同時三大直接方法考點更細以及理論(社會工作理論、個案模式)的考查也有所增加,專業理論知識考查范圍擴大。
溫馨提示:文章由作者233網校-lizhihao獨立創作完成,未經著作權人同意禁止轉載。